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是每個人一生的起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當一個人超過60歲時,這「生辰」的叫法就被「壽辰」所取代。那麼老人應該在什麼時候做壽呢?其中又有著什麼樣的講究呢?
一、男不做九,女不做十
做壽分為兩種,一種是逢十大壽,一種是普通的壽辰。在民間,有一種傳統,被稱為「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意味著女性在過逢十大壽的時候,需要提前一年,比如六十大壽需放到五十九歲來過,而男性則不必。《易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從伏羲易的角度來講,男人是陽,女人是陰,奇數是陽,偶數是陰。因此,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就是陰陽平衡的原理。
二、年年做壽,忌諱中斷
在做完人生的第一場壽之後,有一個禁忌:那就是中斷。你什麼意思?例如,一個人到了60歲做壽後,就必須不能中斷。如果他被中途打斷,就成為了「斷頭壽」,「斷頭壽」會傷及自身的這一年的運勢,即使明年補上,造成的運勢傷害也將難以彌補。因此,過普通的壽辰可以小慶一場,但不要不做。
三、注意年齡風險
從大眾的角度來看,一般認為66、73和84歲是具有風險的年齡,由於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人都是在這些年齡去世的,人們認為這是一道坎,並且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講的:「 六十六,天王老子吃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
從伏羲易上來說,66歲相當於66卦。對於許多人來說,在66歲那年確實有著一些坎坷之處,但並不是那麼嚴重。這三個年齡段對應的風險人群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都有著自己的本命卦,而每個本命卦都存在著相對應的衰變或失敗卦年齡,例如12夬卦的朋友,失敗卦是87剝卦,衰變卦是78謙卦,這意味著12夬卦的人在78歲和87歲壽辰的一年當中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四、注意大小運
當一個人壽辰的大小運卦處於自己本命卦的衰變或失敗卦中,這對人之後的一年影響不大,但對過壽的那幾天存在顯著的影響。面對這樣的問題,壽辰不要因此取消,而應該繼續。但是這時,從衣服的顏色到環境的布置,都需要避免出現大面積的自身失敗卦或衰變卦的色彩,如果老人的失敗卦的色彩是那些傳統上表示喜慶的顏色,例如紅色,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黑色和紅色作為服裝的組合。在食物選擇方面,建議遵循黃曆上的飲食建議。
如果您想了解自己或家中老人的命運,以及相應的運勢和本命卦的關係,可以多研究研究《易經》。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源頭,對中華文明有著深遠的影響。
古人認為《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為它包羅萬象,能推測出世界的一切變化,對普通人來說,《易經》更是一本暗藏高深智慧的書籍,甚至對我們的人生都有指導意義。
可是周圍經常有朋友反應說《易經》都是文言文,自己根本看不懂,不知道如何使用到日常生活裡,我看的這本是《圖解易經》,用簡單的白話文形式把那些晦澀難懂的語句編譯一下,日常看再輕鬆不過。
它內容詳細,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連圖帶文,便於更好理解。
看完這本《易經》真的讓我受益無窮,之前生活中遇到的好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真是讓人感嘆它的神奇!
這樣一本「智慧之書」只要56元,不過一包煙錢,就能學習古人的智慧,幫你解決人生煩惱,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