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隆重舉行大雄寶殿落成剪彩暨佛像開光典禮。(圖片來源:新華網)
明學長老出席本次慶典(圖片來源:新華網)
大雄寶殿落成剪彩儀式(圖片來源:新華網)
2012年11月18日,福建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隆重舉行大雄寶殿落成剪彩暨佛像開光典禮。來自海內外諸山大德、領導嘉賓以及四方佛子云集武夷共赴盛典,一時間千年古剎,莊嚴隆重、法喜充滿。
天心永樂禪寺始建於唐代,初名山心庵,是福建省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佛教「華胄八名山」之一。武夷山方圓120華裡,禪寺居山之藏地,猶天之極樞,在得「山心」之名,後易為「天心」。
唐乾符6年(公元879年)扣冰古佛在此結茅修證,迄今已1200餘年。宋淳熙年間,朱熹曾在山中問禪於臨濟大慧禪師,留下名詩《天心問禪》:年來更惑青苔路,欲叩天心日不撐。幾度名山雲作客,半牆禪院水為僧。漱流枕石心無語,聽月煮書影自橫。不待鐘聲駕鶴去,猶留夜籟傳曉風。明永樂17年(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賜封寺院禪茶為「大紅袍」,並傳旨天心寺:「精耕勤灌,嫩摘細制,世代相傳,歲貢入京。」同時敕封天心寺為「天心永樂禪寺」,擴充構體,極一方盛概。清康熙年間,國師鐵華上人,法嗣果因禪師,領眾修禪,大振宗風。光緒25年(公元1899年),鼓山德容大和尚來寺主持重建,大興土木,廣增廟宇,弘揚佛法,禪寺由此鼎盛,僧眾近200人,鐘鳴鼎食、香客摩肩、梵音清越、青煙繞梁。清末至民國年間,道明、悟提、妙常、悟澄諸法師相繼主持禪寺,保持了長期的繁榮,前後開設了七場大戒,普渡眾生,成為閩北僧俗朝拜受戒的兩大道場之一。自此,武夷山佛法為世人所矚目,躋身佛教「華胄八名山」之列。
作為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心永樂禪寺重建現已初具規模,四周古木參天,綠蔭蔽日,殿宇霧列,曲徑通幽,蔚為大觀。禪寺重建現已初具規模,四周古木參天,綠蔭蔽日,殿宇霧列,曲徑通幽,蔚為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