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顏色越深越好嗎?關於吃菜的6個問題,好多人不懂,漲知識了
導語:蔬菜是我們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餐桌上有肉有菜,營養才豐富均衡。像我家每天都必須要有一大碟蔬菜,生菜、西洋菜、大白菜、娃娃菜等各種新鮮的蔬菜,每日輪換著吃。
之前一個北方的朋友過來吃飯,我準備再點一道蠔油炒生菜時,他說不必再點了,炒土豆絲、拍黃瓜、西紅柿都是青菜了,那時我笑著說,廣東人所說的「青菜」,一定是帶著綠葉的蔬菜,其他的都不是青菜。
那麼回到正題上,無論是否帶葉子,其實都是蔬菜,只不過它們的營養成分略有差別而已。大家平常都吃蔬菜,但是其中卻有好幾個誤區,很多人都不懂,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吃菜的6個問題,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蔬菜顏色越深越好嗎?
這個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在蔬菜中,深色蔬菜相對於淺色蔬菜,含有的天然色素具備一定的營養價值,特別是抗氧化作用,因此營養價值更高。例如西藍花高於白菜花,紫茄子高於色茄子,紫薯高於白薯,紫洋蔥高於白洋蔥。同樣的道理,如果是同一棵蔬菜,深色部分的營養成分略高於淺色部分。對於水果來說,都是一樣的,紫葡萄高於綠葡萄,高櫻桃高於黃櫻桃。
二、早晚多吃蔬菜好不好?
在一般人的早餐裡,蔬菜不足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早餐吃蔬菜可以提高飲食的質量。人們常常說「晚餐吃得少」,意思是要低脂肪、低熱量,最好的方法是減少肉類的攝入,增加蔬菜的食用量,前提是蔬菜要用少油烹煮。
三、炒菜放多少油才合適?
以前聽過這麼一句話——「油多不壞菜」,所以人們炒菜時總是喜歡放很多的油,殊不知卻毀掉了蔬菜低脂肪、低熱量的優點。炒出來的蔬菜,簡直就是浸泡在油盆裡,卻將看著就覺得油膩,有些人卻覺得吃起來香。按照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正常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克,也就是一小勺。
四、剝掉蔬菜外層葉片再炒
有的人在炒菜時,會把蔬菜外層的綠葉剝下來丟棄掉,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像油菜、芥藍這些蔬菜,綠葉含有大量營養成分,而外層的葉片顏色往往較深,營養價值比內層淺色葉片要高。
五、生吃蔬菜是否營養更好?
雖然生吃蔬菜能保留最多的營養,但是並非所有的蔬菜都能生吃,例如生大蒜、生辣椒、生洋蔥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生吃會讓一些人感覺不適。如果生吃蔬菜出現腹痛、腹瀉等情況,最後將蔬菜煮熟後再吃,採用煮、蒸、焯拌、白灼等烹調方法。黃豆芽、豆角、四季豆等蔬菜,必須徹底煮熟方可食用,否則其中含有的毒素會令人不適甚至中毒。
六、蔬菜和肉類怎樣搭配才合理?
通常合理的飲食習慣,每天食用50至75克肉類,而蔬菜攝入量為300克左右,在午飯和晚飯之中,蔬菜和肉類的搭配比例,最好是三比一,至少是二比一。
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吃菜的健康問題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今天大熊的分享就到這裡了,覺得文章有趣的話,請分享轉發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我是大熊餅乾不加糖,每天分享給大家最實用的生活資訊,喜歡我就點個關注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