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測?

2021-01-08 嘚兒架在路上

地震是地球上發生的一種很普遍的自然現象,就像颳風下雨一樣,地震一般發生在地下二三十千米深處,我們很難發現和察覺,所以只能依靠地面的觀測資料,對地球內部的狀況進行推測,預測地震發生在地下深處,複雜的地質有關的物理運動過程,這些都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

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年要發生地震約500萬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天要發生1萬多次,這500萬次地震中,能夠被人們感覺到的約5萬次,可能造成破壞的5.0級以上地震約1000次,造成嚴重破壞的7級以上地震約18次,造成特大災害的8級以上地震約1到2次,然而目前人們對於地震的認識還是十分的有限,特別是對於地震的孕育發生等基礎理論,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歧。所以地震預測預報是地球科學中的一門前沿學科。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渴望找到一種準確預測地震的方法,以減少可防止地震造成的損失,但是直到現在這個願望還沒有真正實現,問題是現在預測天氣很準,但地震還預測不準確,相比之下為什麼地震那麼難預測?發生地震的跡象是什麼?我們都知道,要做天氣預報一張衛星雲圖就能看遍全國的天氣,記錄一次地震必須有三個要素,即發震時刻,震中位置和震級,有很多人說不是因為地震難以預測,而是因為很多地震局的人不給力,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

要知道地震是突然發生的,並非一個漫長的鋪墊過程,地震發生的時候,動物狂叫被圈養的家禽會想要逃出去,會有一些鳥飛來飛去,看起來不太安穩,具體來說地震難以預測是因為以下兩個問題,首先是因為地震的發生毫無規律性,影響地震的因素很多,我們目前知道的地震一般發生概率較大的地方,應該是板塊的交界處,即使我們了解過去地震的發生情況,但因為它不具備周期性和可預測的規律性,所以很難被預測。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對於地殼運動機理的研究進展都還是很不完善的,板塊構造學說也才發展幾十年,這無疑相當於我們的研究還處於表面,所以說現在地震已經能夠被預測了,只是時間非常短,在地震還在地下發生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被檢測到,但是由於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比較快,並且震源深淺不同,也影響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所以在短時間內預測到地震,只能有限的規避傷害,這裡還要明白一點給我們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生命傷亡的並不是地震本身,而是由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地震發生隨機的因素很多,我們目前對於地球深部結構及性質的了解不是很多,我們不能鑽到地球內部進行觀測,所以現在用的較多預測地震的方法,是利用地震波,這只是一種間接的方法,因此只能研究一部分性質。

地球板塊早已經被人們認知,地震是最常見的地殼運動表現,地殼運動的動力來源於地球內部的巖漿活動,我們現在技術很難觀測到地殼內巖漿活動情況,但仍可以說地震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只是大多數地震都不容易被人感受到,也不會對人類帶來自然災害,鑑於地震是因地殼板塊碰撞或是板塊斷裂造成,我們不可以把板塊上方的覆蓋物清除去觀測各板塊運動,更不可能了解哪個具體點,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程度的碰撞,同樣也不可能知道板塊內的哪個位置會發生斷裂,所以說這種偶然性很大的事件很難預測。這一點就類似於,路上有很多汽車行駛,我們都知道會有車禍發生,但我們很難預測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輛車會發生問題,可以說震前地震預報難,主要因為地震物理過程本身所具有的複雜性和地球內部的不可入性。

其次這種隨機事件預測難是一回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準確預測未必就是更好的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人口眾多的城市被預測幾天之內會發生地震,會發生什麼情況?也許一個中小級的地震本不會產生損失,但千萬人的恐慌可能造成百倍千萬倍的損失,由此可見,地震預測不只是技術問題,可以確定的是,在大地震發生前往往先發生小地震,此外一些自然現象的變化,可以作為地震將會發生的參考,地震之前異常的現象多達幾千種,大體可分為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氣候異常、地聲地光異常等。

地球上每年發生的地震上百萬次,人力當下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從發生的數據中,找出準確可靠的預報地震的信息,無法從相關數據分析中去準確預報地震,地殼是漂浮在地下熔巖上的,目前完全無法掌握各板塊之間運動規律,所以也無法從這個方面去準確預報地震。地震預報仍是當代科學難題之一,地震預報遠沒有過關,還停留在半經驗半理論階段,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像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內,地震預報也仍然處於探索階段,地震預報還遠遠沒有做到,像天氣預報那樣準確。

相關焦點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並沒有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準確定義。同時我們雖然說在部分時候被解釋為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部分時段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壓根就是「無中生有」的一個事情。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很明顯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大家都知道,壓根就沒有科學依據,也是如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可以證明的。
  • 「親歷者」在汶川地震前發現了何種異象?地震真的不能預測嗎?
    大家好,今天我這個四川小編繼續為讀者朋友們帶來關於地震的「親身體驗」和一些地震小知識。 書接上文,民間有不少預測地震的「經驗」,比如,天空會出現地震雲,昆蟲(青蛙)會大規模遷徙,寵物坐立不安、狂吠不止……那小編究竟在「5.12汶川地震」前,發現了何種異象?
  • 「地震雲」完美預測了北京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5月26日00時54分在北京門頭溝區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昌平、順義、海澱等地區均有明顯震感。在地震發生之前,北京曾出現了地震雲,眾市民見狀紛紛問北京是不是要地震了。而現在北京確實發生了地震,這就讓不少人對地震雲的預報效果信以為真。
  • 地震雲真的能預測地震?看科學家怎麼說
    地震雲地震雲,是一種被誤傳為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準確定義,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主要在中國和日本民間流傳。 中外科學界、地震局和氣象局等機構曾多次對此進行闢謠,強調目前沒有有效證據表明雲可以用於預測地震。如何定義?
  • 克馬德克群島為什麼經常地震 克馬德克群島位於什麼地震帶
    導語:克馬德克群島是一個地震比較多的地方,不僅地震多,火山也特別頻繁。該群的之一火山多,是因為它本身就由多個火山島組成,那麼,克馬德克群島為什麼經常地震呢?一般地震多是因為地理處於地震帶上,那克馬德克群島位於什麼地震帶?下面為您介紹。
  • [圖文]耿慶國:預測汶川地震驚人內幕
    但是這五次落空的預報,你不能說是虛報,為什麼,在我們地震界,這叫跟蹤預報,我認為這個地方會發生地震,第一年,報了沒有發生,第二年我再報,震級增大,第三年,我再報,最終發生了,這叫跟蹤預報。是允許的常用方法。地震局混淆了兩個概念,對耿是不公的。因為耿報的狼來了是同一個地方。而且的確最終發生了地震。」
  • 宋新妮耳鳴準確預測廬山地震 網上發文證實
    宋新妮耳鳴準確預測地震  搜狐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宋新妮7年前發生過腦震蕩之後,耳朵就常常出現耳鳴,更奇特的是,耳鳴過後就會發生地震,屢試不爽。18日她在微博寫「今天忽然兩次耳鳴!右耳突然空氣聲音沒了!怪!」事隔兩天,20日四川雅安果然發生7級地震。
  • 動物行為怪異,或天上出現地震雲,能預測地震發生時間嗎?
    只要有大地震發生,之後便會流傳出各種地震前的動物怪異行為,又或是一些人認為可以預測地震發生地震雲和地震魚。然而,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任何科學儀器可以做到預知地震的發生時間、地點和強度。那麼,一部分人信奉的動物行為怪異,或天上出現地震雲,真能預測地震發生時間嗎?
  • 探地震如何預測 新論文又撼蓉城
    1976年中國唐山的大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破壞,至今在人們心理上還留著嚴重創傷和陰影。為了預測預報地震,世界各國都建立了龐大的研究機構,投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是,由於地氣運動複雜多變,致使現代科學儀器,也還不能完全測準地震的爆發時間和方位.
  • 地震預測 我們為何要仰望星空?
    換個角度預測地震,「張衡一號」有多牛?!●地震前,有人會覺得電視、收音機、手機以及一些與電磁有關的設備效果不好,是大地震前磁場變化引起的,這就是電磁學科通過磁場的變化、密度的變化來預測地震●觀測地殼形變可以通過地震前地殼發生變形程度、地應力的變化程度及重力加速度的變化等來預測地震●觀測地下流體則通過水溫、水位、水質的變化及一些宏觀變化等預測地震●測震學科則是通過對小地震的異常預測大地震,有的地震前,小震活動比較多
  •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地震一直是影響人類安全的一大自然災害,之所以我們對地震會如此的恐慌,是因為地震發生的頻率相對於其他的自然災害會更高一些,其次就是它不容易被預測到,就像是颱風,洪水,海嘯等等的發生,都可以被人類的設備所觀測到,地震則不同,通常在它到來前幾秒的時間,我們才發現原來是地震來了,在地震發生的過程中,山搖地動,心裡不免會有慌張的情緒,想要逃跑也會慌亂不已。
  • 中國地震預警系統一夜刷屏!地震預警 如何與死神賽跑?
    中國地震預警系統一夜刷屏 各國預警系統各顯神通地震預警 如何與死神賽跑?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據悉,宜賓提前10秒收到預警,樂山提前43秒收到預警,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地震預警系統瞬間刷屏,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
  • 臺灣「耳鳴奇人」預測地震 氣象部門置之不理
    事實上,自從臺灣上月接連發生兩次強烈有感地震後,有關地震的「預言」在島內一直沒有停止過。家住臺中的保險經理李振吉表示自己「能通過耳鳴預測地震」。據他自己說,每次地震前都會伴有強烈的耳鳴,他已經準確預言了臺灣發生過的大大小小的地震,包括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和上個月發生的兩次地震。
  • 一連串地震襲擊美國西海岸,「大地震」要來了嗎?
    過去兩天,美國西海岸發生了多起地震,但這些跡象表明「大地震」即將來臨嗎?在過去的7天裡,加州遭受了超過3000次地震的襲擊,人們普遍猜測這場大地震將很快撼動整個加州。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洛杉磯未來30年發生7.5級地震的機率為31%。
  • 陝西有可能發生地震嗎?為什麼?
    可能有人會驚訝:為什麼一次地震可以造成這麼多人死亡?簡而言之,想要知道陝西會不會發生地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查詢地震記錄,以及了解陝西在地理上的構造特徵,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了解其境內地震帶的分布情況。之所以關中地區曾發生過破壞力如此大的地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部分地區位於分為地震帶的南端上,它就是位於我國東部區域最強烈的一個地震活動帶,不管是剛剛講到的華縣地震,還是發生於1303年的8.0級洪洞地震,它們都無一例外的處於這個地震帶上。
  • 地震觀測指南:動物異常
    前兆預測地震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預測模式,該方式已經被過去的成功預測案例所證實,在物理監測還不能完全實現地震預測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對此有效模式進行完善和使用,讓這種低成本,易於觀測和適合群測群防的技術,藉助今天的網絡平臺進行有效的升級和實施,從而達到預防地震危害的目的。
  • 地震是怎麼回事?地震預防、來臨和避險指南
    中國處於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所以我國是地震多發地。地震可以預防嗎?很遺憾到目前為止,地震還不能準確提前預知。雖然很多人說地震前夕,有動物會遷徙、天空出現異樣雲彩等等,但這只是「馬後炮」。沒有規律證據表明,出現這些異象就一定會有地震。但經過研究,地震波會有兩種傳播形式,縱波和橫波。縱波是震動方向和傳播方向一致,橫波則是垂直。
  • 數值地震預報知難而進
    原標題:數值地震預報知難而進  □ 朱守彪   ■一家之言   地震是人類面臨的重大自然災害,我國是全球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地震預報依然是尚未解決的世界性科學難題。根據觀測,人們發現大地震之前經常出現不正常現象,但利用這些地震異常很難準確預測大地震。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2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加之地殼分為不同的巖石圈和板塊,板塊間的活動差異成為地震的發生原因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破壞地震是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的。
  • 關於地震的傳說,我國哪個省發生地震可能性最小?由一次破壞性地震...
    雖然對於上述三大「幫兇」我們人類不能很好的去掌握和控制,但是對於我們人類自身來說,我們也應該反思怎樣在不破壞大自然規律的同時,不給自己的生活環境帶來破壞影響,減少人為災害的發生。    最近在六安地區內發生了幾次很小的地震,弄得大家人心惶惶,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都讓大家緊張萬分,其實地大地震的來臨都是有預兆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看看地震雲。  關於地震雲,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對其有所了解並記載於書中。但由於地震雲對地震的預測準確性不高且沒有完善的理論知識支撐地震雲的預測,所以現在只有中國、日本和印尼對地震雲稍有研究,但中國民間卻對地震雲有較強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