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文學最近在網上瘋狂傳播,這種文學無論是聽起來還是看起來都非常高端,但它並不是中西方的文學交流,而是低調的炫耀。不知道妻美的劉強東、北大的撒貝寧這些人也是異曲同工。
例如有的人會在朋友圈裡發心情的時候寫下:千萬別住別墅,特別是有個不愛收拾和亂放的丈夫,更別買別墅了。那就是凡爾賽文學的精髓,以自我對話或藉助於別人的話語的形式,在「無意中」中透露出自己特別出色的事實。
和撒貝寧的作品一樣,他們也有真正意義上的凡爾賽文學,他們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使日常生活變得更好,比如《心愛的 offer》中的王驍,這位把斯坦福銘刻在骨子裡的人物,言談舉止以及他豐富的知識和內心世界都是真正的凡爾賽文學。
作者深信這樣的人不是賣弄,只是比一般人好而已!無怪乎有網友評論說:「如果我是斯坦福的畢業生,我就討厭每天把校名刻在腦子裡。
」事實上,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優秀的人,比如那個曾經大放異彩的16歲的廣東女孩冼奇琪,她自稱「懶得考北大清華」,但後來卻不見蹤跡,有人問她到底考到哪裡去了?再次看看她以後的學習道路,真的從小就摸透了凡爾賽文學的精華!
記得小時候,長輩最喜歡問我,長大了作者求學的志向,少了作者就會豪言壯語地回覆:「我要考清華北大!」現在想起來真是太年輕了!
北京大學,作為我國第一所高等學府,不僅因為他們都有悠久的歷史,在革命事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還因為他們在建設和建設祖國的事業中,輸出了各方面的頂尖人才。
從古至今,從風雨飄搖的民國,到百廢待興的建國,再到今天高速騰飛的新時代,北大清華所貢獻的力量實在難以估量。鄧稼先,兩彈一勳,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中國現代數學家華羅庚,錢學森,語言學家季羨林,著名作曲家鋼琴演奏家冼星海,中國革命領袖陳獨秀,著名學者胡適,現代文壇批評家、文壇評論家茅盾等等等等,都是來自北大清華。
無論是古代文化技法,還是現代先進科學、西洋藝術等各個領域,無論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都是佼佼者。如果能夠進入這兩所大學的任何一所學校學習,可以說人生至少成功了一半,或者至少擺脫了同齡人的一大截。
不過我們知道,北大清華的分數線一直是全國所有學府中要求最高的,當然,一般人想要考北大清華並非不可能,只是可能性很小罷了,這兩所學校幾乎每年都會招收各科狀元以上的人物,可是,就是這樣兩所高等學府竟仍有人「嗤之以鼻」,這就是本文所介紹的——冼奇琪。
冼奇琪說這句話並不是在誇誇其談,而是有一定資本的。身為一名出生於05年陽江的00後廣東女孩,冼奇琪自小就是個神童,冼奇琪自小各科成績都很好,尤其是理科成績,似乎很有天分,對數字事物特別感興趣。
其他小朋友還在為簡單的乘法而煩惱時,她已走上了奧數的路,甚至還自學了高年級的函數,因此,在學習上她始終是個「別人家的孩子」。6年級的時候,冼奇琪考入了當時的華附奧校,這是廣東眾多學霸們夢寐以求的一所學霸名校,從那時起,她就贏得了許多同齡人的青睞。雖然冼奇琪的成績很好,但是他並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常刷題做題,找一些新的題目,每天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
進了中學以後更是沒有因為繁重的學業而得過且過,冼奇琪超凡的智商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也讓她在學習上更加得心應手。那時只是高二的她便參加了高考,並獲得了663分的高分。這一分數無論放在哪裡都是最好的存在,更不用說她當時是高二了。
正當大家以為這又是一位北大清華的苗子出來的時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冼奇琪沒有像大多數學生一樣選擇繼續讀大學三年,而是報名參加了中科大少年班學習。了解了這一情況,許多人也都感到很驚訝,對於冼奇琪這種超凡脫俗的理性思維,或許這所被稱為「亞洲麻省理工」的少年班更適合冼奇琪的發展。
這個少年班來頭不小,它開辦到現在已有四十幾年的歷史,累計培養人才四千多人,每一個人才都是生物、物理、化學等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為國家科技前沿的發展輸送了大批人才,光院士都有五位,冼奇琪能夠進入這樣的學府,也是她個人的一大造化。
事實上冼奇琪一直都是一個目標非常明確的人,她所說的懶得考北大清華真的是懶得考,她認為自己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名科學家,既然現在有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學習機會,她自然不會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