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學習永遠是最重要的。家長老師社會常常會以學習成績論輸贏。
有些孩子就在這種社會壓力下,不斷地去追求成績,追求高分,追求所謂的成功。
從孩子讀到小學,高中,大學。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分學習好的孩子就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多發的是在高中或大學。
包括最近網上的一些出現的名校大學生投毒,或者殺人事件。我們常常感嘆,這些孩子學習成績這麼好,在平常待人也是很有禮貌,各種課外活動參加的也很踴躍。擔任在學校裡擔任各種幹部職位。
在很多家長,包括外人看起來,應該是從內而外散發的快樂陽光和自信,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小編的觀點是從我們這群年輕人的角度來說的,此都是我的一些內心的想法。和我自己的一些經歷。並不是什麼社會學家,或教育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生活在當代的青年。
曾經也是當過一段這個一段所謂的學霸,人生的很多焦躁也是由此而來,覺得自己也是有一定的話語權來說的。
我們現代提倡的精英教育,以這個分數來論天下。
學生時代有這麼一句話,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雖然我小時候會講德智體美勞,但是越往上上學,它給我的形象越來越淡化。
大概是,老師和社會說實話,他們想塑造的精英是學習好,高智商,各項都完美的人。然後他就真的完美了嗎,沒有人去看這個孩子內心的渴求或是迷茫。
我們的迷茫在於高效,利益最大化。在整個考試或者學習的時候都是這麼樣做的。那麼有時的表現是什麼呢,我們的痛苦點是什麼呢。
在大學的時候,選課,修課就是為了得高分。我所表達的內榮是去迎合教授的喜歡,這樣我才能得高分。
我去參加體育社,參加什麼校內活動,都是為了修學分。得到更高的評價。
也許你覺得很好,這就是奮鬥嗎。這很上進啊。其實這一切都是本能我們已經機械化地去選擇了。永遠是利益最大化。
最要命的是,我已經不去思考自己是否喜歡了,學習挺好的,只是我們沒有時間去學習我們覺得浪費時間而自己真正感覺到快樂的事情。因為我們從童年時代到現在永遠追求高效,利益。
我們其實是麻木的,永遠像一個馬車不停地去追尋,已經贏得的好成績我們並沒有沾沾自喜,或者說來不及高興,馬上回條件反射的說,我要去追尋更好的,更棒的,更大的。
這種連自己的成績都不會喜悅的時光,好像是隨著年紀慢慢的增長越來越多。
所以我們大抵是這麼不快樂。當然是會有這樣的人,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淡地追求自己喜愛的。
但我覺得他們也不快樂,因為身邊都是我們這些連靈魂都沒有,麻木的去追尋更高,更好,更好更遠的人。他就是一個異類,既得不到認同,也不會有表揚。
在這個年輕人的海洋裡,他就是一片孤舟,一個不起眼的小草,只有自己來陪伴。
我們在從小的習慣裡,在面對外人的時候,即使內心悲傷憤怒,也能裝作神採飛揚,自信滿滿。
這種偽裝,和內心的空虛大抵是我們出問題的原因。只是有的人眼中,有的人輕微。
完美的人確實是很招人喜歡,但是我們有時候只是小孩子,即使是了大學,在這個社會也只是初來乍到,小年輕而已。
我們要不要受到那麼引人注目,或者說嗯,這樣的人生就真的完美嗎?
可能人生就是這樣,以前的人經過失敗,所以總結了這麼一套不會失敗的法則。可是它還是出問題。
大抵是,每個人都是野蠻生長,我們不是流水線的作品,被工業化的流程捏造,外表和質量都達標了。
對於購買的顧客來說,它確實是好商品。但是我們是人,有自己的靈魂,不可能你們高興了,我就會覺得高興。
對錯,成功失敗,如果全部由你們去界定,我不去追逐我的自身,我的所愛,我想達到的成就。那麼我的內心,確實是一篇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