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認為2019年是豬年,可具體從哪天算起,很多人不一定清楚。從2019年1月1日(元旦)算起嗎?錯!從農曆大年初一(2019年2月5日)算起嗎?也錯!那麼,究竟是哪一天呢?先告訴你答案吧:2019年2月4日立春後才開始進入豬年。
我們即將迎來的又一個豬年,確切地說,是始於2019年2月4日上午11點14分立春之後( 11:14:14),止於2020年2月4日17點03分立春之前。
在我國古代是使用天幹地支來記錄年、月、日的。十二生肖的說法,包括十二時辰的概念,是天幹地支紀年法中才有的,是一套和公曆農曆都不一樣的系統。幹支紀年法是以太陽為參照,天幹地支的交替以每年的立春為開始。
目前中國的曆法主要有三套,即國際通用的公曆、民俗生活的農曆和命理學所用的幹支歷,其中公曆是民國之後使用的,農曆和幹支歷則是自古以來便在使用的曆法。
其中的幹支歷與十二生肖有密切聯繫。今天,我們且不說公曆(陽曆)和農曆(陰曆),估計大家都很熟悉,單只簡單說說幹支歷
一、天幹地支的起源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裡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將十幹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幹、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幹地支之由來。
《呂氏春秋·勿躬》說「大撓作甲子」,大撓是黃帝時的史官,天幹地支的使用應該比夏朝更早,可能是黃帝時代。
《呂氏春秋·勿躬》原文:「大撓作甲子,黔如作虜首,容成作歷,羲和作佔日,尚儀作佔月,後益作佔歲,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儀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駕,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圖,巫彭作醫,巫鹹作筮。」
大撓如何發明甲子,《禮記·月令》章句:「大撓採五行之精,佔鬥綱所建,於其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子醜以名月,謂之支,支幹相配以成六旬也。」以天幹地支記日,來源很古。幹支相配,可以記六十日,六十日的名稱不容易弄錯。特別在更改曆法時,年月日的數目根本靠不住,而甲子則一周六十日再接六十日,連續不斷,黃帝時代其大臣大撓最初作甲子是極有可能的。
十大天幹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十二地支最初則是被用來紀月的。天幹是十進位,容易直觀地計算;地支是十二進位,在記錄時辰和月份方面具有優勢。曆法上,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合,排列起來,天幹在上,地支在下,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共有六十個組合,因而被稱做「六十甲子」。
我們俗話說的「六十年後又要回頭一次」,就是來源於此。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註: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二、天幹地支與生肖
《易經》裡有記載說,早在公元1世紀,中國人就以十二生肖與天幹地支配對來紀年。而在甲子周期中,同一地支的年份就對應同一生肖,例如「申」對「猴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和庚申都是猴年,其他生肖的對應幹支年份可以用同一方法列出。
而且,我國從漢代開始,便已經根據太陽升起的時間,將一晝夜區分為十二個時辰,還採用十二地支計時法來記錄這十二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這樣一晝夜便是現在所稱的二十四小時。而十二地支之所以正好與十二生肖相對應。
十二地支中的子指的是滋的意思,指萬物滋萌於既動之陽氣下。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夜裡十一時到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因此,十二生肖中老鼠就排在第一位了,並由此稱為子鼠。
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草木在土中出芽,成曲著將要出地面。在夜裡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據說也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刻。這個時間稱為丑時,在十二地支與生肖的關係中就取為醜牛。
寅是移,引的意思,湞也,淳也,指萬物始生寅然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夜裡三時到五時,在十二地支中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於是生肖虎的地支年就是寅。
卯是茂,官萬物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早晨五時到七時,為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人間的兔子也開始出來覓食。十二地支中兔屬於卯時,因此被稱為卯兔。
辰乃震也,物經震動而長。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發已經過半。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龍在十二地支中屬辰時,於是「辰龍」由此而來。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萬物盛長而起,陰氣消盡,純陽無陰。上午九時到十一時,在地支裡面屬於巳時,蛇比較甚歡在這個時間段活躍。因此,十二地支中巳蛇說的就是這個時間段。
午是仵的意思,是萬物豐滿長大,陽氣充盛,陰氣開始萌生。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為馬兒最為活躍、最會撒歡兒的時間段,也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因此在十二地支中歸為午馬。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味,果實成熟而有滋味。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是羊吃草的最佳時機,而羊若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十二地支中屬於未羊時間段。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之體都已長成。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就會顯得十分活躍,到處亂跳。原本猴子就最接近人,因此極有靈性,下午三時到五時,身體都已經形成了,因此申時被十二地支歸為申猴。
酉是老的意思,萬物成熟,也意為猶也,到這時都猶縮收斂。下午五時到七時,為酉時。此時,夜幕已經降臨,雞開始歸窩。因此,在十二地支中,酉與十二生肖中的雞配成一對。
戌是滅的意思,草木凋零,生氣滅絕,萬物盡滅。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十二地支中戌狗由此而得出。
亥是劾的意思,陰氣劾殺萬物,到此已達極點,萬物收藏。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酣睡。亥時在十二地支的時間段處在最後,因此亥豬排在最後的一個時間段。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種源於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用於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總結:只能說,公元2019年與幹支歷豬年有重疊部分,而農曆己亥年與豬年接合的更緊密,所以,儘管2019年已經到了,可豬年還得等一個多月後才到,呵呵,您說呢?祝您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