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好多人的個人私事會由外界的各種不可抗力決定。當我25歲還沒有男朋友的時候,突然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當你沒有按照別人意願去走時,其他人便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幌子,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不得不承認,輿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罷,總逃不開被當做靶子的命運。
比如對於戀愛,中學拍拖是違反紀律,不思進取;大學你沒有經濟基礎不應該拿父母的錢去花前月下;工作後,沒有男朋友卻成了一件十惡不赦的事。
01
朋友眼裡:你25了還沒談戀愛就是自甘墮落!青春年華不談戀愛是對人生的不尊重。這個周以來,朋友圈裡各種春心萌動,秀恩愛的除了固定那幾位,又多了三個新人。磨皮祛痘,美圖秀秀後的照片,配上文藝範的解說,大寫的浪漫。而我,只是默默的挨個點讚。
以前,遇到這種事,總喜歡在奉上各種祝福之後開始八卦。然而,最後話題總會牽扯到自己身上來,一群人開始圍攻。「你為什麼還不談戀愛?」「你眼光不要太高!」「抓緊啊,老了就沒人要了!」
我不知道她們為什麼要在最好的年華裡說自己老了,為什麼認為不談戀愛是一種罪過。多次爭辯無果後,潛水觀望成了最好的選擇,至少不會引火燒身。
25歲,人生的黃金時段,除了戀愛 ,我們能做的事情還很多。比如學習,比如遠行。
02
鄰居眼裡:你沒談過戀愛就是沒前途!女孩麼,你讀再多書,走再遠路有什麼用呢,最後還不是要結婚生子。找個好婆家比什麼都強!
從去年開始,活潑愛動的我,成了宅女,除非必要,絕不在小區公園晃蕩。中國的廣場文化博大精深,熱鬧非凡。一群大媽大嬸聚在一起,張家長,李家短。雞毛蒜皮的事都能聊得熱火朝天,芝麻綠豆的生活瑣事也能弄得人盡皆知。而她們最熱衷的莫過於,誰家小子還沒對象,誰家閨女沒有男朋友。
甚至,當她們知道你沒有男朋友的時候,會發動自己的所有資源給你找,生怕小區會出現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住我家隔壁的阿姨,每次遇到我媽,總不忘強調一句「囡囡找男朋友了吧,讓她別太挑,趕緊找一個啊,那麼辛苦工作不如找個好婆家……」,感覺比我媽還著急,不知道的以為我是她閨女。
當本來算個人隱私的事,在一群不相干的人裡傳的有鼻子有眼時,那種無力的感覺,就像在別人家菜裡吃到頭髮,為了禮貌,你怎麼都得忍著。
03
家人:你也老大不小了,有順眼的帶個回來我們瞧瞧,不要你找多有錢多帥的,對你好就行。就會說沒感覺,那感覺能當飯吃啊!
近來,有些害怕回家。每次進門,母親總會伸頭往後看看,有次我實在忍不住,問了句「媽,你看什麼呢?」,「啊!我看看有沒有人陪你回來!」那一瞬間,好想割了自己舌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年節也由共享天倫變成了各種相親盛宴。人還沒到家,七大姑八大姨已經在張羅了。王家那兒子不錯,一表人才;何家的也好,收入穩定;田家的才剛考上公務員,前程無憂……
晚飯後的全家座談會,逐漸由誰考了第幾名變成:誰還沒有結婚;該給家裡新添的成員取個什麼名兒吉利。而沒有男朋友的我成了被抨擊的對象,各種數落。你都25了,怎麼還不帶男朋友回來,這種事情還要讓父母操心,你看誰誰,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你可以不顧他人風言冷語,父母卻總會自覺不自覺的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當一群人在一起時,比較成了他們最大的樂趣。所以,別人家的孩子是極具殺傷力的物種,從小到大都是。
04
我:我們生活在社會大環境裡,但不必把自己的所有行為都框定進所謂的社會準則。在沒有遇到相愛的人之前 ,沒有必須要結婚的年齡。
從小到大,我都還算是好孩子,雖然也有過叛逆期,但總體來說沒幹什麼離經叛道的事。我想,如果現在按照家人的想法,找個男朋友,談一年,結婚生子,他們可能會一直認為我是乖孩子。可是,這件事真的沒辦法妥協。
表姐大學畢業就結了婚,婆家有錢有地位,一時羨煞旁人。婚後一年寶寶出生,在家做全職媽媽。現在孩子三歲了,覺得自己和公公婆婆消費觀念不一樣,人生觀價值觀也不一樣。時常為孩子到底該不該穿貴的衣服,該不該上興趣班而爭執不下。丈夫基本不著家,好不容易回來一次還是爛醉如泥。而且,姐夫是萬年媽寶,不管什麼都聽媽媽的,他媽永遠是對的。
表姐想過離婚,可是孩子還那麼小,不能讓他受傷害;父母又已經老了,不能再讓他們擔心。夾縫裡的生活,讓曾經意氣風發的她,從火麒麟活成了忍者神龜。她成了我的一面鏡子,我定不會讓自己陷入這種僵局,所以我寧願孤獨終老,也不要將就。
表姐最大的感悟就是:不一定所有早結婚的人都會幸福,也不一定所有晚結婚的人都不幸福。
對,我25歲,單身25年,初吻都還在。可是那又怎樣呢,我接受這樣的自己,喜歡現在的生活,也對未來充滿期待。我相信自己會遇到喜歡的人,等到風景都看透,他還會陪我一起細水長流。
幸福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
(編輯/嘉軒 作者/浪子桃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