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福報或有定數,懂得分享,福報滾滾來

2021-01-10 一夢文化

《易經》是中華文化最歷史悠久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括宇宙空間萬象的任何大道理,被稱作「大路之源」「群經之始」,因此 有很多知名人士青睞。

《易經》中記述:「為人處事要搞清楚,人追錢,始終發不上財」。

大家都想過上幸福的生活,這離不了錢,因此 ,大家勤奮,努力,拼搏,期待可以多掙點錢,過上自身想要的生活。但是《易經》又說有錢卻不一定都能帶來幸福,這是為什麼呢?看看《圖解易經》中的例子是怎麼說的:

人這一生,每一個人都希望福報越多越好。由於我們的潛意識裡,福報就代表著過家財萬貫的生活,坐享人生的榮華富貴,還能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想要的物質,都可以擁有。

人生一輩子,能夠擁有多少福報,實際上是有定數的,不是無限增長的。人生能夠 享多少福,要失去多少,或是付出多少,是相對平衡的。誰要是打破了這樣的平衡,就心理不平衡了,感覺不快樂了,漸漸地迷失了自我。

人這一輩子,福報皆是有定數的,

錢多錢少,夠用就好,錢多了,反倒不是好事。

人這一輩子,需要多少錢,才夠一輩子用?實際上,多少都不夠,由於你的心不會滿足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真的是這樣。那些家財萬貫的人,別人都羨慕他,可是他活得比普通人更累,由於他身邊的人,比他更富有,他不甘心,他感覺自己沒有面子,或是他擔心自身停止了賺錢,或是賺錢的速度慢了,便要「落後」,便要回歸到窮人的生活。

人比人,氣死人;錢比錢,害死人。每一個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是我們極少回頭看,都不會看一眼比自身窮的人。正是應了那句「人窮了,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你的骨子裡,便是「嫌貧愛富」,你還嫌棄窮苦的自己。當你窮的時候,都不敢出門,這就是嫌棄自身的表現。

錢多了,反倒不是好事。我們小區有一戶人家,母親很老的時候,對3個兒女說自身還有上百萬沒有花完。好了,一句話激起千層浪!大兒子說自己有空,能養母親一輩子,自己是老大,有這個責任;小兒子也不甘落後,要把母親接回家去住,管吃管喝,不要其他兄妹出錢;女兒也信誓旦旦地說,女兒也是家裡人,養老有責任。這個是多麼感人的事情啊,兒女都爭著要養母親一輩子。

由於女兒家裡窮一點,女婿也常年有病,因此母親就提出,先給女兒一部分錢,剩下的日後再說吧。這下好了,兩個兒子鬧翻天,「為什麼給女兒,她是別人家的人,日後,你就去別人家過日子吧。」就這樣,女兒把母親接回家去了。兩個兒子,三天兩頭去找母親,要母親寫下如何分配錢的字據。迫不得已,母親這樣寫,「錢,大部分捐給窮苦的孩子,小部分由3個兒女平均分。」

為何母親這樣做,是因為母親小時候,是好心人收養了,養育了好長時間,才得以長大的,那時,家裡窮,差點兒餓死了。母親是一個感恩的人。

一個字據,讓子女的心都寒了。他們都不理解母親,都不肯再管母親了,如今母親重回了小區生活,一個人有點孤單,但很自由。實際上,母親是一個明白「掙福報」的人,她的心中,有大愛,只是子女們不懂,被錢蒙蔽了心靈。

錢多了,也許會引起子女不和睦,還會遭受他人的嫉恨,還可能被別人算計,真真正正有福報的人,未必有很多錢,反而是過得安逸,安靜,家庭和睦。

人這一輩子,福報皆是有定數的,

你付出的愛,都是會以另一種方式重回你身上。

「愛人者,人恆愛之」。你這一輩子能夠 獲得多少愛,全是你自身決定的,他人沒法操控你。如果你抱怨世界上沒有真愛的時候,想想自身付出了多少愛,值不值他人愛你。

夫妻間,一個摳門的「鐵公雞」男人,妻子是很委屈的,情感也慢慢變得很糟糕。男人都不願意把錢給妻子花,那便是不信任妻子,或是愛上了他人,把錢留給婚內出軌的女人了。反倒一些「妻管嚴」的男人,過得更幸福快樂,是因為他明白「服軟」,讓著妻子。要知道,妻子一高興,對男人就更愛了。

就是你對陌生人笑一笑,也會獲得一個「微笑」回報你,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此靠近了,陌生人也能夠成為朋友。

所有情感的福報,全是你自身付出的,付出越多,福報越多。付出與獲得,相對來說,是平平衡的,因此,別吝嗇你的愛,否則你會「被冷漠」。

人這一輩子,福報皆是有定數的,

真真正正有福報的人,明白與人分享福氣,從不獨享。

一個真真正正有福報的人,是把福報分給別人,而不是獨享。要知道,你將自身的福報「不浪費」,留存起來,送給別人,那麼自己也是快樂的,心中有陽光。

「再窮的人,都能夠幫助別人」。一粒米,一滴水,一朵花,都是渺小的,但是你愛惜了,還送給了他人,便是分享福報。你每年,把結餘的米,去救濟更窮的人;把結餘的水,去澆花,給過路人喝;把花贈給看不到世界的盲童,讓他們嗅到花香......這樣的你,福報就多了。

很多福報,你自己享受不到,但你的子女能夠 享受。因為好的家風,會繼承到子女身上,子女都會變成人品好的人,之後踏入社會,越走越順,從來不走歪路。子女有出息,你也會放心,不要擔心。心安是福,這樣的福氣,比什麼都好。

福報也有因果,你所有的福報,皆是自己掙來的,是你用善良、真誠、汗水換來的「幸福之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那些不計較得失的人,反而福報越多。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64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佛說:人這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要懂得惜福
    無須盲目羨慕他人,也不必自輕自賤、貶低自己,每個人這一生都有他的晴空萬裡,也有他的陰雲密布,福禍相依、此起彼伏。生命是充滿無常的,萬事皆沒有永恆。這世間,本來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所以,過好自己的生活,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佛說,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人這一生帶有多少福氣,有多少衣穿、多少糧食吃,是有定數的,並非無窮無盡,如果過早揮霍完,就要福盡人亡。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兒女福報竟由你來定?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然而,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孩子福報不夠,留下再多財富也是受不起、守不住的!你的孩子未來有多少福報,取決於父母如何培養。你若有智慧,培養孩子的德行,至誠至善去修福,便可為孩子積累無量福德!無論大人孩子,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過去的福祿、福報過來的,都是有定數的。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一旦福報享盡了,一切的不順就會顯現。其中一個人念佛吃齋了很久,但他覺得自己依然很貧窮,並且總生病,他便覺得念佛吃齋沒有用。他的話被朋友聽到了,開玩笑說:「你說念佛吃齋沒有用,那把你念佛吃齋的功德賣給我吧!」
  • 為何古人說福報是有定數的,看懂這4句話,福報能自然長久
    在生活中,我們都只是芸芸眾生之一,其實是很渺小的,也許我們的一輩子都很平凡,也許我們也做了很多善事,但卻沒有得到回報。其實,這一切都是註定了的。一個善良的人,福雖未至,但禍已遠去,因果報應其實一直都圍繞在你的身邊。人心本來就是相互的。一個熱心腸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去拉他一把。就像《孟子》裡面所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本來是形容君王的。
  • 什麼是福報?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做到四點,五福齊來
    其實不是,福報不是別人給的,也不是神佛給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那麼,怎麼樣才能修來福報呢?可以從以下四點加強自己的修為。第一、善因好緣佛家哲學中,「天理循環,因果不虛,種善因得善果」,提倡積德行善,為自己修福報。道家也講因果,道家經典《太上感應篇》有云: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二字,是我們為人做事時刻應該謹記的。
  • 佛教:一個人最損福報的四種行為,你有沒有在做
    生世為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一個人能夠生世為人,就一定有為人的福德因緣;只不過福報有多寡而已,福報大的人出生於富貴之家,一生功名富貴,想不盡的榮華;福報小的人,就會過得貧窮困苦,甚至一生會有坎坷的命運。
  • 善良之人必有福報,看懂這三句話,福報不請自來
    古人云,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我們不能奢求天上掉下餡餅,如果想得到福報,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未知的事情我們無法掌握,我們能做的,就是多行善事,努力做好我們自己,剩下的順其自然即可。佛陀說,善良之人必有福報。老祖宗對於福報的見解,充滿人生的大智慧,值得我們細細感悟。看懂這三句話,並且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後半生福報會不請自來。
  • 佛說命好福深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大吉兆,福報自來!
    佛法中說,一個人命運的好壞,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自己修來的。《三世因果經》中記錄到:「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都在因果循環之中。一個命好福深的人,一定在過去世中種下了許多善業,如今因緣成熟,自然得受善報。
  • 修行懂得一個道理,不僅有福報,且功德無量,圓滿究竟
    人生總是有許許多多的困惑,有順境、有逆境。逆境中,很多人想求福報,想有福報,那麼就要懂得一個道理,古人云:「天欲禍之,必先福之;天欲福之,必先禍之。」即上天要降災禍給一個人,先給你福;反過來,真的想讓這個人出息,長點智慧、多點品格,反給你多些磨難,因為這短暫的幾十年裡,「磨難」會給予你更深的生命感悟。上天要降災禍給一個人,一定會先給些許福分滋長他的驕慢之心,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
  • 佛教:福報將要耗光的人,有這三種特徵
    《了凡四訓》中提到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個人的福報,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自己修來的。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當你的福報很多的時候,諸事順力,大富大貴,當你的運氣不佳時,厄運就會來臨;福報是一點點積累,但是福報的耗盡卻是很快,這三個行為,稍不注意就會把你福報消耗完。
  • 增加福報最快的方法有哪些?多積累福報,保佑家人平安!
    增加福報最快的方法有哪些?多積累福報,保佑家人平安!我們平時都說要多行善積德,這其實就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積累福報的方法。一個人要多積累福報,自己的運勢也會變得順利很多,也會有好運圍繞著你。那麼我們平時除了可以多行善事之外,還可以如何去增加福報呢?
  • 常做這三件事,會耗光你的福報
    常做這三件事,會耗光你的福報文/禮運暖天下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人的行為會對自己的福報產生影響,當你行善積德時,你的福報自然會慢慢增多,但是生活當中還有一些我們無意識的行為卻會悄悄的耗光自己的福報。
  • 福報的力量
    福報承載著一切,包括你能遇到什麼樣的人,事情。這都是福德因緣感召。福德因緣所產生的力量,要遠遠大過人的思維選擇,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錢靠努力,大錢靠福報。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那其實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頭腦。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 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
  • 生活平平淡淡卻也知福惜福的4個生肖!一生福報長長久久
    老話說得好「知福惜福方能得福」,感受不到平淡生活中快樂的人自然也容易被好運和福報所忽視,而品嘗人生酸甜苦辣仍覺意猶未盡之人勢必可以得到很好的福氣和長長久久的福報。就比如下面這4個生肖屬相,他們(她們)無一例外的都是知福惜福更懂培福之人,即便現在的生活趨於平淡甚至平庸卻也能樂在其中,往後的日子不僅福氣多多、福報常常久久,更有非常的好運在等待著自己。
  • 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是真的嗎?三種方法讓你擁有福報!
    民間相信,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種說法聽起來脫離實際,但是這句話是很有寓意的,命中有福報的人,在別人的眼中閃閃發光,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如何才能看出這個人擁有福報呢?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的說法是真的嗎?
  • 【佛教文化】什麼樣的人福報最大?
    有機緣天天聽經、念佛,是天下最有福報的人! 真正修道人,生活樸實節儉、隨緣自在,諸佛護念,所以要知道,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 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那人可憐,沒有福! "定"是真正的福報,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不被境界轉,在境界中如如不動,這種人有福!
  • 一切都是福報,如何積累福報呢?
    福報大的人,諸事如意,財源廣進,工作順利,家庭和樂,身體健康,面相莊嚴,子孫昌盛。福報小的人,學習工作不順利,婚姻戀愛挫折重重,常遇小人,貧困潦倒,疾病纏身,事事不順,做什麼虧什麼,長相也越來越醜……
  • 佛教:福報大的人,臉上會有這3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外貌,與我們內在的心態和心念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好的心念就會生出慈悲柔軟的面貌;惡的心念就會生出兇狠恐怖的面貌。佛門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個方寸就是指的心。我們的心田決定了我們的福田,而我們的心田又決定了我們的外貌。這也就意味著,一個人有沒有福報,從他臉上就能夠直接看出來!
  • 佛曰:人有沒有福報,聽他的談吐就知道了!
    佛曰:人有沒有福報,聽他的談吐就知道了!佛家弟子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出家人不打誑語。意思就是佛教的人不會亂說話,懂得與人交流,善言善語是他們最基本的溝通方式。我們也常說「禍從口出」,但是人不可能一輩子不說錯話,能控制自己不亂說話的人,都是自控能力非常強大的人。那麼經常說什麼話才沒有福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