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春節為何來遲?專家:春節在陽曆日期不固定
原標題:2018年春節為何來遲?專家:春節在陽曆日期不固定 進入臘月後,2018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一些人在期待新年的同時也發現,這個春節來得比較晚。2018年春節為何「姍姍來遲」?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我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兩種曆法。其中春節每年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不固定。 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
-
農曆蛇年為何只有355天?專家:有7個大月5個小月
農曆蛇年為何只有355天?專家:有7個大月5個小月 元旦過後,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濃,農曆癸巳蛇年即將來到,天文專家表示,農曆癸巳蛇年的特點是:一年只有355天,且春節來得晚。
-
2015農曆乙未羊年為何春節這麼晚?
那麼,同樣是春節,農曆乙未羊年為何 「春」來晚呢?與陽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農曆是依照月亮圓缺變化周期即朔望月 (約29.5天)來安排的,1年12個月,比陽曆年少11天左右。因此,為了使陽曆和農曆一年中的平均天數相等,使春節在陽曆的日期能保持相對穩定,我國採取 「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這樣,如果上一個農曆年沒有閏月,那麼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
-
農曆乙未羊年為何「春」來晚?
農曆乙未羊年為何「春」來晚? 比馬年春節遲19天 新華網天津1月7日電(記者周潤健)農曆乙未羊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一些細心的公眾發現,農曆羊年春節的陽曆日期為2月19日,這比農曆甲午馬年春節足足遲了19天。
-
農曆乙未羊年為何"春"來晚?
農曆乙未羊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一些細心的公眾發現,農曆羊年春節的陽曆日期為2月19日,這比農曆甲午馬年春節足足遲了19天。那麼,同樣是春節,農曆乙未羊年為何「春」來晚呢?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中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兩種曆法。
-
天文學家解釋中秋節陽曆日期為何不固定
細心的公眾不難發現,同樣是中秋節,有時是在陽曆9月,有時又會在陽曆10月,並且具體的日期也不一樣。為何中秋節在陽曆的日期時早時遲呢? 江蘇省天文專家嚴家榮介紹,這是由於陰陽曆轉換造成的。我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夏曆(農曆)兩種曆法。其中中秋節定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
-
2015年已經到來 羊年春節因農曆閏月來得稍晚
2015年已經來了,可是羊年春節還很遙遠,往年過了元旦大家就盼著春節了,今年羊年的春節怎麼來得那麼晚?這主要還是農曆閏月的緣故。中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兩種曆法。與陽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農曆是依照月亮圓缺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約29.5天)來安排,1年12個月,比陽曆年少11天左右。若是任由農曆和陽曆間的天數如此相差下去,那就必然會出現春節在夏天過的現象。因此,為使得陽曆和農曆一年中的平均天數相等,使春節在陽曆的日期能保持相對穩定,中國採取了「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
-
2020春節為何來得「早」?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1月25日,將迎來2020年春節。「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春節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飄忽不定」。
-
天文學家解釋春節陽曆日期為何時早時遲
新華網南京2月3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春節是農曆年歲首(正月初一),細心的公眾一定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在2月18日,而今年的春節卻落在了2月7日。同樣是春節,為何陽曆日期時早時遲呢? 江蘇省天文學會天文專家嚴家榮介紹,這是由於陰陽曆轉換造成的。
-
為何每年春節不能固定在陽曆上某一天呢?這是曆法上的差異
都知道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誕生於黃河流域的農耕民族,根據農耕文明特點自然制定了一套與之相符的曆法,這就是每年有二十四節氣的農曆,也稱夏曆。當然中國農曆也經過多次改變和變遷,總體來說他在日期上和陰曆差不多,但又有區別,農曆是引入陽曆的陰曆,也稱「陰陽曆」。
-
今年農曆蛇年僅355天
金黔在線訊 昨日是新年上班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有網友發現農曆蛇年比陽曆少10天,並以此調侃能否少上幾天班。然而專家則表示,農曆年份長短變化會牽涉到春節等傳統節日日期變化,對於市民的生產生活則沒有多大影響。 記者查閱發現,農曆蛇年從2月10日開始,到2014年1月30日結束,共355天,而剛過去的龍年有384天,蛇年之後的馬年有383天。
-
2018年春節為何「姍姍來遲」?
新華社天津1月21日電(記者 周潤健)進入臘月後,2018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一些人在期待新年的同時也發現,這個春節來得比較晚。2018年春節為何「姍姍來遲」?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我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兩種曆法。
-
科普:同為農曆傳統四大節日為何只有清明的陽曆時間最固定?
中國傳統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其中清明節的陽曆(公曆)時間最為固定,為每年的4月4-6日。而春節、端午、中秋的陽曆時間卻變化較大,以春節為例有時是公曆的1月份,有時是2月份,端午、中秋也是類似,為什麼?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搞清楚什麼是陰曆、陽曆、 農曆、公曆。
-
農曆龍年春節是未來10年內「最早」春節
新華網天津1月23日電(記者周潤健)23日,農曆正月初一,是農曆龍年春節。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告訴記者,農曆壬辰龍年春節不僅是近8年來的「最早」春節,也是未來10年內「最早」春節。
-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 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1月25日,將迎來2020年春節。「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春節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飄忽不定」。
-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新華社天津1月12日電(記者周潤健)1月25日,將迎來2020年春節。「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
2018年的"年"為何來得這麼晚?讓人等得好著急……
進入臘月後,2018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一些人在期待新年的同時也發現,這個春節來得比較晚。2018年春節為何「姍姍來遲」?農曆與陽曆存在天數差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我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兩種曆法。其中春節每年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不固定。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
-
今年春節為1986年至2033年中最晚的春節
據新華社電 2月19日,農曆大年初一。
-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這麼「早」?專家: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1月25日,將迎來2020年春節。「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春節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飄忽不定」。
-
農曆馬年為閏年共計384天 比蛇年多29天
據新華社電 1月31日,農曆正月初一,甲午馬年正式到來。馬年一共有多少天?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表示,與剛剛過去的農曆癸巳蛇年不同,農曆甲午馬年是閏年,共計384天,比蛇年多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