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周介紹,天幹,其實就是一套記序體系。說的再白一點,就是序數詞。對,就是與一、二、三、四……差不多的一套記錄順序的詞。
其實,地支同樣是一套記序體系,是十二進位的序數詞。
我們來看看甲骨文的地支都怎麼寫。
zǐ
chǒu
大圖暫缺
yín
chén
sì
大圖暫缺
shēn大圖暫缺
yǒu
xū
大圖暫缺
上周說過,「幹支地支」取義於樹木的「幹枝」,地支就是天幹的支。
與天幹來源有很多不同的學術觀點一樣,地支的來源也是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從甲骨文分析,十二地支其實是十天幹所生。十二地支,是六天幹懷孕了的特殊狀態。十天幹衍生十二地支。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兩兩而合,又產生新的天乾子女,關係如下表
父 母 兒 女 父娶母
壬 丁 戊 己 壬娶丁
戊 癸 甲 乙 戊娶癸
甲 己 庚 辛 甲娶己
庚 乙 丙 丁 庚娶乙
丙 辛 壬 癸 丙娶辛
十天幹彼此結合,循環不息,不斷產生新的天幹。有種特殊的情況,即在母親懷孕子女的狀態下,尚未生出,稱之為「地支」。
壬、戊、甲、庚、丙,為男人,為陽,為父。稱為五父
丁、癸、己、乙、辛,為女人,為陰,為母。稱為五母
但是天幹「戊」比較特殊,他(她)雖作為男人,但也能產子,戊不陰不陽,可以將他看成男人,也可以將戊看成女人,所以戊也能懷孕產生一對兒女。因此,五母(丁、癸、己、乙、辛)外加一個戊,一共六人,都能產子。六母都能懷上一對兒女,二六一十二,十二地支應運而生。我們稱呼這六個天幹為六母,六陰乾,或六妊。
還有人認為,地支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個農民的標準作息時間表,也就是一個農民一整天的標準作業安排。
第一,「辰巳」是一天的開始,是「下地耕種」的意思。「辰」即是「犁」,「巳」即是「耜」,這是兩種農具的組合。
第二,「午未」是「燒火造飯」的意思。「午」即是「杵」,是舂米的工具,「未」即是「味」,指穀物,也指食物。
第三,「申酉」是「制陶」的意思。「申」即「旋轉」,「酉」是一種陶製容器,亦可泛指陶製廚具、餐具。
第四,「戌亥」是「巡視處所和駐地」的意思。「戌」即是「守」,「亥」即是「邊」,可見這兩個字是不能分離的。
第五,「子醜」是「關門閉戶」的意思。「子」即是「鎖」,別稱「鋃鐺」,「醜」即是「紐」,俗稱「門鼻子」。
第六,「寅卯」是「運行時鐘」的意思。「寅」即是「演」,又名「滴漏」,是一種古老的時鐘,「卯」即是「對正」,或者「正對」。
也有人認為,天幹地支都是各種與農業密切相關的自然現象: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為一陽萌的開始。
(醜)紐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著將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發已經過半。
(巳)起也,萬物盛長而起,陰氣消盡,純陽無陰。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陽起充盛,陰起開始萌生。
(未)味也,果實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體都已長成。
(酉)老也,猶也,萬物到這時都猶縮收斂。
(戌)滅也,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劾也,陰氣劾殺萬物,到此已達極點
甚至,還有人認為天幹地支來源於西方,二十二個幹支的名稱是語音符號,代表原始漢語的輔音,它們與早期閃美特語字母表中的二十二個輔音符號有關。
不管怎麼來的,還是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