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現在,由耳到眼,時尚界幾乎都在推崇潮牌服飾。一聽到這「潮牌」詞彙,腦海裡都會冒出-寬大外衣或T恤、寬鬆的闊腿褲、超大的運動衛衣、棒球帽、棒球服、叫SNEAKER運動鞋等。如果看過聽過甚至玩過嘻哈的人,大概都會疑慮這完全與以往嘻哈式風格毫無二致嘛!於是搜索所有相關的信息,看到百科與大部分時尚文章都在解釋-它是原創品牌,有自己的設計,張揚設計師的獨特思想品格、風格和生活態度,整體商品感覺被人認可為潮品的品牌。再一次更懵懂了,那麼中國風的布衣族,它也是原創之一,也有獨特理念的設計與風格,同樣被一部分喜愛中國簡約風的人所認可,那它也算是潮牌?再轉向國際維基百科來看,它的英文名為streetwear,它是一種街道上的時尚,早期源自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衝浪和滑板文化的風格。如今它已迅速發展成嘻哈潮流、日本街拍風、也成為時髦高定時裝的一部分。從文化根源簡述了「潮牌」含義,似乎更對上這「潮」字。不過還是不能全面了解它到底如何被植入人心,站在商家謀利角度上,如果沒有某種因素,他們是不會蜂擁去生產這種新冒出來的時尚。看來歷史追溯可能是最好的理解。(在還沒弄清「潮牌」這個說法時,以下將以「街頭裝」為叫法)
早期街頭裝是嘻哈風的主流文化
嘻哈,英文Hip-hop,這個詞最初是說唱中用來押韻的,Hip是屁股,Hop是跳動,直譯的話就是跳動的屁股,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嘻哈這個詞是由「嘻哈教父」阿弗裡卡-班巴塔(Afrika Bambaataa)用這個詞統稱塗鴉、霹靂舞、打碟、說唱這四種文化作為黑人文化運動的代表。為了應運四種文化的敏捷動作,那時嘻哈風的著裝特色採取超寬鬆肥大的外衣,寬大拖沓的」垮褲「,並搭配球鞋或棒球帽,營造出松松垮垮的時尚感覺,突顯自己前衛另類的個性。這種著裝也起源於最早美國黑人家庭,原先為了節省,讓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們的大衣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種街頭裝的感覺。
嘻哈時尚是默默出現在人們身邊的。當年,運動休閒服品牌並沒直接植入街頭,而是將服飾的宣傳片放在夜店或是音樂專輯。尤其是阿迪達斯,銳步,耐克和 英國的British Knights等運動品牌已被嘻哈所佔據。
嘻哈創造了自己的趨勢和消費模式,文化傳播以驚人的速度也發生了改變。嘻哈風在它枉顧時代,想怎麼穿就怎麼穿,想怎麼戴就怎麼戴,嚮往真正的自由,強調個人的意識形態。在20世紀90年代初,一群來自美國布魯克林的嘻哈迷將著名時裝品牌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的商標縫在其他品牌的衣服上,這種反傳統高級時裝的亞文化行動,是對時裝公司維護良好品牌一種抵制等級制度。這種舉動讓人們產生關於商業品牌與時尚書寫的神話表現排斥。
嘻哈時尚在這種炫出自我的著裝心態與設計師願景過濾下有了自己的特色。而把持這種嘻哈時尚的設計師,Tommy Hifiger是成功案例之一,他融會了嘻哈文化並製作出具有特性的時尚品被市場認可。為此他說「美感必須是帶點輕鬆,帶點運動感。」90年代中期,Hilfiger類似超寬鬆低腰牛仔褲的新式剪裁被賦予了諸如「Uptown」這樣的標題,這種嘻哈風的服裝深受許多人喜愛。
與此同時,另一邊被傳入亞洲的嘻哈風潮也勢頭強勁。日式嘻哈風也有自己一番味道。對顏色相對保守、不奪張、簡單、比較流行層次感,多採用兩件疊穿等。
如今,隨著潮流的步伐,與其他文化融合後,嘻哈風也變得越來越百變。不再局限於年輕人,裝扮也開始變得更廣泛,但依然還是圍繞「酷」。
「街頭裝」出現
據記載,街頭裝根源於20世紀70年到80年美國西海岸反主流的衝浪文化。許多權威機構指出「街頭裝」的開山鼻祖是由一位加利福尼亞的衝浪板製造商Shawn Stussy用他同名品牌創立。他採用多方面領域、多樣化的亞文化、以美國南加州生活方式為基礎,又酷似高級奢侈品的構成街頭服裝。
再者,許多人追求休閒與舒適的時,運動裝就成了一種時尚潮流。現代人會直接從健身房去購物,不會再繞回家裡換裝。於是運動服也便轉成街頭風,而不再僅限於運動時所穿。這種趨勢讓許多服裝品牌開投入越來越多樣化的時髦運動服,甚至也博得高端奢侈界的」眼球「,以」奢侈「和」極簡主義風"形式開發自有的「奢侈運動裝」。
介於社會現象,許多大牌也開始紛紛將矛頭也投入到這股酷炫之風。
加上時尚媒介們的「扇風點火」及高街上的服飾表演,助漲這股全世界都在宣揚街頭文化。
至於我們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這股潮風,說不清也找不到相關準確信息。但能在這兩年火起來,估計與去年的《中國嘻哈》綜藝節目脫不了干係。從嘻哈風衍生成「潮牌」,可能也是商業品牌依據火起來的嘻哈酷炫帶出潮流文化而命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