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選2020年的年度詞,可能「陽性」是最衝擊眼球、牽動人心的詞彙了。為什麼在醫學領域將新冠病毒的感染者稱為「陽性」患者,將治癒或者未感染的標準定為「陰性」呢?醫學領域使用的「陰性」和陽性「的術語和中國古典哲學中的陰陽學說以及中醫上的陰陽理論有什麼關係呢?
陰性和陽性是當今醫學上使用頻繁的一對術語,一般而言:「陰性」和「陽性」是用來表示某種檢查的結果。陰性,表示與試劑沒有發生反應,體中不存在相應的病原或者被檢測對象不存在。陽性,表示與試劑發生反應,體中存在相應的感染、病變或已經存在被檢測的對象。
檢測結果呈陽性(+),並不必然表示病原存在或者已經發生疾病或。醫學上的陽性還代表體內生理的變化有一定的結果。例如,醫學上對停經婦女最常做的是尿液妊娠試驗檢查,如果檢測結果是陽性(+),只是說明這位婦女已懷了孕,而不是身體發生病變了。
如果通過檢測,化驗單或報告單上的陰性(-),則多數基本上否定或排除某種病變的可能性。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時,出現了「陰陽家」。以齊國人鄒衍(騶衍)、騶奭為創始人。「陰陽說」是把「陰」和「陽」看作事物內部的兩種互相消長的協調力量,認為它是孕育天地萬物的生成法則。陰陽學說起源於道家創始人老子。《道德經》所秉承的構成世界的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陰原指有雲遮日,後引申指土地、雌性、黑暗、消極、偶數等事物。陽指雲開見日,後引申指天穹、雄性、光明、積極、奇數等事物。
據王東嶽先生考證,老子聃家族歷代為周朝史官,所著的《道德經》反映的是氏族時期人們的自然道德觀念。人類的氏族時期,普遍存在崇尚生殖崇拜的理念,畢竟在生產力低下的原始時期,人丁興旺是對自然災害和部落衝突最好的保障。所以老子的哲學是崇尚陰性的一面:玄牝、雌伏、虛空、柔弱、靜篤、恬淡、無為、不爭、抱樸、守拙、絕聖、棄智等等。
如果只執此一端,或僅以此為歸宿,就有走向消極的危險。在《道德經》裡,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一種古代天然的辯證法,」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易傳·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莊子·田子方篇》:「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西漢大儒董仲舒以陰陽為刑德,在《天人對策一》主張「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南宋朱熹《太極圖說注》中又指器:「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
陰陽觀念發軔於先秦,對中國哲學、政治、藝術、醫學、科學、佔星、佔ト都有深遠影響。中國古典哲學的陰陽思想是」強調綜合、互動、轉化,互補;「陰」並比「陽」強大;「陽」也不比「陰」光明,
世界的陰陽兩個要素可以相互轉化,具有互補性,陰陽結構是世界組成和運作過程的理論,也深深影響了量子理論的發展。1937年5月,新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玻爾在中國講學時,接觸了老子的《道德經》理論,認為中國傳統的哲學很好的解釋了量子力學的互補性原理。回到丹麥後,將其族徽改成了含著陰陽的太極圖。
玻爾家族爵士族徽
中國傳統哲學的「陰陽」概念是什麼時候走進醫學領域呢?
這要從康熙年間,一個來華傳教的讓·弗朗索瓦·富凱法國耶穌會會士講起。1699年,這位起個中國名「傅聖澤」的基督教傳教士,發現中國知識分子和底層民眾非常信奉聖人之言。為了在中國傳播基督教義,想從中國早期聖人的經書中尋找基督教的證據。
1593年,來華夏傳教的利瑪竇已經將《論語》、《中庸》、《大學》、《孟子》翻譯成拉丁文,在義大利出版發行。1626年,比利時會士金尼閣也將《易》、《禮》、《詩》、《書》和《春秋》等書翻譯成拉丁文。傅聖澤在已經翻譯成西方語言的中國經典中,沒有發現耶穌在東亞大國顯靈的事跡。於是,他把眼光放在《道德經》上。他為《道德經》作過箋注,參加了「上帝、天、道」三種術語的討論,提出「道」字係指基督教徒的最高神——造物主「上帝」,認為「道」相當於「上帝」,也相當於天。
1772年,法國會士傅聖澤回國時帶去中國古籍共3980種(本),全部捐獻給法國皇家圖書館,為歐洲國家的學者閱讀和翻譯中國古典經籍提供了極大方便。傅聖澤對《道德經》的翻譯和解讀,使歐洲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國的「陰陽學說」。
傅聖澤 (1665年-1741年)代表作品:《論由堯至秦所謂統治中國的三代》,《諸經研究緒說》
世界上不同文化體系存在巨大差異,以至於不同文化體系中的缺少理解他方文化的要素和概念。因此在不同文化體系的文獻資料翻譯中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中國唐朝的玄奘法師在翻譯佛經中提出五不翻譯,其中就有「此無故不翻」。如果翻譯的概念存在被翻譯的文化體系中,接受方文化體系中不存在這樣的概念,那就「不翻譯」,取其音,而造其字。比如佛教裡的「閻浮提」,只在印度的文化體系中,中國文化體系中根本沒有,那就不翻譯。
玄奘大師的這條翻譯原則不約而同的被世界各國學者在翻譯中遵守。傅聖澤等法國學者在翻譯中國文化中的「陰陽」理論時,在西方的語境中沒有內涵相同或者近似的詞語。當時統治歐洲的還是柏拉圖的「理念論」和經院哲學。於是,來自遠遠中國的」陰陽「在法國翻譯為」La thérie du Yin et du Yang「!
然而,變化出現在英國。英國學者在翻譯中國的古典作品中,充分展現了大國「沙文」主義,在其翻譯的作品中,「陰陽」既有被翻譯成「yin versus yang",又出現了意譯的」negative principle versus positive principle「。
」versus「的意思是:(表示兩隊或雙方對陣)對,訴,對抗; (比較兩種不同想法、選擇等)與…相對,與…相比;
principle的意思是:原理; 原則; 法則; 道德原則; 行為準則; 規範; 觀念; (行動、思想的)理由,信條;
而核心詞「陰」被翻譯成:negative,意思為:
adj.負面的; 消極的; 否定的; 壞的; 有害的; 缺乏熱情的;
n.否定; 否定詞; 拒絕; 底片; 負片; 屬陰性(或否定)的結果;
v.否定; 拒絕; 否定…的真實性; 證偽;
在 中國中性的「陰」字,才英語語系中,具有了負面的含義!
科赫(1843年——1910年),世界著名生理學家。
十九世紀的歐洲,醫學科學已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醫學理論和治療技術已經建立在科學的實驗基礎上了。1843年,法國的生理學家巴斯德在實驗室發現,傳染病是由特定的生物體引起的。英國的一位外科醫生在治療中發現只要對包紮傷口的繃帶、手術工具和動手術的雙手進行徹底的滅菌消毒,就不會使外科創傷受到感染。
1876年,德國生理學家科赫在傳染病治療中,檢驗患者的血液,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本該紅色的血液,變成了黑色的血液,連紅血球也都變得發綠。通過深入研究,科赫發現導致當時流行病泛濫的炭疽病菌。
在《炭疽病病原學,論炭疽病桿菌發育史》和他另一些論文中涉及到關於結核病菌、如何給細菌染色、如何利用關於顯微照相術的研究及傷口感染問題。一門醫學生理學檢測學科的理論逐漸完善,並成為著名醫院進行病理判斷的首要手段之一。
在對患者進行生理性檢測時,英語語系的國家將檢測結果分為兩類,分別用「negative 」 和「positive 」代表正常和染病的狀態。
恰恰「negative 」 和「positive 」兩個詞,又是漢語「陰「和」陽」的英譯翻譯詞彙。在中華文化體系中存在了數千年的意指世界運行規則的」陰陽「一詞,竟然不可思議地與近現代醫學中指證身體是否正常的指標聯繫在一起了。
近代西學東漸,我國開始系統性的翻譯西方醫學著作。當西方醫學作品中出現了「negative 」 和「positive 」兩個詞時,因其已經出現在「negative principle versus positive principle「(陰陽)之中,而且在中華傳統醫學中,「陰陽」也是核心詞彙之一。於是似乎是自然的將「negative 」 和「positive 」代表身體的兩種狀態的詞彙翻譯成了「陰」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