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點評專家:黃立棣,香港知名風水玄學家,曾定居紐西蘭,在當地提供玄學服務。現為香港多家報刊雜誌撰寫風水玄學專欄,並擔任亞洲電視等多家電視電臺玄學節目的訪問嘉賓
就算不失眠也想吃安眠藥?因為喜歡英國藥房起家的美容健康品牌B oots的每件產品。一休假就想去日本旅遊?因為那裡有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的不同黑色哲學。想買K a te S p a d e的knock on w ood包?因為想把木頭的質感搭配到日常之中。每一種愛物慾望的背後,都暗含人們對某種生活風格的認同密碼。就連愛吃某一類食材,也會暗含人們期望健康生活的養生密碼。香港風水玄學家黃立棣說,在傳統的命理學中,有一句口訣是「有病有藥方為貴」。如果知道自己的八字命格裡缺了金水木火土中哪一個元素,是可以通過選擇食材的五行屬性來改運的。那些新年一開始就愛吃火鍋、燒烤和蝦蟹的人,說不定就是因為「命中缺火」而開始用食療養生來改運呢。
蛇年養生要注意什麼?溼氣較重,注意脾胃方面的問題
蛇年立春倒計時,空間布局改運、植物改運和穿衣選顏色改運的秘密就已經開始流行了。但食療也能改運有沒有想過呢?每個人的八字,可能缺少金木水火土中的某一個元素,也有可能是偏旺或偏弱於某一方。如果知道自己缺了五行中的哪一個元素,就能通過補益增強的方式來達到改運的目的。而通過不同食物的五行特性,是可以用食療養生來改運的。
2013癸巳年,癸於天幹,五行屬水,為雨露之水;地支為巳,代表蛇,五行屬火,而癸巳在「六十甲子納音」內屬於長流水。乍看今年的天幹與地支組合,應該是屬於水火相,但其實在《易經》的概念下,水與火除了相剋,亦可相融,所以在易卦內有「火水未濟」和「水火既濟」,表明了當中的五行生剋理論。
如以癸巳年來論,應該屬於「水火既濟」,水與火融合相處,但因納音是長流水之故,所以亦帶有一定的溼氣,需要注意脾胃方面的毛病。
蛇年養生吃什麼食物最好?多吃蔬果少吃肉,吃蔥姜蒜和薏仁紅豆粥可除溼
今年天幹與地支是水與火的組合,如果能加上木的話,可以使當中的氣場變得溫和,形成水生木、木生火的中和之道。
因此在今年內,適宜多吃一點屬「木」的食物,例如蔬菜類及水果類等。在素食者來說,今年的運氣應該更見理想,與此同時在養生角度,更能相得益彰。
但今年的格局,還是溼氣較重,容易引起四肢困重和胃口不佳。所以在飲食方面,以少吃肉食為妙,而除「溼氣」方面,可以多吃薑、蔥及蒜等,在煮菜時不妨多下點,既可調味更可養生。另外,可吃「薏仁紅豆粥」。薏仁,在中藥裡稱為「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祛溼、利腸胃、消水腫及健脾益胃。而赤小豆,紅色入心,因此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能「久服令人瘦」,所以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
食療改運
命中缺「金」:適合吃杏汁燉豬肺
因為雞於十二地支上為酉,五行屬金,而鵝和鴨則是屬木。金是主冷,故五行缺「金」的人,也會特別喜歡吃冷盤或涼菜等。當然冰淇淋、冰棍和凍飲,也是金的代表。但腸胃寒涼的人則不要吃冷食太多。另外,因為肺屬金,在燉品方面,還可以吃杏汁燉豬肺,滋補養顏兼潤肺。
命中缺「木」:適合多吃冬菇和甘蔗
未經烹調的蔬菜沙拉,很適合命中缺「木」的人。冬菇和甘蔗屬於重木的食物,所以需要加強「木」氣的話,也可以多吃這兩款食物。在燉品方面,可以吃蟲草燉水鴨,這是滋陰的上品,也是增加「木」的五行補品。
命中缺「水」:可多吃黑芝麻糊
一般來說,果汁、咖啡、汽水、豆奶、糖水及白開水等,對需要「水」的命格,都有所幫助。糖水方 面 宜吃黑芝麻糊,因為黑色是屬水,同時黑芝麻有護髮、通便及滋補之功效。另外屬水的食物還有魚、海參、燕窩、雪耳、豆腐及稀飯等,這些食飯能補充命中的「水」不足。在燉品方面,可以吃燕窩清燉雪梨,止咳潤肺的妙品,最宜於乾燥及季節轉變時進食,雪梨是含水量較高的水菓,與燕窩配合起來,更是「補水」的佳品。
命中缺「火」:可多吃椒鹽蝦蟹
如果命中缺火的話,一般愛吃燒烤和火鍋,因為這是旺火的烹調方法。在易卦上,離卦屬火,在食物上,蟹、蝦及龜等,皆屬離卦。離卦的取象是「離中虛」,初爻與上爻為陽,中爻為陰。蟹、蝦及龜的共通點,就是外有殼,而內為軟軟的肉,與離卦的卦相一樣,所以他們都是五行屬火的離卦。但蟹和蝦需要熱食,不宜吃凍蟹或蝦沙拉,可以選擇椒鹽來香炒。在燉品方面,宜吃土伏苓燉龜湯,可以解毒祛溼除悶。如果想要更簡單的食療方,可以考慮吃龜苓膏,在補火之餘也能調理身體。
命中缺「土」:可吃牛羊肉驅寒
牛肉和羊肉都是屬土的,在十二地支中分別為「醜」土和「未」土。在器官部位上,胃、腩及肚也是屬土,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吃羊腩煲是很適合命中缺「土」的人的。在火爐上邊煮吃羊腩煲,既可滋補也驅寒,這是以火生土的方法,加強當中的土氣。在燉品方面,宜吃黑胡椒煲豬肚湯。這是個火生土的食療方,可補「土氣」。黑胡椒為辛辣之物,五行屬火,有令血管擴張,亦可促進唾液分泌,刺激胃黏膜、增進食慾、下氣、溫中及祛痰等功效,冬天可以驅寒,夏天更可去暑,冬夏皆宜的進補佳品。
採寫:南都記者 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