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毅
2020年,這一年讓所有人銘記一生。
從1月23日,這座城市按下暫停鍵,到4月8日武漢解封,為了守護一國人,武漢封城76天。
武漢的這一年,無數的場景讓人淚目、感動。
12月4日,楚天都市報啟動《2020 這一年 這一城》大型年度策劃,全媒體發布40個武漢抗疫年度場景,回顧武漢抗疫經歷。
「這一年這一城」微博話題閱讀量近9000萬,新媒體平臺累計點擊量超過一個億……億萬全國網友,向武漢這座英雄之城致敬,向滿城英雄致敬。
「這是我們不能也不該忘記的」
12月4日,楚天都市報啟動《2020 這一年 這一城》大型年度策劃,全媒體發布40個武漢抗疫年度場景,受到網上網下億萬受眾關注,產生現象級傳播效應。至12月28日,楚天都市報刊發近百個報導專版,發布40條視頻和抖音,18條微信。「這一年這一城」微博話題閱讀近9000萬,抖音視頻點擊量破500萬,快手視頻點擊量100萬,微信總點擊量50萬,第三方平臺總點擊量400萬,看楚天專題點擊量20萬。新媒體平臺累計點擊量超過一個億。
萬千網友紛紛跟帖評論。
網友「明輝」說:2020,是終生難忘的這一年,我們與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一起親歷了76天的封城歲月,再次看到楚天都市報的報導,看到這些抗疫場景,眼睛噙滿了淚水,真的,我們扛過來了!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溫湖北五峰鄉親從深山裡背出物資支援武漢的場景,網友「老薑頭大」說: 不忍心看一遍又一遍;忍不住看一遍又一遍。因為,這是我們不能也不該忘記的!
重聽了《武漢伢》的網友「愛保羅」說:一年啊,真的很快!還記得那個時候深更半夜,媽媽在病中艱難睡著,我在高中閨蜜群裡面跟姐妹們講述,真的是快撐不下去了!一個遠嫁到廣州的姐妹分享了這首《武漢伢》,她說自己退了票,回不來,剛剛聽了這首歌,想起在武漢的年邁的爸媽,心裡也是非常難受……這首歌真的是唱哭了很多武漢伢。慶幸媽媽後來等到了床位,得以住院治療,慶幸我們都挺過來了!以前不覺得,但這次真的,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這麼愛武漢這座城市,愛這一城的人!
昨日,本報「英雄的湖北,英雄的武漢」致敬禮發布會,通過本報看楚天APP、新浪微博、百家號、頭條號、視頻號、抖音號等多平臺直播,吸引了48萬網友在線觀看。
當央視主持人董倩、朱軼邀請「藥袋哥」豐楓、騎行300公裡返回崗位的社區醫生甘如意上臺互動,吸引了1.5萬多名網友在直播間給平民英雄點讚。
「向武漢人民致敬,向湖北人民致敬。」 「加油武漢,我們都在。」眾多網友紛紛在線給武漢人民加油打氣,「英雄的城市,不屈的人民,由衷地向你們致敬。」
幼教老師林詩穎
為我們共同經歷的2020留下歷史畫面
一眨眼,2020年只剩下不到3天。這一年讓人「始料未及,刻骨銘心」。
1月23日,封城讓我始料未及。除夕夜,親友們對著手機吃起了「雲年飯」,祝福的話從過去的「恭喜發財」變成了「百毒不侵」。
平凡人們的善良讓我始料未及。2月5日,業主群突然發了一條通知:小區所有居民可以到大門口領菜,後來才知道給業主免費髮菜的是一位物業保安,他說自己也幫不上什麼忙,就是老家有地種了些菜,菜不多,送給業主算點心意。
受到了這位保安的觸動,小區業主自發組成了「義務送飯隊」,為堅持上班卻吃不上飯的物業工作人員做飯送飯;小區附近的一家菜販免費給小區裡的留守老人送菜……點點滴滴的善良讓武漢的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4月8日,武漢解封了,我把當天的《楚天都市報》用文件袋裝好放進了書櫃,這一天值得紀念。這次,楚天都市報的策劃報導,為我們共同經歷的2020留下了難忘的歷史畫面。
省中山醫院醫生劉超
報導讓我一下子想起自己的抗疫情景
看了楚天都市報的報導,回首這一年,其中的多篇報導,一下子就讓我回想起自己戰疫的情景。
疫情暴發後,我和同為醫生的妻子就離開父母和孩子,搬出家住。這一別,就是3個月。每天上班的路上,熟悉卻又陌生,曾經熙熙攘攘的街道,一下子安靜得可怕。熟悉的人陸續感染,我和妻子都恐懼過、迷茫過,互相問: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2月14日下午,我的50名同事要去雷神山醫院支援,在戰旗下大家紛紛拍照留念,起初同事們臉上還有笑容,可一轉眼,大家臉上就掛著淚珠。大家是真的為他們擔心。去雷神山的很多都是90後的護士。在家裡,他們還是父母的大寶貝,現在為了戰勝病魔,毅然衝上第一線,真的是英雄!
如同《「你活過來了!」》《方艙跳起廣場舞》等幾篇報導描寫的一樣,每位病人能夠康復,都凝聚了醫護人員大量的心血。每當看到病人能夠出院,醫生護士都為病人感到由衷的高興。
9月中旬,我來到新疆西部的博州開始援疆工作。工作中,我才知道,在武漢疫情期間,新疆各族群眾為武漢捐款捐物,為武漢抗疫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次援疆,正好是我報答新疆各族同胞的好機會。
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廖聲武
每幅畫面都讓人觸景生情
2020這一年,武漢人都過得非常艱難。楚天都市報在年終時,對武漢這一年做了回顧,選取的這40個場景讓人回想起了這一年的經歷。
看到這些報導,也讓我想起了當時湖北大學被選為康復驛站的時光。當時留給學校收拾宿舍的時間很緊,很多老師也不在學校,人手也很緊張,但在校的老師們很快將學生宿舍收拾出來,給康復患者使用。
這些場景中,武漢74歲老人黃根本,千裡騎行到南京面謝救命醫護人員;援鄂醫療隊劉凱醫生陪著87歲的患者看夕陽;高三學生在方艙醫院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備戰高考……都讓人淚目。
會展航母開工,武漢14區主要負責人直播間為鄂拼單,奢侈品展覽受到市民追捧……這些也讓人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復甦,煙火氣回到了武漢。
整組報導,策劃精心,製作精良,主題突出,文字生動,看的時候讓人非常地感動,展現了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