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少芳:大山中穿梭的運糧兵 _社會新聞_湘潭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2020-11-23 湘潭在線

湘潭在線9月29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易書寶 通訊員 龍德)「5斤稻穀」是個什麼概念?

按照現在每百斤稻穀120多元的售價來折算,5斤稻穀大約價值7塊錢。按現有的物價水平,這點錢吃碗米粉剛剛夠,購買1斤豬肉還差一大截。但就是值這麼點錢的「5斤稻穀」,卻改變了湘鄉市壺天鎮雄輝村五組村民成少芳的人生軌跡。

為了讓家人吃飽,他不得不在14歲的時候跟隨堂兄去當兵。當兵期間,他又從地瘠民貧的「三南」百姓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生活的影子。雖然這是70多年前的舊事,但「5斤稻穀」所蘊含的意義,對他來說即使到今天也依然是個沉重的話題:「在那個戰禍橫生的時代,百姓們所遭受的痛苦一頁,理應在和平時期的教科書中佔有一席之位。」

家境赤貧,8口之家等米下鍋

成少芳出生於1928年,到1942年他跟隨堂兄前往第七戰區的衡陽兵站當兵時,他已在湘鄉壺天那個偏僻的小山村裡生活了14年。

說起在小山村裡的童年生活,成少芳的記憶中依然充滿了苦澀:「當時的生活很清苦,家裡除了3間棲身的茅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財產,即使是佃種的土地也沒有一壟。而在我稍稍懂點事時,家裡又接連添生了幾個弟弟妹妹,使全家吃飯的嘴巴增加到了8張。沒有田、沒有地,家裡的收入從哪來?這麼多張嘴巴又怎麼填?」成少芳說,養家的重擔都落到了父親身上。

成少芳的父親成仁存是一個篾匠,勤懇、手藝好,很受人敬重。按照當時的工價,請手藝人幹一天活,除去免費招待的午餐,報酬大約是5斤稻穀。而當時一擔(100斤)稻穀的市價大約是20塊銀元。也就是說,手藝人辛辛苦苦幹一天,所得的工錢也就是5毛錢!

「在我的記憶中,無論什麼時候,全家人最大的期望就是父親每天都有事做,否則母親的臉上又會增加不少愁雲。因為這預示著全家人又要挨餓。」成少芳說,為了貼補家用,他五六歲時就跟隨大人們上山揀野果、挖野菜、採藥材。

年紀稍大,他就獨自上山砍柴。但他砍柴和採摘野菜野果的山和地都是地主家的,人家不讓他們這些「窮鬼子」上山,一旦發現,就放狗來追咬。成少芳說,他有好幾次被追咬得遍體鱗傷。

隨兄從軍,他親歷衡陽保衛戰的慘烈

在這種食不果腹、衣不保暖的生活環境下,漸漸長大的成少芳產生了改變現狀的想法,而他的這一想法與父親的盤算不謀而合。

於是,在1942年春,成仁存把不到14歲的成少芳交給了在第七戰區衡陽兵站擔任上尉的堂侄,希望藉此能改變兒子的命運。

成少芳所在的衡陽兵站,其實只是一支為前線服務的後勤補給部門,其實際工作內容主要是為前線部隊徵兵徵糧。入伍後,成少芳被分到兵站下屬的糧庫從事徵收、保管和分發工作。

成少芳說,衡陽兵站原本是為第九戰區薛嶽管轄的部隊服務的。抗戰後期,國民政府根據實際需要,將兵站劃歸到了由余漢謀統轄的第七戰區。他記得很清楚,當時第七戰區的後勤總監為陳崇範,兵站站長則是成阜章。而這個成阜章正是把他從家鄉帶出來的堂兄。成少芳說,在兵站,他不用再擔心吃不飽,當時部隊的配給是25兩(16兩為一斤)一天,吃飽飯一點問題也沒有。

他回憶說,1944年6月中旬前,他們兵站的糧庫一直設置在衡陽城內。直到侵華日軍侵佔長沙,並沿京漢鐵路南下進逼衡陽外圍時,他們才接到轉移的命令。

「但此時情勢已經相當危急,侵華日軍的來勢很兇猛,6月15日侵佔長沙,6月17日其先頭部隊就到了衡陽的外圍,並與防守衡陽的部隊有了零星交火。雖然在此之前,糧庫預先就將大批的軍糧進行了轉運,但侵華日軍進軍的速度卻打亂了我方的軍事部署,我們的轉移也只能在敵人炮火的夾縫中伺機而動了。」也正是因為這一遲滯,使非作戰士兵的成少芳見證了衡陽防守戰的慘烈。

「戰鬥是從衡陽市郊一個叫泉溪的地方打響的,守軍的一個營抵擋了侵華日軍一個師團的進攻。到六月下旬,日軍開始進攻衡陽城外的『五馬歸巢』飛機場,我們的駐地離飛機場不遠,為了以防萬一,兵站把我們這些守糧兵也武裝起來了。」成少芳說。

「但可惜的是,日軍的進攻路線似乎與我們防守的地方有偏差。我們不斷地聽到隆隆的炮聲從飛機場方向傳來,很激烈。打探消息的士兵回來報告說,在飛機場,敵軍對我軍陣地的輪番轟炸持續了整整一天,陣地上用以掩蔽的雜草和樹木被燒了個一乾二淨,挖好的戰壕也被震落的泥土填平,隱藏在戰壕中的士兵傷亡很大,有些甚至被活埋在了戰壕中。但剩下的士兵卻打得很英勇,只要敵人炮火一停,步兵一露頭,密集的子彈便猛烈地招呼過去……這些消息讓我們熱血沸騰,紛紛請求上戰場殺敵。但遺憾的是,直到離開,我們的要求也未得到批准。」成少芳說,即使在多年後他脫掉軍服回歸故鄉,這個遺憾依然在他的心中揮之不去。

轉戰「三南」,抗戰勝利讓他喜極而泣

從衡陽撤離出來後,成少芳他們被疏散到了郴州一個偏僻的鄉間。「我們在那裡駐紮了大約半年,因為擔心被日軍發覺,不久就轉移到了廣東韶關。駐紮地當然不是在城裡,而是離城很遠的一個山谷中。」

在成少芳的印象中,從衡陽失守一直到抗戰勝利的一年多時間,他和戰友們就一直在山裡轉。他說,當時由于衡陽失守,在不長的時間裡,侵華日軍就佔領了京廣鐵路沿線的主要大中城市,唯一無法觸及的只剩下交通閉塞的鄉村和山野。而他們在山裡不定時的轉移,很大原因是為了躲避侵華日軍及漢奸組織的偵訊和追擊,保證籌集到的軍糧的安全。

但這樣行無定蹤的轉移,卻給成少芳他們的軍糧籌集和保管增加了很多麻煩。「到韶關後沒多久,我們又轉移到了江西的『三南』(江西贛州市下轄的龍南、定南、全南3縣的簡稱,是江西省內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這裡山高森密,交通極為不便,雖然在地域上與廣東接壤,但大山的阻隔卻使這裡變得閉塞而且極度貧窮。「我們能籌集到的糧食很少,而從鄰近地區籌集的糧食在運送上又面臨極大的難題,不但車輛無法行駛,即使是騾馬隊也無法攀越那些險峻的山嶺。很多時候,糧食的運輸完全依賴人力的肩扛手提。」成少芳說,每天都在山裡轉的日子雖然讓他們感覺辛苦,但讓他感覺更濃烈的是「這樣的日子很窩囊。」有一段時間,他說他做夢都想離開大山。

1945年9月初,日本投降的消息終於傳進大山,傳到了成少芳所在的運糧隊。「那天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先是一愣,接著就感覺臉上潮潮的,用手一摸,才發現不知不覺流下了淚水。」成少芳說,他當時之所以這麼激動,確實是感到這個勝利的來之不易。

「在衡陽城裡,我親耳聽到守城士兵們同仇敵愾的吶喊,親眼看到士兵們為打退敵軍進攻,不惜以身赴死的壯烈;在郴州、在韶關、在三南,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軍糧,我們任由山嶺間的碎石和荊棘劃破衣服和肌膚……」他說,每一個人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為了勝利的這一天。「你說,這一天終於來了,我們能不激動,我們能不流淚?」

老人的言語,老人的神情,即使是在70年後,也似乎讓我們感受到了當年那種久歷艱辛後的喜悅。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青年教師劉冬坤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湘鄉八旬老人順利通過駕考「三力」測試_社會新聞_湘潭新聞_新聞...
    湘潭在線11月3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吳珊)11月23日,湘鄉市新湘路街道辦事處居民賀隆定持身體條件證明來到交警大隊車管所,今年已經80歲的他要參加新開的駕考「三力」測試,賀老是湘鄉市第一位70周歲以上報名駕駛證考試的老人。
  • 湘潭表彰第三批優秀人才 曹炯芳說了三句「暖心話」
    湘潭市委、市政府授予朱傑等5人「湘潭業科技領軍人才」、文一波等7人「湘潭市傑出企業家」、周棟兵等4人「湘潭市優秀金融人才」、許倫等15人「蓮城青年英才」、王帥等15人「蓮城工匠」、王曉等10人「蓮城醫衛名家」、王秋香等10人 「蓮城教育名師」、伍劍等5人「湘潭市文化藝術名人」、王剛等5人「湘潭市新聞宣傳『四個一批』人才」、鄧紅英等20人「湘潭市優秀鄉土人才」、王林麗等5人「湘潭市優秀社會工作人才
  • 湘潭彩民喜中雙色球大獎,獎金710萬元!
    湘潭彩民喜中雙色球大獎,獎金710萬元! - 全文741字 閱讀約需2分鐘 -湘潭又中大獎啦!就在同一天湘潭還開出了一個大獎一起買彩票去~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麗原標題:《開門紅!湘潭彩民喜中雙色球大獎,獎金710萬元!》
  • 從四個方面發力,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服務國家戰略打造區域開放高地,更好發揮開放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在吸引高端要素資源、發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方面不斷探索,激發內生動力。
  • 環球深觀察丨他們的命也是命……_國際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不料,美國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這些拘留中心成了重災區,當初一心想留在美國的他現在做夢都盼著能被遣返回國。凱文不無絕望地表示,即使他在自己的國家被幫派分子追殺,至少還能逃走;但在美國非法移民拘留中心,他根本無法躲開病毒,「我從來沒這麼害怕過」。
  • 從導遊到「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孟雅琪在個人微博上的視頻截圖。她的夢想是在伊朗開一家中式茶館。「為此我製作了視頻感謝中國,說來自中國的幫助就像中文成語中說的『雪中送炭』。沒想到這條視頻竟然獲得上百萬次的播放量。」視頻播發後,她還收到了很多中國網友的問候。
  • 湘潭已多人中招
    湘潭已多人中招 2020-06-26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湘潭今年新建30座公廁,在哪?啥樣?
    湘潭今年新建30座公廁,在哪?啥樣? 2020-11-13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冷天,湘潭一大橋有人輕生……」原因令人心疼
    「大冷天,湘潭一大橋有人輕生……」原因令人心疼 2020-11-24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連續31年新年首訪非洲,中非友好情比金堅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目前,中國和埃及籤署《中埃關於新冠病毒疫苗合作意向書》,下一步如何擴大中非在疫苗等領域合作令人期待。共商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相關事宜,助力非洲恢復經濟、轉型發展。為克服疫情帶來的衝擊,中方在與非方充分溝通後,及時調整論壇北京峰會成果落實節奏,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三大領域傾斜,為非方抗擊疫情、穩定經濟、保護民生提供重要支撐。
  • 發揚奮鬥精神 推進事業發展_蓮城論道_理論評論_新聞_湘潭在線
    推動「三高四新」戰略落實,是時代賦予湖南黨員幹部新的歷史使命,必須發揚奮鬥精神,在真抓實幹、奮勇爭先中,交出一份「優異答卷」。永葆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歷史從來都是在奮鬥中前進的。中國共產黨從僅有50多名黨員的弱小政黨,到成為帶領14億人民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的百年大黨,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不懈奮鬥。
  • 【蓮城文化檔案】豬形銅尊:湘潭的歷史文化符號
    湘潭在線4月18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譚蓉)1981年初,九華船形山金盆養鯉的一戶村民忙著建新房,附近的村民也都來幫工。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出土的各種動物造型的商代青銅尊中,湘潭出土的這件文物是唯一以豬的形象造型的青銅尊。精湛的製作工藝早在原始社會末期,銅器就已經出現了,只是由於銅的質地較軟,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變形。到了商代,冶煉技術走向成熟,當時人們在冶煉銅的過程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錫元素,使其質地變得堅硬。
  • 懷化男子湘潭遇困 溫暖救助幫他回家
    湘潭在線1月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譚麗 實習生 黃小甜)2020年12月底,還在湘潭街頭流浪、食宿都成問題的蘇強(化名),在湘潭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下,現在已經安全回到懷化,不久後就可以與家人過個團圓年了。1月5日上午,蘇強向湘潭救助人員打電話報平安。
  • 很多湘潭人都用過……
    很多湘潭人都用過…… 2021-01-06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浪新聞客戶端在線
    新浪新聞由新浪官方出品,及時獲取全球新聞資訊,國內國外要聞,精彩的體育賽事報導,金融財經動向,影視娛樂事件,還有微博「微」新聞,精彩隨你看,新聞、星座、笑話一個都不少。
  • 四月天陰晴不定 湘潭未來兩天還有雨
    湘潭在線4月16日訊(湘潭日報記者 曹夢 通訊員 林明麗) 連日來,「天氣君」的脾氣似乎不太穩定,湘潭多雲、晴天、陣雨、雷陣雨天氣隨機轉換,每天變著花樣下點雨。湘潭市氣象臺最新數據顯示,未來兩天,湘潭將迎來新一輪的降水天氣,氣溫起伏不大。「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湖南的天氣說變就變。」
  • 湘潭大學同一學院10人被保研至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湘潭在線1月1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胡美玲 實習生 彭家暄)近日,湘潭大學公布消息,該校化學學院2017級本科生中有10人被保研至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被保研的10名學生中,5人來自化學專業,2人來自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2人來自材料化學專業,1人來自應用化學專業,共有6名女生、4名男生。
  • 靈動的生命_才情展露_小記者俱樂部_教育_湘潭在線
    本報小記者(湘潭江聲實驗學校1634班 周宇翔)在我家那不大的庭院中,養育了許多靈動的生命……春天來臨,陣陣春風拂過小院,杜鵑花在濃濃春意的催促下,欣然綻放。(指導作家:周楓林)>>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 湘潭一男嬰被棄醫院導診臺 其父留字條稱無力撫養
    湘潭一男嬰被棄醫院導診臺 其父留字條稱無力撫養 來源:紅網 作者:王超 王志成 編輯:劉飛越 實習編輯 熊璨 2015-06-07 15: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