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我從磴口縣壩楞公社丁家隊報名,經過小隊大隊公社縣武裝部層層選拔,我被批准入伍,走進了毛澤東思想的大學校,走進綠色的軍營。在五原縣塔爾湖中學操場上,經過了3個月的新兵集訓後,被分到了140部隊騎兵獨立營24分隊,駐防巴彥浩特鎮。1966年7月在巴彥淖爾軍分區教導隊中學習無線電。畢業後分到額濟納旗邊防總站 「157部隊總站」任電臺報務員,駐守祖國的西北邊疆。
昨天,我穿越時光隧道,讓我在懷念軍營的思緒上插上翅膀,恍然間我飛過千山萬水和浩瀚的戈壁灘,在那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千裡無人煙,風颳石頭跑,半夜野狼嚎的戈壁灘上,我依稀間又好像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軍營,我看見那低矮的紅磚平房是我電臺值機的報房,我仿佛又坐在機旁,頭戴耳機,手握電鍵,讓無線電信號的電波飛向太空,飛向祖國的藍天,我把邊防線上的戰備情況向總參作戰部「北京軍區」、「蘭州軍區」、「內蒙古軍區」、「巴彥淖爾軍分區」報備,六十年代額濟納旗還沒有通電,150瓦的電臺要工作時只能用柴油發電機發電,那兩根高高的天線豎立在那裡,經歷了歲月的滄桑,為通訊聯絡立下了悍馬功勞,我撫摸著天線杆思緒萬千,久久不願離開。還有那邊的籃球場,單槓,露天的桌球臺是我們邊防團唯一的體育器材,團裡唯一的一把手風琴也讓我學會了樂器的演奏。團部機關的用水只能用毛驢車上放著的大油桶,從十裡開外的地方拉回鹹水,每人一臉盆是一天的用水量。
在巡邏的邊界線上,沙漠、戈壁、胡楊林、紅柳、駱駝草、野驢、野駱駝、黃羊、大頭羊和騎著駱駝的我們賽跑,邊界線是我魂牽夢繞熱血沸騰的聖地,是我揮灑青春熱血、汗水、獻身祖國的地方。
阿!看那熟悉的軍營,紅磚砌成的低矮簡陋的營房四面沒有圍牆,仿佛還能聞到我艱苦生活的氣息,還有那百聽不厭的軍號聲,仿佛我又回到闊別五十年的軍營,我環視整個營房的四周,眼不夠用,腳步匆忙,那一切是多麼熟悉而又陌生的親切感啊,你知道嗎?在那六十年代,蘇修成兵百萬大兵壓境,聚集在西北邊防線上,我們邊防戰士手握鋼槍,騎著駱駝冒著零下四十多度的冰天雪地,巡邏在千裡邊防線上,我背著唯一的通訊工具「兩瓦電臺」潛伏邊界線上,我曾在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邊界線上流過汗水和鮮血,默默的守衛著祖國的西北邊疆。
這是我的第二故鄉,河西走廊還有騰格里大沙漠、馬蘭核實驗21號基地,是我曾經戰鬥值勤的地方。從軍的歲月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終生難忘,在我心中永遠珍藏,我始終以一個老兵的標準嚴格的要求自己。活到老學到老,願為中華民族復興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丁全榮
2020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