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電視劇「飛天獎」獲獎劇目於昨天在京揭曉,《辛亥革命》、《國家命運》等42部電視劇最終獲獎。獲獎作品中,反映重大歷史特別是近現代革命歷程的作品超過三分之一,現實題材劇在其中所佔比例也達到近三分之一。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近兩年來收視率頗高卻口碑極差的所謂「神劇」、「雷劇」,無一上榜。
「大題材」仍是大熱門
此次飛天獎獲獎名單,是由50多位評委歷時3個多月,從近兩年播出的兩百多部電視劇中遴選出來的。據飛天獎評委之一、國家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副司長、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丹彥介紹,飛天獎原本共有50個獎項,分別是9個單項獎和41個電視劇名額,但本屆參評作品「好劇頗多,難分伯仲」。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飛天獎為長篇電視劇增設了一個特別獎,並授予了《辛亥革命》。對此,王丹彥解釋說,評委們普遍認為,《辛亥革命》是大型電視劇,史詩感特別強烈,在規模上和很多電視劇沒有可比性,因此單獨為其設立了一個獎項。
從獲獎作品名單來看,大題材作品依然更受青睞。電視劇《國家命運》和《全家福》分別獲得長篇電視劇一等獎和三等獎,這兩部劇的製片人李功達認為,這種評獎傾向反映了「飛天獎」的主流文化定位。「我一直想著做電視劇的人應該心裡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家庭,這回兩部劇獲獎,算是對這種家國情懷的肯定吧。」李功達說。
「神劇」輸在創作態度
近兩年來,一些所謂的「神劇」、「雷劇」紛紛湧現,儘管其收視率頗高,卻在觀眾中受到極大質疑,也引起了主管部門的注意。本屆飛天獎的獲獎名單中,並沒有這些作品的身影。王丹彥表示,對於這些「神劇」,或許還有別的專門獎項去鼓勵它們,「飛天獎」更強調電視劇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三性統一」,一些正經八百的古裝劇都未能入局,「神劇」自然更難獲獎。
這兩年,由於跟風之作太過泛濫,諜戰劇也一度有淪為「神劇」的趨勢,但在今年的「飛天獎」中,《斷刺》、《夜隼》、《懸崖》等諜戰劇紛紛入圍。王丹彥解釋說,在過去這兩年裡,諜戰劇數量巨大,評委們必須在其中拔出尖子來,而這幾部諜戰劇,都是評委拿票投出來的,即使有的評委不樂意,也得尊重投票結果。
「其實諜戰題材並沒有它的原罪。」《特殊使命》堪稱國內最早的諜戰劇,它獲得了第27屆飛天獎的長篇電視劇三等獎,製片人李功達表示,任何類型劇都能拍出好劇,只是這兩年「羊蠍子好賣大家都賣羊蠍子,涮羊肉火了大家都來涮羊肉」,跟風的作品太多,讓諜戰劇「羊肉變成了老鼠肉」。
火爆「甄嬛」意外遇冷
《努爾哈赤》、《三國演義》、《雍正王朝》……曾幾何時,古裝歷史劇是飛天獎的寵兒,但從上一屆起,古裝劇便顯得有些身影落寞。在本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獲獎名單中,除了神話劇《媽祖》,只有《木府風雲》和《奢香夫人》兩部古裝歷史劇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而且這兩部劇反映的都是少數民族的發展歷史,在角度上十分新穎。
「並不是我們排拒古裝劇,而是這兩年古裝劇確實弱了一些,前幾年有古裝劇放在今年都能拿二等獎,但這樣的劇這兩年我們沒看到。」王丹彥遺憾地表示,《趙氏孤兒案》、《楚漢傳奇》等今年熱播的古裝劇,由於超出了時間範圍,未能參與本次評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古裝劇在獲獎名單中的分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昨天公布的獲獎名單上,獨獨少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去年甫一推出就成為「重播劇王」的《甄嬛傳》,這部由知名導演鄭曉龍創作的清宮戲,細節考究,情節抓人,收視口碑都不賴。對於該劇為何落選「飛天獎」,王丹彥不願多做說明,只是簡短地表示:「票沒夠,沒選上。」
最新消息
最佳男女演員獎
仍是「雙黃蛋」
本屆飛天獎頒獎典禮將於9月舉行,包括優秀編劇獎、優秀導演獎和優秀男女演員獎在內的單項獎將在現場揭曉。
從第25屆飛天獎以來,優秀男女演員獎都是「雙黃蛋」,對此,王丹彥表示,「飛天獎」並非刻意追求成雙成對,而是因為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故而在獎項設計上儘量讓每年都能有一名創作者獲獎。因此,今年的最佳男女演員獎仍將出現「雙黃蛋」現象。
目前,上述各獎項提名已出爐,觀眾可上網投票,在評委票數相同的情況下,網友的呼聲有望影響獎項的歸屬。
相關新聞
電視藍皮書
問診「娛樂化」
昨天,在「飛天獎」電視劇獎項揭曉同時,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編纂、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負責編寫的「電視藝術藍皮書」《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報告》(第二卷)也首發面世。該報告分析了近兩年來各種題材電視劇的發展趨勢,並專門闢出章節,對「過度娛樂化」的電視生態不良現象進行問診。
報告中尖銳地指出,目前一些電視節目存在「以欲望原則、快感原則作為最高原則、唯一原則」的「娛樂至死」傾向。報告同時表示,中國電視人應當「堅決抵制過度娛樂化導致價值觀的抽空與扭曲」、「應警覺對世俗價值體系缺乏辨析的迎合」。
此外,這份報告還對中國電視節目引進海外模式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報告認為,這些海外節目模式對於本土原創來講起到了借鑑和啟示作用,但國內電視人不可對此形成過度依賴。(本報記者 王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