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為什麼大成者經常口出狂言?
因為一般人都不明白這個事實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是從母親摩耶夫人的右肋出生的,墮地能立,周行七步,步步生蓮花。釋迦太子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然後第一句話便口出狂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無獨有偶,聖經記載,西方基督教所尊奉的耶穌也曾說過豪語狂言:「我和天父是同一體,我就是道路,我就是真理。」
如果說有人狂妄自大的話,那麼今天的人恐怕沒有一個能大得過佛祖釋迦摩尼和聖主耶穌的了,然而他們真的是狂妄自大嗎?
恐怕不然,其實佛祖和耶穌並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實話實說,因為真理就是真理,真理是不需要用謙虛和自大來衡量的,他們只是如實的表達真理本來的樣子,而真理也必須依它本來的樣子而呈現。
對於普通人來講,謙虛謹慎和狂妄自大,都是「我識我知我執」的體現。
但是開悟的聖人,在破掉「我執」之後,他們所說的一切都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既不是自大,也不是謙虛,而是真理本來樣子的呈現,所以佛陀和耶穌都只是把那個東西原原本本的表述出來。
佛家有一個成語:言出法隨。
意思就是說,對於開悟的聖人,或者有大功德的修行人,他們所說的話,都是有天機的,這些蘊含著高能量的話語,可能會在未來某個時空中,因緣顯現,變為現實。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這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潛意識,更是一個能量的底蘊。
當你和無限宇宙已融為一體。
只要你一旦掌握著這種力量,你就會無所不能,你可以成為任何一類人,只要你內心想成為這樣的人,你就一定可以成為。
王陽明是棄儒修道,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他在年幼的時候也很狂妄,在一次私塾授課中,他向老師反問,何為天下第一等事。這相當於在問,人生的終極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當時,他的老師便吃了一驚,因為還沒有學生敢向他當堂提問,並且還是這樣宏大的問題,想不到小小孩童竟有此等悟性,但是這位私塾老師還是微笑著做出了堅定的回答:「第一等事當然是好好讀書,考取功名。」
但是,還是四尺孩童的小王陽明搖頭晃腦卻又很鄭重地反駁道:「讀書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故天下第一等事,唯讀書做聖人耳。」
然而,當時不管是王陽明的老師同學,還是父親王華,並沒有因此而高看他,反而更多的是冷嘲熱諷,給他潑冷水,提醒他不要好高騖遠,年少輕狂,更不用說現在的他,還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沒有人相信王陽明的願望可以實現,但是事實終歸證明,他做到了。
可以說,這就是言出法隨的生動例證,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老,中國的古聖先賢一向強調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為什麼重要?
因為志向就是就是內在能量充足的一種體現,表現為意志力、驅動力,也是方向。
只有內在能量足夠強大時,可以與宇宙意識建立連接的時候,人才能在複雜的現實情況與有限的時間這個矛盾之間,通過能量驅動,進而少走彎路,直達本原。
從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標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言為心聲,言出法隨,一個人可以用自己的能量,感召和吸引來他所需要的任何東西,這其實是更深層次的真相,和更本質的世間規律運行法則。
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其實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如下:你要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會變成你的語言,你要小心你的語言,因為它會變成你的行動,你要小心你的行動,因為它會變成你的習慣,你要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要變成你的命運。
最最根本的就是內在能量驅動著你的思想。
《孟子·公孫丑上》記載,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問孟子,說:「請問老師,您的長處是什麼?」
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正氣。
公孫丑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
孟子說:這很難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首先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
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
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
浩然正氣就是內在能量的另一種說法。
你會發現所有有出息的人都是很倔的,有的時候我們的倔強,那是無往無求的精神和無拘無束的靈魂賦予我們的高傲。
其實歷史上很多有大成就的人,都曾經是世人眼中的瘋子,但是他們從來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如果把自己活在別人眼裡這是凡人。
凡人的特點就是永遠按照其他人的想法,去改變和塑造自己,永遠追逐著別人眼中的自己,在乎別人口中的自己,而從來不觀照自己的內心,但是只有觀己心,才能得大自在,其實真正做到的人就會發現,那不是狂妄,而是本來。
可惜,相信的能有幾人?
有緣者得之吧……
篇幅有限,我錄成音頻大家可以聽聽。
如果音頻聽不清或是打不開,請及時告知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