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清雅,半縷飄花,生不戀繁華。要說它不落凡塵,生得玉潔冰清。要說它幾經磨琢,最終成了大器。只道是,天光未現無人識,只怨它芸芸眾生緣不來。緣不來,緣不來,奈何教俺青睞! 一襲青裳,半展梳妝,說不盡惆悵。拂袖間花池落下,淅瀝瀝得清脆。顧盼處街燈幾何,意沉沉丟模樣。想那時,玉石前緣還不盡,猶記得卿卿爾我誤終生。誤終生,誤終生,非要讓人徒等!
開篇之前,衛家翡翠先送諸位玉石小友一段小詞。這首小詞以翡翠飄花起筆,以情人別離落下,詞風樸素,情感含蓄卻不失幽怨,讓人讀來可謂是柔腸百轉。再細讀之,想必各位玉石小友必然會發現這首小詞處處寫翡翠,如「飄花」,「琢磨」等字,但是卻不說破一字;處處談別情,如「不盡」,「誤」等字,但是卻不明說一詞。措辭委婉,意味卻湍急。可見這無名之士對於作為定情之物的翡翠愛之深,對別離人或負心人的責之切了。
用翡翠等玉石作為定情之物,玉可通靈,當然容易睹物思人;戀人贈玉,人玉互養,自然能夠達意傳情。翡翠認主,人玉互養,想來這是古已有之。到了當今,人們,尤其是中國人對於翡翠的通靈本事更是看中,常有人言:「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現代人的白話不如古人的文言委婉含蓄,卻把人玉的緣分說的明白無疑。
所謂玉養人者,在中醫典籍之中確有所載。 《神農本草經》、《唐本草》、 《本草綱目》記載: 「玉石具有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之功效。嘗有古醫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並認為玉乃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中醫對玉石的保健功效的就有很深刻的認識,「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等都在長期的中醫臨床實踐中獲得論證。
史書嘗載楊貴妃入宮時發熱口渴,煩躁失眠等症狀,眾御醫久治不效,太宗為之焦慮不已。後嘗有人建議貴妃含玉石於口中,一月內諸症不治而平。中醫認為「唾液為氣血化生,口唇得此而華,脾胃得此而和,水谷得此而化,能潤五臟;悅肌膚,令人長壽不老。」因而,貴妃能夠不用服藥而痊癒。此為最生動之例證。而現代醫學也證明玉石中含有硒、鋅、鎂、鐵、銅、鉻、錳、鈷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能夠助益人體生態平衡,取按摩保健之功。
所謂人養玉者,則相對容易理解。諸多玉石佩戴者會有這樣的體驗,人在長期佩戴玉石過程中,玉石的表面就會變得愈加光亮潤澤,玉石內部更會變得純潔澄澈。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會發現翡翠玉石中的飄花越來越大,因而有翡翠有「戴活」之說,即越戴越活。現代人大多認為,人體的溫度,皮膚的油脂能在人常年佩戴的過程中浸入玉石內部的結構,進而影響玉石的表面。而不同人在不同情感下的分泌物也是不同的,所以說,人們用「玉可通靈」來解釋自然是有幾分道理的。
其實,科學解釋值得尊重,但是人玉情緣這件事還並非現在的科學能完全說的明白。既然如此,對人玉之間的關係能保持一種神秘的嚮往也不失為一件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