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沉痛宣告: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書記,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喬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6月14日7時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綜合新華社、中國新聞周刊
他的逝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
喬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對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貞不渝,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對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鞠躬盡瘁。他的逝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喬石同志永垂不朽!
酷愛讀書 《列寧全集》通讀兩遍
喬石常說:「母親就是我最好的老師」
喬石同志1924年12月出生於上海,原名蔣志彤。父親受過新學教育,青年時代做過職員。由於家境貧寒,母親8歲時就被送到紗廠當童工。在這樣一個家庭裡,母親對喬石影響很大。喬石常說:「母親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在母親的教育薰陶下,喬石自幼酷愛讀書。
曾在喬石身邊工作的同志說:「喜歡讀書、做事認真和孝順雙親是喬石的特點。」
據喬石回憶,他曾分別在青年學生時代和和平建設時期,兩度集中時間,認真地將幾十卷本的《列寧全集》通讀兩遍,並先後做了3000多張資料卡片,在每張卡片上都用鋼筆一絲不苟地詳細註明篇名、頁碼、內容摘要和分類編號。
16歲入黨 是上海學生運動的重要領導人
人民都應該得到溫飽,這是當時入黨的夢想和動力
1940年8月,16歲的喬石加入中國共產黨。喬石曾經回憶說:「其實自己一開始並不知道革命的真正含義,只知道要天下的窮苦百姓都能夠過得上好日子,要為天下百姓謀取福利。但是隨著閱歷和經歷的豐富,才明白這些和革命本質上是一致的。」參加革命後,喬石相繼任上海同濟大學地下黨總支部書記,上海地下黨新市區委副書記,上海市北一區學委書記等職,組織指揮了同濟大學「一·二九」爭民主、反迫害運動,是上海學生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回憶往事,喬石說:「在上海的那段日子裡,我過著非常危險的生活,尤其是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那段時期,我要時時警惕著被特務盯上,但這是我為理想奮鬥的最重要的時期,因為那時我就一個信念:人民都應該得到溫飽。這也是當時入黨的夢想和動力。」
1963年4月,喬石調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工作,歷任研究員、副局長、局長。
文革時期 受折磨曾失血休克
他說,「母親錯打了孩子,孩子怎能怨母親?」
1967年年初,「文革」進入高潮。中聯部也不例外。有人貼了喬石和鬱文夫婦的大字報,大字報的主要內容是:喬石原姓蔣,是蔣介石同鄉,並同有一個「石」字;鬱文是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的外甥女。結論是:喬、鬱二人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孝子賢孫」。
喬石夫婦被關進中聯部的「南小樓」隔離審查,之後下放「五七幹校」。據喬石女兒喬曉溪回憶:「大概是在1968年,經過連番數日的遊行、陪鬥、批鬥,一天中午,爸爸拖著疲憊的身軀從外面回來,進了洗手間。我們一家正準備著吃飯,突然聽到洗手間裡傳來一聲巨響……門開了,爸爸面無血色,沒有說上一句話,又直直地朝著我們倒了下來。」「爸爸被送到附近的復興醫院急診室,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
被下放鍛鍊的時候,喬石這樣形容自己的遭遇,一句是「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另一句是「母親錯打了孩子,孩子怎能怨母親?」
談當官 「職務越高,擔子越重越複雜」
當選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自稱沒有思想準備
1978年1月至1983年7月,喬石同志先後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部長。1982年9月,當選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1983年6月,喬石同志兼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1984年4月,喬石同志兼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他堅定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大膽起用和培養中青年幹部,大力推動幹部隊伍第三梯隊建設,積極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紮實推進整黨工作,有力推動了組織戰線的撥亂反正工作的深入和新時期新老幹部的合作與交替,為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喬石曾表示:「1982年把我選進中央書記處當候補書記,別人以為官做大了,很得意吧,其實,老實說,事先我沒有思想準備。我想這一輩子也就在中聯部幹點具體的事,有空閒看看書,寫寫字,生活得簡單點。我感到,職務越高,工作擔子越重,越複雜,任務越艱巨,心裡總是沒有底。但我相信,在中聯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特別是中聯部有勤奮工作的風氣。我對中聯部永遠是感恩的」。
主政政法委 親自抓平反冤假錯案
一直支持法院依法審判
1985年7月,喬石同志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同年9月,增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就任伊始,喬石就非常注重防止冤假錯案,主抓了一批典型案件並處理了相關責任人。比如1986年喬石親自過問了北京市海澱區公安分局預審科副科長葛林、項普所犯的執法違法事件,查明他們在承辦的案件中竟有49件犯有逼供信,傷害了60多人。後由北京市中級法院立案審判,判處他們有期徒刑。
主政政法委的7年裡,喬石一直支持法院依法審判。如在嚴打時,喬石一再表示「從重是在法律規定的量刑輕重範圍內的從重,從快是在司法程序規定的時間內的從快。」「『從重從快』不能高出法律規定的量刑最重處罰,不能違反司法程序規定的時限。」
1986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他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政法工作的方針政策,加強和改善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在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依法管理、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障社會安定等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深入研究新時期社會治安的新情況、新問題,為探索形成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具有中國特色的廣泛依靠群眾解決社會治安問題的新路子作出了貢獻。
反腐倡廉 查辦鐵道部「大老虎」
把懲治腐敗納入法制化軌道
1987年11月,喬石同志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他認真貫徹從嚴治黨方針,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研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敗鬥爭的特點和規律,制定完善廉政建設的法律法規,把懲治腐敗納入法制化軌道。
1988年年初,黨中央提出了「經濟要繁榮,黨政機關要廉潔」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紀委採取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人民建議徵集制度,重視群眾監督的力量。其中,原鐵道部的「大老虎」就是在群眾的監督下浮出水面的。當時,中紀委信訪部門陸續收到許多舉報線索,檢舉時任鐵道部副部長張辛泰以權謀私,中紀委十分重視。沒多久,原鐵道部另一名副部長羅雲光的嚴重失職和受賄問題被發現,中紀委要求張辛泰赴鄭州,協助調查羅雲光案。張辛泰居然頂風作案,表面上「協助調查」,暗地裡先後3次潛回北京,接受他人賄賂。
1990年5月,辦完羅雲光案後,中紀委集中調查張辛泰的受賄線索,張辛泰自以為天衣無縫:「送禮人送東西時,我當時不在北京,現在正要向組織說明。」最終,中紀委工作人員在鄭州查到了張辛泰潛返北京受賄的證據,拆穿了其謊言,張辛泰終告落馬。
主持修憲
「市場經濟」寫入憲法
1989年3月,喬石同志兼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後,喬石同志積極支持、大力宣傳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的思想主張。
1992年10月,喬石同志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92年11月,喬石同志兼任憲法修改小組組長。該憲法修正案由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喬石同志任職期間把加快經濟立法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出臺了一批重要經濟法律,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框架,任期內審議通過法律和有關法律決定草案百餘件,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尤其是將「市場經濟」寫入憲法奠定了之後經濟改革的法理基礎。
晚年生活
捐稿費成立法治基金
1998年3月,喬石同志不再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職務。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後,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十分關注民主法制建設,關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表現出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赤誠與忠貞。
2012年6月,《喬石談民主與法制》一書出版發行。之後喬石將稿費100萬捐出(另有一說法為1100萬,據中國廣播網2014年12月26日「喬石1100萬元稿費啟動志同法治專項基金」報導),作為「志同法治專項基金」的啟動基金。喬石的女兒喬凌說,「父親曾長期負責政法工作,把中國建設成一個民主與法治的國家是他的夢想。他曾多次提到『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與尊嚴』,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實施,依法治國,依法辦事,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不可缺少的條件』」,「志同法治專項基金」將通過與法律有關的學術課題研究和各種相關的公益項目等形式,致力於維護司法公正,推動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