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女生一生中最熱愛的衣服,那一定非婚紗莫屬。
她可能不想戀愛,不想結婚,但沒人能拒絕那條白色蓬蓬裙的誘惑。
正因如此,儘管當代青年人對於結婚這件事的儀式感,幾乎已經快要消耗殆盡了;
但那套在婚禮上循環播放、還大概率會洗出來掛在家裡牆上的婚紗照——依然是無數女生在備婚時最最期待的流程。
只是大多數人在收穫讚美時,早就忘了拍照的那幾天自己遭了多少罪;
而單身直男們大概也無法想像,每一張光鮮的婚紗照背後,不僅是男人的受難之旅,也是女生的夢碎之旅。
「要想人前顯貴,
必須人後受罪」
如今,那些布景粗糙的影樓棚拍,早就已經被站在潮流尖端的都市麗人嗤之以鼻;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去外地拍婚紗照其實跟度蜜月差不多——
穿著光鮮的西裝和婚紗,與老公/老婆在美麗的景色中嬉鬧,身旁的攝影師安靜記錄下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直到真的去旅拍一次,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多少女孩子曾經對朋友圈中的海灘大片滿懷憧憬。
結果發現當自己站在發綠的海水裡,鞋上裙子上都是髒沙子,還要一邊在太陽下冒汗一邊配合攝影師擺姿勢,這真的一點都不浪漫。
照片中定格的是晶瑩剔透的浪花,結果下一秒就被淋成了落湯雞;
又或者那乾脆就不是浪,而是那位體重180斤的攝影師助理用自己的身體為你濺起的愛情漣漪。
當然攝影助理可能比新人更心累。
與現實的差距之大,讓人不知道該佩服攝影團隊豐富的想像力,還是該對婚姻放棄憧憬。花了妝的新娘。
但是至今單身的他可能不明白,不跑不一定就代表感情好,也有可能是因為跑不動了。
如果說影樓棚拍的體力消耗程度是體育課的800米考試,那麼旅拍妥妥就是鐵人三項+馬拉松。
往往前一天剛剛坐飛機抵達目的地,第二天還要起個大早。然後一整天都拎著各種道具,在不同景點甚至不同城市之間來回折騰。
旅拍絕大多數都是外景,也就說明新人們失去了影樓內的空調冷氣的保護。
往往是35度左右的天氣,路人一身吊帶短褲都感覺要中暑了,他們卻要穿著比棉被還厚的婚紗和禮服,在草地和樹叢之間滾來滾去;
新郎剛卷的頭髮被樹枝掛的亂七八糟,新娘的細高跟在泥土上一步一個坑。
動一動渾身汗,走一走滿腿包,妝十分鐘補一次,對著陽光笑得眼睛根本睜不開,簡直就是一具被裹在禮服中的木樁子;
如果挑的衣服稍微緊身一點,更是連飯都不敢吃,生怕拍著拍著肚子鼓出來。
在經歷了臉上肌肉笑僵、身體像麻花一樣擰來擰去的12小時(可能還更長)以後,新人們精疲力盡地回到酒店,突然理解了那些平面模特掙得也是辛苦錢。
「拍婚紗照時,我希望自己像她一樣靈活。」
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對想要旅拍婚紗照的新人,都多少曾被浪漫的想像迷惑了心智。
不然無法解釋拍攝都那麼累了,他們為什麼還要想出各種各樣的奇怪的點子給自己找罪受。
有對新人是攀巖愛好者,於是別出心裁地拍攝了一套巖壁主題婚紗照;
結果兩個人的腰上雙雙被安全繩磨出了一圈血印,還要在鏡頭前凹著造型保持微笑。
大冬天穿著露背的婚紗拍雪景更是慣常操作。
儘管身上那些「要風度不要溫度」的禮服裡可能貼滿了暖寶寶,但還是無法阻擋冷空氣順著脖子吹進來;
凍到牙齒打顫,還要聽著旁邊穿著羽絨服的攝影師說「新娘子你不要抖啊」。
在婚紗照拍攝現場,很多新人似乎都信奉一個觀念:
「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受罪。吃最大的苦,才能拍最美的照片。」
前一秒拍「惹火」婚紗照,下一秒就跑到海中滅火。
不過情侶們同樣會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愛情的魔力也是有時效的。
一場漫長的旅拍結束後,就算是對婚紗照最最憧憬的女生,大概率也沒有勇氣再來一次。
甚至有人被折騰出了「鏡頭PTSD」,睡覺時都會夢見攝影師跑過來說「照片有點糊要重拍」;
當場被嚇出一身冷汗,連忙回應:「我要求不高,勉強能看清也行,要不然我去跟後期師傅好好說說。」
「橫跨半個地球,
結果還是熟悉的套路」
年輕夫妻們甘願為了拍個婚紗照這麼折騰,也無非是為了給自己的愛情留下一些獨特而美好的回憶。
尤其是那些見識過長輩傳統影樓照的女生,看到自己的阿姨/表姐手捧不知被多少人用過的假花,按照攝影師的要求在幕布前擺出僵硬的姿勢;
無論是簡陋粗糙的布景,還是沾滿汗漬灰塵還要用別針別住的舊禮服,都給當時的她們帶來了極大的幻滅感。
多少人在心裡暗暗決定——等到我拍婚紗照的時候,可一定不能這麼糊弄。
每個選擇旅拍的準新娘心中都有個夢想中的婚紗照取景地:重慶的街景、西藏的雪山、法國的薰衣草、峇里島的沙灘……
《少年的你》火了之後,陳念家的舊樓就成了新的婚紗取景地。
懷揣浪漫期待的她們想要在真實的風景中,與另一半定格下最真誠的喜悅。
只可惜,想像中的都市夜景,可能旁邊布滿了灰塵和汽車尾氣;
而照片中的喜悅和浪漫,多半也還是模式化的套路。
有人說,如果想要對婚紗照死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完整觀看一次拍攝現場——
「連笑的弧度和撥弄裙子的力度都要按著攝影師的來,微笑甜蜜拍完以後馬上又收起笑容去補妝。」
在旅拍攝影界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越是看起來自然溫馨的片段,越要靠精準的擺拍。
就像每一個飛揚的裙擺後面都有一個迅速溜走的攝影助理,新人們即使是飛過大半個地球,也擺脫不了成為提線木偶的命運。
有人喜歡舒淇婚紗照中「你在笑我在鬧」的隨性,特意跑到布拉格,還找了當地的團隊;
結果在鄉下的泥地上奔跑甩裙擺無數次,旁邊還有攝影師迂迴式的追著,助理則高舉著反光板邊跑邊喊「對就這樣跳起來」。
也有人偏愛歐美範兒的泳池度假風,帶著好幾個人的攝影團隊遠赴種滿棕櫚樹的馬爾地夫;
結果發現每個心儀的動作,實際拍起來難度高到爆表,一不小心就會失手引發家庭矛盾。
我朋友圈裡一個去三亞拍婚紗照的朋友,回來以後不禁憤憤地說:
「哪兒有什麼真情流露,整個過程仿佛是在雜技團裡軍訓。」
一路上看到十八個穿著類似的新娘,連手中的滿天星都是從同一家花店買的。
胳膊抬高5釐米,身子向左側20度,笑時多露出兩顆牙……攝影師連最細微的角度都要指導,精確程度堪比給嶽父嶽母調整姿勢的張東升。
擺造型半小時,按快門一秒鐘。攝影師麻利的看一下取景框裡的成像,行就比劃一下OK,不行就繼續調整。
「旅拍時一起被坑過錢,
才算真愛」
跑了幾千公裡就為了逃離模式化的影樓照,結果不過是掉到了一個更加無趣而又充滿風險的套路之中。
與其說這是一場婚前的浪漫之旅,倒不如說是年輕夫妻共同經歷的艱巨挑戰。這可能也是很多旅拍團隊熱衷於拍「大裙擺」的原因——
當飛起的頭紗鋪滿整個畫面,留下的只有夢幻。
沒人會發現新娘剛剛跟司機吵了一架臉上還留有淚痕,而新郎折騰了一天累到壓根懶得看鏡頭。
不是每個人都會去拍婚紗照,但是總有人選擇去拍婚紗照。
當多年以後重新拿起這些照片,人們大概只會記得那些美麗的景色,完全忘記拍照時自己有多麼的狼狽。
你當然可以說這是被儀式感洗腦之後的「自欺欺人」——
但是用誇張過的美好為瑣碎的日常鍍上一層金邊,不也同樣是生活的本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