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世界停頓了。對老師們來說,三尺講臺一直是老師的主戰場。但疫情之下,為了保障學生「停課不停學」,他們把戰場搬到了雲端之上,學用軟體、學直播、學著適應鏡頭。老師們紛紛變「主播」,通過網絡與學生交流。這段特殊的時期,也成為了2020年師生們最難忘的一段記憶。
雲大附中星耀學校「雲班會」
一段特殊時期
停課不停學
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昆明各所中小學紛紛開始線上教學。為了保障學生們在這段特殊時期「停課不停學」,老師們也轉變了教學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影響。
春城小學教育集團金域校區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天
2020年2月10日,昆明市開始實施線上教學,初高三學生率先在雲端開課。其中,高三畢業班由昆明市教育體育局統籌組織實施,組織名師專家團隊,錄製專題教學課堂。第一次雲端開課,老師們都有些緊張,但也非常用心。雲大附中星耀學校教科室副主任王宏瑜在開課首日為昆明市高三學生上了第一堂語文課,一堂90分鐘的專題複習課,做課件她就花了整整兩天時間。
2020年2月24日,這是昆明中小學原定的春季學期開學日子。疫情之下,同學們不能返回校園。但一早,昆明多所中小學仍舊通過線上方式如期為學生們安排了一場特殊又難忘的開學典禮。許多學生像往常上學一樣,一大早便起床做好了準備,整整齊齊地穿上了校服,少先隊員們還繫上了紅領巾。升國旗、奏國歌、校長致辭……線上開學典禮,同樣內容豐富,儀式感滿滿。
同時,昆明各所中小學也開始進行形式多樣的線上教學嘗試。老師和學生通過雲端相見,停課不停學。回顧2020年,這無疑是許多老師和學生最難忘的記憶。
雲大附中星耀學校學生上網課
講臺搬到雲端
老師們多種嘗試
從講臺到雲端,對許多老師來說都是一次挑戰。結合各校實際,昆明多所中小學的老師也進行了不一樣的嘗試。
從2020年2月24日到4月24日,五華區大觀小學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推出了44期「大觀學子云學習」系列課程,全校955名同學和51名教師全員參與,近千個家庭積極配合互動。大觀小學每天推出的課程主題都不同,《抗疫當前,愛國永遠是進行時》《敬一個最標準的隊禮》《雲端學習,做最好的自己》《宅家需要時間管理》《大數據讓你我相連》《關於口罩的故事》等44期線上課程,包括了愛國情懷、責任擔當、學識修養三個層面,圍繞「小我與大我」「小我與他人」「小我與社會」「小我與自然」四個方面讓學生在宅家期間的學習也豐富多彩。
大觀小學校長馬瑩華
大觀小學校長馬瑩華說,疫情時期的雲端課程,是很多師生2020年的難忘經歷。抗疫防疫本身就是富有說服力、真實生動的教學資源。居家學習中,學習時間相對靈活、在線互動更加頻繁,為課程的開發實施帶來更多契機。由於考慮到學校有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以沒有採用直播軟體,而是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最大程度保證受眾面。
為了開展雲上教學,大觀小學組織了13名各學科骨幹教師組成課程開發團隊,提前進行好了課程安排,做好學科融合。各學科教師精心挑選課程資源,組建適合小學年齡段特點的內容,深度開發;並結合線上教育特點,採用「文字圖片相結合」「音頻視頻加動畫」「點讚投票可互動」等方式豐富教學形式,凸顯線上教學特點,前期設計和準備就花了半個月。提前一周左右時間,大觀小學就會製作好下一周要推送的內容,同時學校還嘗試開展了雲上德育活動。
大觀小學學生寫」留言板「
44期的雲端課程中,有一期讓許多師生記憶深刻。
重返校園的日子一直沒有確定,2020年4月7日,許多學生都非常想見到自己的老師,大觀小學特意推出了一期《師情,話意》。「如果要給2020的春天一個註解,那一定是——其味無窮的努力奮鬥,情感激蕩的生命體驗。」這一期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裡放上了全校所有老師的近照,每一位老師都寫下了想對學生說的話。學生也通過線上方式與老師互動,找到自己的老師,在「留言板」上紛紛寫下了對老師的想念和感謝。
開學第一天,大觀小學特別的獎狀
變身主播上課
直播間充滿挑戰
疫情之下,小學老師紛紛嘗試多種形式的雲端課程,中學老師則幾乎變身「主播」,學著面對屏幕給學生上課。
老師們都沒想到,自己的第一次直播會是上網課。沒有三尺講臺,也沒有黑板和投影,老師面對的只有一個閃亮的電腦屏幕。線上教學都要講哪些內容?如何保證屏幕另一端的學生注意力集中?不能面對面又該如何與學生互動?第一次把講臺搬到雲端的老師們,做了很多探索。
雲大附中星耀學校學生上網課
回想起2020年初上網課的那段時光,雲大附中星耀學校初三年級組長、英語老師姚雪丹說,那段時間很艱難,但回顧過去,發現大家原來做了那麼多事,是一段想起來就會熱淚盈眶的經歷。
姚雪丹是一位有著30多年教齡的教師,對52歲的她來說,學用軟體給學生上網課並不輕鬆。「對於老教師,上網課是非常新的事情。學校提前組織了多次培訓,我要一點一點地去學,沒有年輕老師上手快。」除了英語老師,姚雪丹還是當時初二年級的年級組長。線上開學第一課,姚雪丹要在年級上發表講話。除了做PPT,她還要查閱各種背景資料,並提前錄好音頻。「當時對我來說真的好難,和平時講課差別非常大,開學第一課的講話都錄了一個星期。」
直播上課也充滿了壓力和挑戰。姚雪丹說:「上網課時燈光要注意,家裡的背景環境要考慮,網絡也有要求。我上第一堂英語課時就由於家裡網絡不好,只上了半節,後面趕緊換了一個路由器加強信號。我還專門買了頭戴式耳機,讓聲音更加清晰,完全就像主播一樣在上課。關於線上教學大家一有什麼想法,老師們也會立馬在微信群裡分享。」
為了保證線上教學的效果,姚雪丹也想了多種辦法。擔心有的孩子在家裡不專心,她專門安排了多位老師在不同時段進到直播間,配合科任老師一起監督學生。除了自己的課,姚雪丹也會經常到其他老師的直播間。「一方面看到年級組長進來,老師和學生都會更認真。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和年輕老師學習直播間的不同功能,還學會了可以在iPad上寫板書。」此外,各班還舉行了「雲班會」。學生們在家裡大秀才藝,並通過網絡互相鼓勵,走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2020年2月21日,姚雪丹發了一條朋友圈,內容是線上平臺對工作時間進行的統計:
2月10日~14日,她處理了151次工作會話,總共花了98分鐘,最晚時間在周三深夜11:22;
2月17日~21日,她處理了393次工作會話,總共花了518分鐘,最晚時間在周二深夜11:42。
雲大附中星耀學校姚雪丹朋友圈截圖
「網課對學生、家長來說難;對老師來說,也不容易!發個圖,紀念一下!」姚雪丹說。
學生更懂感恩
老師也收穫成長
春暖花開,疫情漸散。
2020年3月23日,雲南省高三年級、初三年級的學生率先結束線上學習,沉寂已久的校園又響起了琅琅讀書聲。開學首日,昆一中黨委書記、昆一中西山學校校長高富英寄語學生,每一張安靜的書桌都來之不易。
4月20日,初、高中其他年級學生也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校園;
4月26日,小學四、五、六年級正式開學;
5月6日,小學一、二、三年級開學。
歷經漫長的等待,終於重回校園,學生和老師都多了許多感觸。2020年一段特殊的經歷,學生們更加懂得了感恩。開學第一天,大觀小學讓學生們在一張特別的獎狀上寫下2020年春天最想感激、致敬的人。六年級2班學生唐悅庭把對老師的感恩融在了一首小詩裡:「讚美您,辛勤的園丁,隔著屏幕能感受到您疫情期間為我們的付出,雲端課堂,真情互動,精心備課,默默耕耘,是您成就了最美的花朵。」
2020年,學生們在經歷中成長,老師們同樣有所收穫。大觀小學校長馬瑩華說:「信息化教學是必須的,通過這次嘗試,許多老師也明白了自己必須要改變。44期雲端課程的開發,學校老師也變得有自信。回歸正常教學後,會發現老師們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提高。」
昆一中西山學校教師陳曉敏上網課
昆一中西山學校教師陳曉敏說:「因為疫情,老師也開起了直播。雖然困難重重,但都一一克服,趕上了時代大潮。這段特殊的經歷,許多老師都開始深入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這次疫情使我深刻體會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科內容,而且要給他們關於生命的教育、關於愛國的教育、關於正義的教育。」
姚雪丹老師也還清晰地記得開學那天,回到學校,同學之間、老師之間都更加親熱,坐在教室裡上課同學們也更加珍惜,而老師們也在改變。雖然已經回歸正常教育教學,許多老師仍舊會使用線上平臺。「現在孩子們進入初三了,老師和家長需要更多交流。老師發現學生有問題,就會開線上家長會,及時和家長溝通。不少老師也會利用平臺,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姚雪丹的手機裡,存了許多線上教學期間的照片、視頻,以及老師們當時製作的美篇。這屆學生畢業時,姚雪丹打算製作一份光碟,在光碟中放進線上教學期間留下的印記。「大家一起走過的這段路,老師和學生都意想不到,也成為了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當時的大家都非常努力,齊心協力把網課上好,這是2020年很感動也很懷念的事情。」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李思家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