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3月份蘋果春季新品發布會上,除了最為耀眼的新款MacBook外,蘋果還對MacBook Air與13英寸的Retina MacBook Pro進行了常規硬體升級。其中13英寸的Retina MacBook Pro更新最受關注,因為其在性能上做出了許多重大升級,包括第五代Intel Broadwell處理器、Iris 6100核心顯卡、讀寫速度翻倍的PCIe SSD固態硬碟、更高頻率的內存,同時電池續航還增加了一個小時。除此之外,它還首先搭載了與新款MacBook一樣的全新Force Touch觸控板。
2015款13英寸Retina MacBook Pro首測
由於國行版的13英寸的Retina MacBook Pro現在已經全面鋪貨,筆者也得以體驗到這款搭載全新壓感觸控設計的觸控板。蘋果電腦的觸控板體驗一直很優秀,配合OS X系統中的多指手勢操作,可以輕鬆完成拖拽文件、切換應用程式、切換不同桌面等操作。如今壓力感應操作的加入可以說在原本多指手勢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個全新的維度,使得在觸控板上可以進行更多的操作命令。
2015款13英寸Retina MacBook Pro
蘋果如此重視筆記本電腦上觸控板的用戶體驗,使得MacBook用戶幾乎可以不用滑鼠,也提升了用戶的便利性。由於其長續航的特性,外出也基本不需要攜帶電源,只需要帶一臺筆記本就足夠。筆者在體驗了一天2015款蘋果MacBook Pro後,寫下這篇評測文章,希望能給關注這款產品的網友一些參考。
2015款13英寸Retina MacBook Pro在外觀上幾乎沒有變化,依然延續了2013年、2014年13英寸視網膜屏MacBook Pro的模具,這使得它的辨識度不是很高,單從外觀上你很難發現它到底是第幾代的13英寸視網膜屏MacBook Pro。
2015款MacBook Pro在外觀上很難區分
蘋果前不久剛發布的新款MacBook上只有一個USB-C接口的設計實在是很讓人不爽,作為Pro產品線上的一員,2015款13英寸Retina MacBook Pro當然是保留了所有的常用接口。比如Magsafe磁力電源接口,用戶可以輕鬆的讓電腦接上電源,同時還不會因為意外絆到電源線而摔傷電腦,這個MacBook中十分經典方便的設計在新款MacBook中不見蹤影實在是有些可惜。
左側接口一覽
同時2015款MacBook Pro左側依然保留有兩個二代雷電接口,雖然目前雷電接口的設備依然十分的昂貴,但在不佔用其他接口的情況下連接一下網線轉接器或者是視頻轉接器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單單一個雷電接口就可以直接連接4K顯示器,還是相當方便的。另外二代雷電接口的傳輸速率高達20Gbps,可以用來實現外接顯卡,這點也是筆者十分看好的一個功能。除了雷電接口外,2015款MacBook Pro的左側還有一個USB3.0接口以及耳機麥克風一體插孔,還有一對降噪麥克風。
右側接口一覽
右側接口方面,有另一個USB3.0接口,以及十分實用的讀卡器插槽,另外還有一個極其方便的HDMI接口,在如今HDMI設備如此普及的情況下,擁有該接口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2015款13英寸Retina MacBook Pro
13英寸Retina MacBook Pro體積其實十分嬌小
2015款MacBook Pro的厚度僅為1.8釐米
作為Pro產品線的一員,13英寸Retina MacBook Pro厚度僅為1.8釐米,在保證擁有所有常用接口的情況下控制在這個厚度實屬不易。另外比13英寸MacBook Air小一圈的體積使得它可以更加輕鬆的放進各種包內,這也可以讓你基本忘掉它1.58kg的重量。
既然2015款MacBook Pro在外觀上沒有什麼變化,那麼本次評測的重點當然是全新的Force Touch觸控板了。2015款MacBook Pro的壓感觸控板在外觀上與老款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所以說新款的機器在外觀上真的是一模一樣,以至於筆者在拿到這款機器的時候沒有任何的新鮮感,直到我觸摸到了這個新的觸控板,我才感受到了它的與眾不同。
2015款MacBook Pro的壓感觸控板在外觀上沒有區別
傳統的觸控板採用 "跳板式" 結構,只有在觸控板的下方有一個點按式的結構,這使得在靠近鍵盤的一側幾乎無法做出點按的效果。而新款的壓力感應觸控板在觸控板的四個角都各自擁有一個壓力傳感器,使得整塊觸控板都能夠下沉一定的距離,同時在觸控板各個區域的操作感受也是相同的。
通過iFixit拆解我們得以看到這款壓感觸控板的真面目,下圖中紅圈內即為四個壓力傳感器。在傳感器上分布著十分密集的線路,當手指上的壓力增大使得上方電容觸控板與壓力傳感器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小,接觸面積變大使得傳感器內的迴路電阻變小,這樣計算機便可以感知手指施加在觸控板上壓力的大小了。
Force touch觸控板的背面(圖片來自iFixit)
現在我們知道壓力感應的原理了,我們還知道這代的壓力觸控板取消了點按的效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這麼短的按鍵行程上控制按壓的深度,從而使得電腦能夠針對不同的壓力而做出不同的反饋呢?Taptic Engine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和壓感觸控板一同出現的。
起初筆者以為這個Taptic Engine觸覺反饋引擎會在觸摸按壓觸控板的過程中產生類似於手機振動器的那種效果,但當筆者實際體驗後才發現根本沒有出現震動的效果,反而感受到了傳統觸控板上的點按效果,並且根據應用程式的不同,點按鍵反饋的次數也不同。比如通常情況下隨著按壓力的增大會出現兩次很清脆的點按效果反饋。而在快進視頻的過程中,隨著按壓力的增大會出現5次點按效果反饋,分別對應2倍、5倍、10倍、30倍、60倍的快進效果。
使用壓力觸控板控制視頻快進速度
另外,筆者還發現過去蘋果觸控板上非常方便的三指拖拽功能已經消失不見。該功能與PC上的按住滑鼠左鍵拖動的操作同理,但傳統筆記本上需要按住觸控板拖動,體驗感受極為糟糕,經常會出現拖動中斷的情況。但OS X中很好的用三指同時拖動解決了這個操作難題,但在配備了壓力觸控板的MacBook Pro中取消了這個功能實在是另筆者十分的不解。
新款MacBook Pro觸控板設置界面
不過在仔細觀察後筆者發現拖拽功能其實在壓力觸控板上更為的好用,用戶只需要在Force Touch觸控板上用一根手指點按下一級深度便可輕鬆使用一根手指完成拖拽操作,這樣也不難理解蘋果為何要取消三指拖拽手勢,目的就是為了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配合壓力觸控板其實用一根手指就能非常輕鬆的實現拖拽,但這對於老用戶,比如像筆者這樣的用戶來說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習慣這個改變,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是經常會不自覺的使用三指拖拽,發現沒有作用之後才轉為單指輕輕按壓拖拽。
說完了Force Touch觸控板的神奇使用感受,那麼它在實際操作使用中有哪些應用呢?壓力點按現在可以在系統中替代哪些鍵盤操作?下面我們就來實際列舉一下。
1.直接使用觸控板重命名文件
以前在OS X中重命名一個文件需要先選中這個文件,然後按鍵盤上的「enter」即可輸入新的文件名,再次按「enter」即可確定新的文件名。現在在配備有Force Touch觸控板的MacBook上,只需要在文件名上用力按壓觸控板(2級反饋深度),即可開始輸入新的文件名,直接省去了「enter」按鍵操作,加快了操作速度。
2.快速預覽任何文件,甚至是網頁中的連結
OS X中的快速預覽是筆者十分喜歡的一個功能,同時也是OS X系統的特色之一。當選中一個文件時,按鍵盤上的空格按鍵便會彈出一個窗口,繞過啟動應用程式的步驟,快速直接預覽該文件的內容。現在通過Force Touch觸控板,只需要用力點按這個文件便可直接啟動快速預覽功能,不再需要空格按鍵。同時這個操作現在還擴展到了Safari瀏覽器中。用力點按一個連結,即可在一個快速預覽窗口中直接預覽這個連結的網頁的內容。
用力點按快速預覽網頁連結
3.查看任何字詞的定義,點擊任何日期創建事件
在網頁中用力點按一個沒有連結的文字時,便會調出系統自帶的詞典功能,快速顯示該詞的含義。而過去這個功能需要三指同時點按才可以實現,並且成功的概率並不高,而且還容易與其他的軟體衝突,導致該功能失效。同時如果用力點按網頁中的日期時間,還能夠快速調用系統自帶日曆,創建這天的事件。
用力點按網頁中的文字,快速調用字典
用力點按網頁中的日期時間快速創建事件
4.壓力感應快進
這個功能在前面已經提前提到過,在快進視頻的過程中,隨著按壓觸控板力的增大會出現5次點按效果反饋,分別對應2倍、5倍、10倍、30倍、60倍的快進效果。從而輕鬆使用壓感觸控板控制視頻快進、快退的程度。
5.壓力感應在地圖中的應用
在地圖應用程式中,在地圖上的某一個需要標記的地方用力按壓觸控板變可以直接添加一個大頭針,同時地圖應用程式右下角的放大縮小按鈕,也會通過按壓觸控板的力度來反映放大縮小的速度,不過這個效果跟快進快退視頻不一樣,這個速度變化是沒有級別反饋的。
用力按壓觸控板添加大頭針
6.顯示某打開應用的所有窗口
用力點按Dock中已打開應用程式的圖標,便可以直接顯示該應用程式的所有窗口。而過去實現這個功能,需要在觸控板上四指上劃來完成。
7.壓力感應繪畫
在系統自帶的預覽.app中,可以使用壓力感應觸控板來控制畫筆的粗細。當然目前這個功能筆者認為還不算太完美,未來通過OS X 10.10.3中的新Force Click API,壓力感應的特性還可以在第三方應用內進行自定義。這樣開發者即可給他們的應用增加Force Click手勢,使得Force Touch觸控板會擁有更多的勇武之地。
本次測試的2015款MacBook Pro為低配版本,搭載低電壓雙核i5 Broadwell處理器,主頻2.7GHz,對應的處理器型號為i5-5257U。核心顯卡更新為Iris 6100,同時板載的標配8GB內存頻率已經提升至1867MHz。
2015款MacBook Pro系統概覽
在系統報告中,我們看到電池全負荷容量由原來的6100mAh左右,提升到了6694mAh,配合英特爾酷睿第五代Broadwell處理器的功耗優化,使得2015款MacBook Pro的續航時間比原來增加了一個小時。
2015款MacBook Pro電池容量有所增加
Geekbench是一款多平臺的性能測試工具,與同類軟體不同的是,它幾乎可以運行在所有的已知PC架構系統上,包括了Windows、Mac OSX、以及各種Linux發行版。Geekbench的測試項目重點考察CPU和內存系統的運算能力,在測試完成後會給出具體得分供用戶參考比對。2015款MacBook Pro單核得分3321,多核得分7061,而去年2014年年中的機型單核和多核得分分別是3141和6696。
Geekbench跑分
CineBench R15為目前最新版的Cinebench系列測試軟體,它採用了3D設計軟體CINEMA 4D的3D引擎,支持多線程同時運算,可以用來評測多核處理器的性能,該軟體除了常用的Windows版本外,還涵蓋了Mac版本。2015款MacBook Pro的OpenGL得分為28.35fps,CPU得分為315cb。而去年2014年年中的機型OpenGL得分為20.76fps,CPU得分為279cb。
CINEBENCH R15跑分
通過GeekBench和CINEBENCH R15的測試成績可以看出2015款MacBook Pro的性能與去年機型相比較還是有一定提升的,這應該主要歸功於處理器主頻的提升以及內存頻率的提升,不過這個提升幅度可以說並不是太大。
新款PCIe SSD固態硬碟速度翻倍
2015款MacBook Pro性能提升最明顯的還是其搭載的新款的PCIe SSD固態硬碟,通過Disk Speed Test軟體可以看出其讀取速度達到了1338.3MB/s,寫入速度達到了643.4MB/s,這個速度與去年產品相比已經翻了一倍,速度提升十分明顯,而這個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這款MacBook Pro的響應速度。
全文總結:
在觸控板操作體驗感受上一向處於領先地位的蘋果MacBook產品,在原有多指手勢觸控操作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壓力感應這個全新的維度,使得觸控板可以執行更多的操作,再次提高了用戶的體驗感受,可以說讓蘋果再次與競爭對手拉開了距離。而2015款MacBook Pro是率先搭載Force Touch觸控板上市的機器,同時還擁有齊全的接口,視網膜顯示屏,嬌小的身材,以及不弱的處理能力。對於有意向購買蘋果電腦朋友來說,新款2015 MacBook Pro是必然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