2018年農曆六月初六五臺山黛螺頂寺舉行曬經法會

2021-01-15 五臺山黛螺頂


2018年7月18日(農曆六月初六)曬經節,五臺山小朝臺黛螺頂舉行了曬經法會,法會由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黛螺頂寺住持昌善大和尚主法。寺院僧眾、護法居士共同參加,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遊客在此也感受到了曬經法會儀式的莊嚴和隆重。

 

上昌下善大和尚開示說:「今天是戊戌年農曆六月初六。六月初六是佛教傳統的「曬經日」。曬經包含著很深的意義,佛經是佛門至寶,晾曬經典不但可以讓經卷長期保存,更能讓有形無形的眾生通過見聞受持而得到利益。」

 

佛經記載的是佛陀的言教,佛經的字字句句,字裡行間到處都透視著佛陀的智慧。在沒有紙張之前,古老的佛經寫在貝葉上,稱為「貝葉經」,貝葉經是用鐵筆在貝多羅樹葉上刻寫的佛教經文。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才使得經典大量流通。在貝葉經的年代,可以想像佛經是多麼的稀有和神聖,它需要祖師大德付出多少心血。弘一大師常說:「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何況經書法寶,讓我們學會尊重、珍惜。


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取經,一去就是十七年,取回來的也是貝葉經。傳說玄奘取經回來途中,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水中,撈起來曬乾後,方才保存下來。而這一天,正是六月初六,為了紀念玄奘大師取經之艱辛,各地寺院都會在六月初六把所藏的經書請出來晾曬,以利經書更好地保存,敬法如佛,佛經是無聲的文字,讓我們用恭敬的心去對待佛經,從聞思修,最終證得無上智慧。金剛經曰:

 

複次須菩提,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

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須菩提,

當知是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

 

可見,經典的殊勝,籍此勝緣,讓我們心懷感恩,心懷珍惜,心懷慈悲,學佛菩薩的精神,「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學祖師大德的赤誠,肩負弘法使命,荷擔如來家業,願普天下眾生皆共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六月六」的起源和傳承


「六月六」在宋代叫「天貺(kuàng)節」,「貺」是「賜予、贈與」的意思。根據《宋史》記載,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以及六月六日,兩次有天書降臨。真宗認為是天賜之福,在泰山岱廟修建了天貺殿,還在大中祥符四年宣布六月六日天書再降日為「天貺節」,確定其為國家法定節日,全國休假一天,百官上香祭禱,民間禁止屠宰。只不過這個明顯是借神之名來鞏固皇權統治的節日,也僅限於宋代了。到了元、明、清,更符合這個節日時令特點的「洗曬」習俗,則保留和發展了起來。

 

六月六的曝曬活動十分廣泛,上下皆然。皇宮裡要曬鑾駕、龍袍以及宮內的檔案和文書;寺廟裡有曬經卷、曬法衣的活動,書香門第要曬收藏的書籍、字畫;藥店裡要曬生熟藥材;估衣鋪要曬估衣;皮貨鋪要曬皮貨。普通人家,六月初六日這天,翻箱倒櫃,把衣物、鞋帽、被褥等拿出來「大見天日」,特別是皮衣之類的高級衣物,為了不生蛆、不返潮,都要拿到太陽底下晾曬。家裡儲藏了糧食的則在庭院裡曬糧食,稱為「曝蠹魚」。毋庸置疑利用陽光來殺菌除蟲這一點的科學道理,不過這種「曬紅綠」,有時候還帶著些許「亮家底」的意思,學富五車或是家產豐厚,都可以藉此機會向左鄰右舍炫耀一番。



據說,唐玄奘西天取經歸途中,不慎將部分經書掉落水中,急忙撈起後,於石臺上晾曬至幹,並完好帶回大唐。為紀念高僧西天取經之艱辛,寺院特於每年六月初六都會將經書從櫃中取出,逐頁翻開並用軟刷拂去灰塵,重新裝匣放回,「曬經節」因之又被稱作「翻經節」。

 

佛經中的字字句句,都飽含了世尊無量劫來求法苦行所付出的心血,因此,歷代祖師大德們對經書無不至極恭敬,把經典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以法為鏡,以佛陀和祖師大德們的行持為鏡,反觀自身,我們理應生起這樣的定解:所有的經典文字都是用來幫助我們獲得智慧、得到解脫乃至究竟涅槃的,如果我們用恭敬的心去對待,就會得到殊勝的功德果報。

 

所以佛教寺院的僧眾會在這一天集結信眾,把收藏的經卷拿出來翻曬一遍,所以農曆六月六日也為佛教的曬經日。

 

六月六日作為一個節日,自此傳到現在。清末《蕪城懷舊錄》記述:「石塔寺,即古欄院,舊存藏經,寺僧每於夏季展涼」。《真州竹枝詞引》云:「六月初六日,曬經,第叢林故事耳」。這就是佛寺裡的「翻經日」。著名的清代《點石齋畫報》裡還有一幅《佛寺曬經圖》。

 

曬經日作為一種佛事節日流傳至今,保護和宏揚了珍貴的文化遺產,讓佛教智慧得以如燈燈相續。



按照出家的規矩,初出家的人應該依止師父學習,等受了具足戒以後,方可外出參學。但印光大師遇到哥哥反對出家的特殊情況,所以就不得不提前外出參學。1881年夏,大師為免哥哥找來,承剃度恩師之命,去安徽徽州小南海參學。

 

大師背著簡單的行李,由終南山南五臺出發,南出秦嶺,經過關中興安府(今陝西省安康市),走了一個多月,跋涉一千多華裡,登山涉水,隻影孤徵,備歷艱辛而毫無退志。大師初次體驗了「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裡遊」的行腳生活。遇寺掛單過夜,無寺則住最便宜的小店,錯過宿頭,還不得不露宿。經過陝西湖北交界的關埡子楚長城,就進入了湖北鄖陽府所屬的竹谿縣地界。兩省交界處的湖北一側有一座蓮花寺。山門兩側的對聯是:「祗樹園林,慧日照臨慈蔭遠;蓮花寺中,清風吹拂妙香多。」看來是一個清淨處所。大師走進寺裡,到客堂向知客師打聽去安徽徽州小南海的路程,知客師父告訴大師,小南海在安徽徽州歙縣(今安徽黃山市歙縣)境內新安江江心的岑山上,路程還非常遠。大師考慮到行腳至今,盤纏已經花完,身心比較疲憊,就請求在蓮花寺掛單暫住。

 

但大師此時還沒有受具足戒,要想掛單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大師討了一個最辛苦的行單,一身兼任柴頭和水頭,負責打煤炭,燒全寺四十多人要用的開水,日夜不斷保證開水供應。大師自己把水挑回來,燒完的煤渣也自己挑出去倒掉。大師自幼多病,20出頭的年紀,身體尚顯單薄,這樣大強度的勞動可以說非常辛苦。但大師並無怨言,知道以尚未受戒的身份,能讓掛單住下來,已算是慈悲了。大師一邊勞作,一邊心中不忘持佛名號。由于堅定的信念和三寶的加持,雖然又苦又累,但能夠支撐下來,在持佛名號的時候,大大減輕了苦累的感受。

 

六月初六是寺院的曬經日,從這天起,寺裡一連幾天曬經。寺裡知道大師是讀書人出身,也讓大師來幫忙整理經書。經書有的十分完好,有的已經破損。大師看到一本殘缺不全的書名為《龍舒淨土文》,眼睛一亮。大師在學朝暮課誦裡面的《佛說阿彌陀經》和《怡山發願文》時就羨慕淨土緣勝,發願念佛求生淨土。現在翻看這本殘破的《龍舒淨土文》,感到語言雖然淺顯,但意義完整;講勸人念佛的道理入情入理,幫助人們斷疑起信;講修行方法,分門別類,縷析條陳。大師感嘆這真是一本接引初機念佛的奇書啊。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可以同時朝拜五方文殊菩薩的明代寺院——黛螺頂
    黛螺頂是五臺山東臺旁邊一座小山的名字,同時也是建在這座小山頂上的一座寺院的名字。黛螺頂始建於明成化年間,在五臺山眾多寺院中應屬歷史比較短的一個。黛螺頂原名大螺頂,從乾隆十五年(1750年)開始稱黛螺頂。
  • 2018年農曆7月14日--18日誠摯邀請您參加五臺山普壽寺盂蘭盆萬人供僧朝拜之旅
    ,文殊菩薩曾發大誓願,所有來五臺山的朝拜者,他會接800裡,送1000裡,所有來五臺山的人,文殊菩薩都會現各種身與朝拜者見一面,為此,有登上五臺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之說,可見朝拜五臺山功德無量無邊,消除無始劫的罪業,增長不可思議功德福報。
  • 朝聖五臺山,必去寺廟全攻略,這裡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黛螺頂:登頂「小朝臺黛螺頂(寺),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小朝臺」。大朝臺需要較強的體力和充足的時間。黛螺頂把五座文殊菩薩像複製後集中在一起,來到這裡朝拜了五座文殊菩薩像,等於轉遍了五座臺,所以叫「小朝臺」。前往黛螺頂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步行有兩條路,一般遊客會選擇一條叫「大智路」的臺階路,一共有1080級臺階,信眾們相信,這是條通往智慧的道路。
  • 2007年8、9月份佛教界法會、修學活動預告(新)
    蘇州西園戒幢律寺2007年全年弘法活動安排北京龍泉寺2007年8月1日(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北京龍泉寺於7月28日至8月1日舉辦五天的讀誦《法華經》法會。北京廣濟寺2007年8月1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將隆重舉行傳授三皈五戒法會。
  • 農曆六月初六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農曆六月初六 2020-08-09 1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五臺山是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的道場,你盡可在五臺山奉獻你的虔誠
    來五臺山,流連於香菸繚繞、鐘磬悠鳴的古寺,走過熙熙攘攘的佛事、法會和道場。不退初心,還原真心,永存善心,五臺聖境,殊勝,阿彌陀佛……我每年都要來數次五臺山五臺山,我不知道是是因為對大自然美景的迷戀?是因為對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傳說的吸引?還是文殊菩薩的智慧?還是五爺的神靈?還是因為對本能的佛教勝地的虔心?複雜的情感交集在一起,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五臺山情結。
  • 文殊菩薩聖誕日 重慶華巖寺舉行皈依法會(圖)
    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拈香禮佛    道堅法師為弟子宣說三皈五戒    虔誠秉受三皈五戒的眾弟子佛教在線重慶訊 2007年5月20日(農曆四月初四),正逢中國四大菩薩中文殊菩薩聖誕日,重慶華巖寺舉行盛大皈依法會。
  • 甘肅省夏河拉卜楞寺的正月祈願法會和七月說經會
    拉卜楞寺全景佛教在線4月5日消息 據人民網甘肅視窗報導:甘肅省夏河拉卜楞寺於農曆正月初四至十七、六月二十九至七月十五日舉辦系列大法會。活動內容:夏河拉卜楞寺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全國佛教寺院藏經豐富的寺院。
  • 六月六天貺節極簡史丨回一回、曬一曬、洗一洗、拜一拜……
    前636年,在趙衰、狐偃、胥臣、先軫的輔佐下,流亡十九年的重耳成為晉國國君,是為晉文公。精明能幹的狐偃又助文公成為五霸之一,偃為上軍佐,首席謀士,真是志得意滿。每逢六月初六狐偃過生日,總有無數人拜壽送禮。狐偃便慢慢地傲驕起來。功臣趙衰是狐偃的親家,對偃很反感,就直言相勸。但狐偃聽不進,反當眾責罵親家。趙衰年老體弱,被氣重病。
  • 周六一早從北京自駕五臺山 路上大概5h
    周六一早從北京自駕五臺山 路上大概5h首先山西天氣真的很好啊啊啊進五臺山風景區以後給從英國讀書回來的閨蜜拍照閨蜜感嘆國內雲彩怎麼也這麼漂亮哈哈哈因為只有周末兩天時間 所以我們只去了東臺頂 五爺廟 黛螺頂。
  • 在五臺山只要來這一座寺廟,文殊菩薩的五種法相您就都拜到了
    靈峰寺始建於唐代,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重修,現在的靈峰寺重建於1998年,也是一座藏傳佛教寺廟。靈峰寺前是一座頗有氣勢的六柱五門五樓石雕牌坊,民間坊額「五臺聖境仰天大佛」由佛教領袖、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居士書寫。這座石雕牌坊精雕細琢,額、聯刻工不俗,是新建石牌坊中難得的佳品。
  • 今日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今天11月16號,農曆十月二十日,是佛教裡文殊菩薩的出家紀念日。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另外三位大菩薩分別是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放缽經》中,佛陀也說道: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大涅槃經》中云:若聞文殊名,或見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墮惡道;若稱念文殊名,設有重障者,不墮阿鼻極猛火處,常生他方清淨國土,值佛聞法,得無生忍。從中可見能與文殊菩薩結緣,是何等的功德利益。文殊菩薩的應化道場在如今的山西五臺山,也是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農曆六月初六具體是什麼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最後一點不說你可能...
    農曆六月初六是中國傳統節日之天貺(kuàng)節和翻經節。天貺節中的貺意思同賜相同,天貺與「開天門」有關聯,它是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據悉某年的黃曆六月六,趙恆聲稱上天賜予他天書,遂定此日為天貺節,在當時認為天貺節是上天要賜福予人間的時日,所以在這一天民眾多會準備果物等祭物前往寺廟祈福朝拜並誦經,以消災免難。
  • 五臺山八奇之一明月池,能看到你的前世今生,還能求姻緣!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 五臺山真容寺己亥年歲末夢參長老共修法會
    為感念佛恩浩瀚祝禱國運昌隆特於二零二零年一月四日 至 六日啟建『己亥年歲末法華經共修法會』屆時與會大眾將隨本寺常住奉修『大乘妙法蓮華經』法會為期三日是盼十方賢善 共赴法筵仰祈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法界有情共證菩提真容寺客堂謹啟己亥年歲末法華經共修法會日程安排農曆臘月初十日陽曆1月4日(星期六)05:00早課07:00早齋07:40大禪堂東門口排班07:50灑淨08:10第一支香
  • 天天有雨直到周末 今天農曆六月初六 據說是吃鴨子的日子·都市快報
    形象地講,就是大海階段性地「發燒」,就像人會感冒發燒一樣,大海「發燒」也會造成各種不適,需要通過海洋與大氣之間進行能量交換,以改變大氣環流和溫度分布,這個治療過程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氣候異常。 曬書洗象吃鴨子 古人「六月六」很會玩 加快報官方微信 天氣資訊隨時掌握 儘管夏天到目前為止還不熱,但它依然會很漫長。 夏天,不像冬天那樣有一個又一個節日,振奮人心;也不像春秋兩季,因為時間短(各只有兩個月左右),日子趕著日子前進;足足四月長的夏天,生活就像陷入到日復一日不斷重複的狀態裡。
  • 太倉雙鳳寺 同覺寺將於農曆臘月23舉行超度法會
    鳳凰網華人佛教太倉訊:太倉市雙鳳寺、同覺寺將於2014年1月23日(農曆臘月二十三)舉行「菩提之光」慈善晚宴暨超度祖輩年夜飯法會。法會期間還將舉辦曙提法師金剛經佛學講座和召開道林功德會會員大會。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加。聯繫電話:0512-53433161(客堂)法會地點:太倉市雙鳳鎮雙鳳寺。
  • 重慶華巖寺舉行清明祭祖上供法會
    重慶華巖寺清明祭祖上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重慶華巖寺清明祭祖上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重慶華巖寺清明祭祖上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
  • 朝聖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
    朝聖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小孩學業有成!機緣巧合讓我有機會在五臺山顯通寺住了7天6晚,顯通寺是五臺山的心臟,是中國最早的寺廟,有2000多年的歷史。
  • 五臺山——文殊道場
    五臺山又名清涼山,位於山西五臺縣東北部,相傳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應化道場,方圓500裡,由五峰環抱而成,峰頂平坦寬闊如臺,故稱五臺山。其山有五臺:東臺望海峰,建有觀海寺,供奉「聰明文殊」;西臺掛月峰,建有法雷寺,供奉「獅子吼文殊」;南臺錦繡峰,建有普濟寺,供奉「智慧文殊」;北臺葉鬥峰為最高峰,海拔3058米,建有靈應寺,供奉「無垢文殊」;中臺翠巖峰,建有演教寺,供奉「孺童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