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安排每周的文化活動內容(青山鎮 供圖)
李江(左)自願幫助人口普查信息員核對資料(青山鎮 供圖)
大江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王一凡、黃曄、江敏彬報導:「國家的扶貧政策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在安源區青山鎮烏石村,貧困戶李江早早地來到了村委會圖書閱覽室,打掃衛生,整理書籍,坐在了黨群服務中心接待臺前,迎接今天的第一位辦理事務的村民。
李江,安源區青山鎮烏石村8組人,是烏石村2018年因病致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位年僅34歲掛滿笑臉的陽光青年背後有著十分坎坷的命運,有過非常消極的日子。14歲那年,李江的父親去世,家中僅依靠母親掙錢養活自己和年幼的妹妹,為了補貼家用,16歲的李江外出打工擔負起家庭的重擔。由於文化水平不高,李江一直做著小區物業保安、汙水處理廠巡邏員等工作,盡職的他每天晚上整夜巡邏,一幹就是10多年,日積月累的勞累和作息不規律,累垮了身體。2018年2月,身體日漸難受的李江去醫院看了醫生,檢查出患有尿毒症、嚴重的腎衰竭,每周需要進行3次血液透析,唯一的治療方法只有等待腎源進行換腎手術,這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打在了32歲的李江身上。
「當時工作沒了,身體又越來越差,妻子帶著女兒離開了家,就感覺天塌了,沒希望了。」當時憑李江的家庭情況連每周3次的透析治療費用都支付不起,只能做一次算一次,身體情況每況愈下。同年12月,駐村扶貧工作組得知到李江的情況後,立即根據實際情況為其申報了因病致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及低保,健康扶貧政策極大減輕了李江的醫療費用壓力。經過一年多的調養,李江的身體逐步恢復起來,同時,烏石村第一書記朱琪和扶貧工作人員定期上戶為其開展心理疏導,讓李江逐漸走出了陰霾。但是由於每周一、三、五都需要花半天時間去醫院進行透析治療,而且身體狀況只允許他從事低強度工作,因此李江一直沒能找到一份合適工作。
李江向同事積極學習請教(青山鎮 供圖)
李江正在整理村民歸還來的圖書(青山鎮 供圖)
「經過這兩年的幫扶開導,李江最大的變化就是心態上的變化,現在非常地陽光、積極、上進,村裡不夠人手做的事情他都會來幫忙。」據朱琪介紹,2020年3月復工復產全面啟動之後,考慮到李江年紀不大、頭腦靈活便邀請李江來擔任非重體力活的圖書室管理員公益崗位,李江欣然應下了這件事。整理圖書、貼標籤、錄入電腦、為群眾發放借書卡,李江邊學邊做,遇到不會的就積極請教,勤奮的李江迅速地掌握了圖書借還管理系統、摸清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周都安排了不同類型的圖書室活動,來借還書的群眾都誇他辦事效率高,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不僅如此,工作空閒之餘,李江還自願幫助村委會開展文明創建、整理資料、開展人口普查等工作。
「村上哪裡不夠人手做事我都會去幫忙,一來可以回報國家、回饋社會,二來可以多學東西、對自己的身體和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談起未來,李江臉上充滿了信心,通過定期的透析和適量的運動,身體恢復情況良好,再加上大半年以來的工作和學習,李江的視野也拓寬了,他表示現在希望身體能恢復健康,讓自己有資本更好地回饋社會。
十一月的烏石,迎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望著日新月異的美麗家鄉,李江掛滿笑容邁步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責任編輯:張元(E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