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現在是冬天,地裡沒有什麼農活,並且馬上就要過年了,總算可以停下來休息下。但即便如此操心的事情同樣不少,畢竟靠種地為生,一年的收入都來自於地裡的莊稼。趁早做打算,把來地裡的事情安排清楚,要不然等來年時候肯定摸瞎。最讓咱們農民關心的就是天氣變化了,這直接影響著當年的糧食產量,為此人們還積累了一套預測來年年景的辦法。
這兩天剛換了新日曆,就聽見有老人拿著日曆分析,今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五日得辛,十人分餅」,看來今年的天氣可能會澇,但是得比較好重。一邊說著一邊自己盤算,來年種點什麼才能應對。聽著很是玄乎,從個日曆上就能把來年的情況給預測出來,讓人覺得很是神奇。不過了解之後才發現,這不過是傳統的農曆幹支紀法的一個計數排列。
按照農曆的規則來說,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進行)一個排序計數,正好60天一個循環。其實「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幾人分餅」等,就是根據這個來的。想要知道這些,就看當年農曆初一開始算第一次出現辰(龍)和醜(牛)在初幾就行。
如今年,初二是正好排列到了「戍辰」,就是「二龍治水」。正月初五正好是丙子日,就是五人分餅。正月十一排列到了「丁丑」,就是十一牛耕田。等以此類推。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只是一個簡單的排序。
按照傳統的認知,龍是和降水聯繫到一塊的,就如曾經農村的「龍王廟」,就是曾經祈求下雨的地方。在農村流傳這樣一種說法,「龍多了靠,龍少了澇」。最理想的是五龍治水,而明年是二龍治水,按照這個說法說,整年的降水量比較多。
過去農村裡,牛一直只是耕田的主力,自然牛多了地裡好幹活。今年是「十一牛耕田」,耕地比較容易,代表可以獲得一個好收成。如果是「一牛耕田」那麼生產力比較匱乏,人們都會說今年的土地比較硬,耕作起來就比較費勁。當然這也是人們對於來年風調雨順的一種期望。
在傳統中,辛屬於五行中「金」,「幾日得辛」,有這樣的說法,越早越好,表示一年中得財物比較早。而丙象徵著餅,代表著糧食的收成。幾人得餅的的說法也是就由此而來的,按照這個說法,今年一張餅十個人分著吃,說明莊稼的收成可能不太好。
今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當然只是數字的簡單排序,並非真實的情況,只是人們對於來年的一種展望。具體還需要看個人的努力,反正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