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象徵能給大家帶來幸福、希望的人或事物。
根據《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有專門建造的廟宇來供奉歲星,而且這種祭祀制度一直持續到晚清,以祈求歲星賜福天下,保佑五穀豐登。豐收是大福,所以歲星後來稱為福星。
唐代李商隱的《無愁果有愁曲北齊歌》中有「東有青龍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意思是福氣囊括整個地區。
祿星,民間信仰中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
祿星,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由一顆星辰演化而來。
在古代,科舉考試是求取功名的重要通道,尤其是對於平民百姓來說,通過科舉考試就意味著可以當官發財,這是所有的人嚮往的,像祈求豐收一樣,就產生了一種祿神崇拜。
壽星,長壽之神。
壽星,星名,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本為恆星名,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長安附近杜縣建壽星祠。後壽星演變成仙人名稱。明朝小說《西遊記》寫壽星「手捧靈芝」,長頭大耳短身軀。《警世通言》有「福、祿、壽三星度世」的神話故事。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是長壽老人的象徵。常襯託以鹿、鶴、仙桃等,象徵長壽。現如今我們也經常會在壽宴上看到帶有壽星和壽桃、鹿的蛋糕。
福星、壽星、祿星,也稱「三星」,《詩經·唐風·綢繆》中有「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意思是「一把柴火扎得緊,天上三星亮晶晶。」這三星指的就是福星、壽星、祿星。我們有句民間諺語:「三星高照,新年來到」,也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來祝福長輩幸福長壽。
文曲星,主管文運之星。
我們常稱文章寫得好、有才華,並且品行好的人是「文曲星下凡」,我們所熟知的被稱為文曲星的古人有比幹、範仲淹、許仙的兒子許士林等。古代有很多預言文曲星下凡的故事,此嬰兒將來必有豐功偉績,像李淳風在曾說:「有文曲星下界。生於賣豆腐之家。後來為相。自能平之。」說的就是一代名相狄仁傑。
文曲星屬癸水,是北鬥星,主科甲功名,文曲與文昌同屬為吉星,代表有文藝方面的才能或者愛好文學及藝術。
武曲星,為財星,司掌財富、武勇。
武曲星,五行陰金,化氣為財,為財帛宮主,成為財富之神,司掌財富、武勇。若入財帛宮,主財旺,必是理財高手。與天府星同坐則有壽。武曲星又是寡宿星。主孤寡,入六親宮,易與該六親無緣,容易陷入孤獨寂寞之中。武曲星喜與六吉同宮,可增添其力量,武曲星也喜化祿、化權、化科星增其光輝,若與火星、化忌星、孤辰星、寡宿星同宮,則其性質變化很大,必須另行論斷。
具有「剛毅果決,自立自強,吃苦耐勞,勇於任事,不畏挫折,負責盡職」的個性特點,但也有「孤僻自憐,倔強固執」等缺點,如史上的曹操就是武曲星的典型代表,他堅毅果決,稱為一霸主,然而卻有些驕傲自滿,最終沒能掌控全局,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月老,月下老人,是主管姻緣的喜神、媒神。
月下老人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專管婚姻的神仙,後泛指媒人,在唐朝小說家李復言的小說集《敘玄怪錄》的《定婚店》中最開始出現,說一書生韋固路過宋州,借宿在宋城縣的客棧,恰巧遇到了月下老人。縣令知道這件事後,就把這旅店題名「定婚店」。月老由此而來,「千裡姻緣一線牽」,靠的就是月老手中那根紅繩,促就了無數美好的姻緣。
月下老人所持姻緣簿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婚戀命定觀,其所牽的紅絲後來衍化為中式婚禮儀式中的「牽紅巾」。
七政星,就是就是北鬥七星,各有所主。
北鬥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歲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即北鬥七星各司其職,和諧統一。
古人把北鬥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而這祝福語中的七星也可以說合成一個勺子,舀進了世間的好運吉祥。
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七星能夠相互配合,共同為百姓賜福,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創造福氣,發揚性格裡的優點,改正缺點,在新年裡努力奮鬥,積極向上,才能得到七星的眷顧,帶來好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