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光漢字就夠我們學習一生了,而且有時候關於漢字的一些知識,我們自認為很簡單,其實卻錯了很多年。就比如說,如果要問漢字「黑」的部首是什麼,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四點底」。沒錯,我在此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最近在網上看到了這個話題,查閱了相關資料之後,才發現錯了這麼多年,小學5年,初中高中各3年,大學4年,感覺自己白讀15年書。
那麼,「黑」字的部首到底是什麼呢?別再說四點底了!我們之所以會犯這個錯誤,是因為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沒能很好地把「偏旁」和「部首」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四點底其實是「黑」字的偏旁,並不是部首。因為「偏旁部首」常常連在一起說,所以就有很多教師認為「偏旁」和「部首」是一回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二者雖然存在著某些聯繫,但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偏旁」是指構成合體字的部件,合體字的結構一般分為左右結構、上下結構、裡外結構三大類。在古時候,人們把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的左邊那個部件叫做「偏」,右邊就叫做「旁」;與古時候不同的是,現在人們把所有結構的合體字的各個部件統稱為「偏旁」。由於絕大部分漢字都是形聲字,所以偏旁主要分為形旁和聲旁兩類,聲旁是表音的偏旁,形旁則是表意的偏旁。
那麼「部首」是什麼呢?部首就是指表意的偏旁。之所以把表意的偏旁稱為「部首」,還得從古代字典說起。給漢字分類時,古代字典採用的方法是「據形系聯」,把形旁一樣的漢字歸類為一部,並以共同的形旁作為標目,置於這部分字的首位,由於處在一部之首,因此叫做「部首」。如「媽」、「妹」、「妙」、「姑」等字,具有共同的形旁「女」,「女」就是這部分字的部首。
所以說,偏旁和部首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部首一定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關於漢字「黑」的偏旁,我們都知道是四點底,那麼其部首是什麼呢?「黑」字的部首其實就是它本身,也就是「黑」,以「黑」為部首的漢字還有「墨」、「黔」、「黝」、「黛」等等。你還知道哪些以「黑」為部首的漢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