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華文化最歷史悠久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括宇宙空間萬象的任何大道理,被稱作「大路之源」「群經之始」,因此 有很多知名人士青睞。
《易經》中記述:「為人處事要搞清楚,人追錢,始終發不上財」。
大家都想過上幸福的生活,這離不了錢,因此 ,大家勤奮,努力,拼搏,期待可以多掙點錢,過上自身想要的生活。但是《易經》又說有錢卻不一定都能帶來幸福,這是為什麼呢?看看《圖解易經》中的例子是怎麼說的:
人這一生,每一個人都希望福報越多越好。由於我們的潛意識裡,福報就代表著過家財萬貫的生活,坐享人生的榮華富貴,還能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想要的物質,都可以擁有。
人生一輩子,能夠擁有多少福報,實際上是有定數的,不是無限增長的。人生能夠 享多少福,要失去多少,或是付出多少,是相對平衡的。誰要是打破了這樣的平衡,就心理不平衡了,感覺不快樂了,漸漸地迷失了自我。
人這一輩子,福報皆是有定數的,
錢多錢少,夠用就好,錢多了,反倒不是好事。
人這一輩子,需要多少錢,才夠一輩子用?實際上,多少都不夠,由於你的心不會滿足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真的是這樣。那些家財萬貫的人,別人都羨慕他,可是他活得比普通人更累,由於他身邊的人,比他更富有,他不甘心,他感覺自己沒有面子,或是他擔心自身停止了賺錢,或是賺錢的速度慢了,便要「落後」,便要回歸到窮人的生活。
人比人,氣死人;錢比錢,害死人。每一個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是我們極少回頭看,都不會看一眼比自身窮的人。正是應了那句「人窮了,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你的骨子裡,便是「嫌貧愛富」,你還嫌棄窮苦的自己。當你窮的時候,都不敢出門,這就是嫌棄自身的表現。
錢多了,反倒不是好事。我們小區有一戶人家,母親很老的時候,對3個兒女說自身還有上百萬沒有花完。好了,一句話激起千層浪!大兒子說自己有空,能養母親一輩子,自己是老大,有這個責任;小兒子也不甘落後,要把母親接回家去住,管吃管喝,不要其他兄妹出錢;女兒也信誓旦旦地說,女兒也是家裡人,養老有責任。這個是多麼感人的事情啊,兒女都爭著要養母親一輩子。
由於女兒家裡窮一點,女婿也常年有病,因此母親就提出,先給女兒一部分錢,剩下的日後再說吧。這下好了,兩個兒子鬧翻天,「為什麼給女兒,她是別人家的人,日後,你就去別人家過日子吧。」就這樣,女兒把母親接回家去了。兩個兒子,三天兩頭去找母親,要母親寫下如何分配錢的字據。迫不得已,母親這樣寫,「錢,大部分捐給窮苦的孩子,小部分由3個兒女平均分。」
為何母親這樣做,是因為母親小時候,是好心人收養了,養育了好長時間,才得以長大的,那時,家裡窮,差點兒餓死了。母親是一個感恩的人。
一個字據,讓子女的心都寒了。他們都不理解母親,都不肯再管母親了,如今母親重回了小區生活,一個人有點孤單,但很自由。實際上,母親是一個明白「掙福報」的人,她的心中,有大愛,只是子女們不懂,被錢蒙蔽了心靈。
錢多了,也許會引起子女不和睦,還會遭受他人的嫉恨,還可能被別人算計,真真正正有福報的人,未必有很多錢,反而是過得安逸,安靜,家庭和睦。
人這一輩子,福報皆是有定數的,
你付出的愛,都是會以另一種方式重回你身上。
「愛人者,人恆愛之」。你這一輩子能夠 獲得多少愛,全是你自身決定的,他人沒法操控你。如果你抱怨世界上沒有真愛的時候,想想自身付出了多少愛,值不值他人愛你。
夫妻間,一個摳門的「鐵公雞」男人,妻子是很委屈的,情感也慢慢變得很糟糕。男人都不願意把錢給妻子花,那便是不信任妻子,或是愛上了他人,把錢留給婚內出軌的女人了。反倒一些「妻管嚴」的男人,過得更幸福快樂,是因為他明白「服軟」,讓著妻子。要知道,妻子一高興,對男人就更愛了。
就是你對陌生人笑一笑,也會獲得一個「微笑」回報你,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此靠近了,陌生人也能夠成為朋友。
所有情感的福報,全是你自身付出的,付出越多,福報越多。付出與獲得,相對來說,是平平衡的,因此,別吝嗇你的愛,否則你會「被冷漠」。
人這一輩子,福報皆是有定數的,
真真正正有福報的人,明白與人分享福氣,從不獨享。
一個真真正正有福報的人,是把福報分給別人,而不是獨享。要知道,你將自身的福報「不浪費」,留存起來,送給別人,那麼自己也是快樂的,心中有陽光。
「再窮的人,都能夠幫助別人」。一粒米,一滴水,一朵花,都是渺小的,但是你愛惜了,還送給了他人,便是分享福報。你每年,把結餘的米,去救濟更窮的人;把結餘的水,去澆花,給過路人喝;把花贈給看不到世界的盲童,讓他們嗅到花香......這樣的你,福報就多了。
很多福報,你自己享受不到,但你的子女能夠 享受。因為好的家風,會繼承到子女身上,子女都會變成人品好的人,之後踏入社會,越走越順,從來不走歪路。子女有出息,你也會放心,不要擔心。心安是福,這樣的福氣,比什麼都好。
福報也有因果,你所有的福報,皆是自己掙來的,是你用善良、真誠、汗水換來的「幸福之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那些不計較得失的人,反而福報越多。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64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