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下午,結束了23年的牢獄生活,剛剛走出監獄不久的陳滿接受了媒體的採訪。按照四川人的習慣,他出獄後的第一頓午飯是火鍋。接受採訪時,他一根根抽著煙,說他不敢再想當年的遭遇,只能儘量淡忘。
陳滿說,二十多年的牢獄生活,最難熬的不是失去自由,而是在獄中含冤。他向媒體展示他身上的傷疤,並稱是公安審訊他時打的,但又說追責是法律應該做的事情,自己不想去糾纏,希望看到未來光明的一面。
陳滿在監獄裡喜歡看商界人士的書,希望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他說他希望調整好自己後去創業,而且在監獄裡就已經有了一個創業想法,但「暫時保密」。
陳滿接受媒體採訪。 王健 圖
談平反:宣判前夜一直念叨「一定會勝利」澎湃新聞:今天(2月1日)上午到宣判前是怎麼準備的?
陳滿:從昨天晚上開始,總是念叨:「我一定會勝利的」。早上7點起床,早飯平時吃麵條、稀飯、鹹魚,今天吃的八寶粥。
經歷的時間這麼長了,易延友律師來一年多了,高檢抗訴也差不多一年了。這段時間也不算漫長,因為一直在申訴,等待的時候,也不會想那麼多。
澎湃新聞:最高檢抗訴後,你是什麼心情?
陳滿:當時覺得終於有希望了,有盼頭了,看到曙光了。
再審開庭後法院擇日宣判,需要合議庭合議,這是合理的,但我自己還是有點焦急。我堅信最終一定能夠平反,所以我在監獄把很多東西已經清理完了,把書捐給監區,讓大家也可以一塊學習,得到提高。書很多,要用麻袋裝。
澎湃新聞:當年一審被判刑後是怎麼想的?
陳滿:一審二審時,請律師辯護、調查,還是判有罪,感覺很委屈,二審宣判時也是這樣的心情。律師說案件本身有問題,我自己非常清楚案發那天做了什麼,沒有去過現場,時間上也完全可以證明我無罪,最後法院沒有採納,所以就是不服。
我沒有錯,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一直堅持申訴。
談追責:不敢去想,不想糾纏
澎湃新聞:被公安審訊的時候有怎麼樣的遭遇?
陳滿:……他問這個以前是怎麼擺的,我實實在在說,他說你不對啊,不是這樣的,我說就是這樣的。你不說,他就打你,不按他們說的就打,刑訊逼供就是這樣,不得不按他們寫的籤字。
澎湃新聞:你身上還有刑訊逼供的痕跡嗎?
陳滿:有,我的關節、背上都有傷疤。(展示腳腕上的傷疤)用鐵棍打的,腳腕、踝關節、髕骨上有模糊的傷疤印跡。
澎湃新聞:會提出追責嗎?
陳滿: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了,有些事情是社會的原因、歷史的原因,制度方面的問題。我既然走過了,不再去追究和糾纏。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已經耽誤了幾十年了,再繼續陷在這裡面,對自己、對家人都不好。應該看到以後光明的東西,我也想調整一下自己,適應社會以後創業。
溫家寶講過一句話叫海納百川,就是說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我覺得人要有胸懷,有一個寬容的心。
說實在,你們可能不知道這種心情,我不敢去想,一想我的腦子就發脹,承受不了,儘量去淡忘它。
澎湃新聞:會夢見這些事情嗎?
陳滿:也有。
澎湃新聞:當年公安的辦案人員向你道歉你接受嗎?
陳滿:道歉說明他有點兒真誠,還是可以接受的。過去的畢竟過去了,不可能再回到23年前。始終沉溺在裡面自己也出不來。
澎湃新聞:您對呼格案的追責結果怎麼看?
陳滿:這個案子我不了解。這裡有歷史和社會的原因,包括制度的因素在裡面,不是說一時造成的。我不想去糾纏,這是法律應該制裁的,是法律的問題,不是我個人的問題。
談監獄生活:看書學習商界人士的成功經驗
澎湃新聞:監獄裡的生產和生活是怎樣的?
陳滿:最早是做彩燈、針織,現在是手機充電器的組裝。
我在監獄裡訂過報紙,喜歡看體育類的雜誌。我喜歡各種體育項目,中學的時候打過籃球。美蘭監獄條件也很好,有一個標準的足球場,塑膠跑道。監區就有籃球場、桌球桌、還有排球網,每到節日還可以組織活動,各種比賽,環境還是可以的。監獄也組織學習,學習《弟子規》、《了凡四訓》等。
澎湃新聞:在監獄裡看什麼書?
陳滿:看小說,也喜歡看青年文摘。看過一些商界人士的傳記,包括李嘉誠、馬雲、史玉柱等。馬雲和史玉柱一個比我大一歲,一個比我小一歲,他們都是六幾年的。我以前也經商,想吸收些他們成功的經驗。
澎湃新聞:監獄裡生活條件怎麼樣?
陳滿:宿舍基本跟集體宿舍一樣,住十幾個人,裡面有衛生間,可以在自己房間裡洗漱。
勞動有廠房,我們監區的廠房條件算很好了,還有空調。以前廠房簡易一點,現在是樓房了,規範、寬敞。現在管理也是很規範的,不斷完善管理制度,讓大家都能安安心心地勞動。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二十多年的監獄生活?
陳滿:有句話,當你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
澎湃新聞:在監獄裡減了幾次刑?
陳滿:監獄按個人表現來衡量,達到某個標準可以減刑。包括從死緩到無期,再減到有期,大概有六次減刑。
澎湃新聞:監獄裡最難熬的事情是什麼?
陳滿:對別人可能是失去自由,對我來說是含冤坐牢。心裡總是有這個結,解不了,最痛苦的就是這個。
澎湃新聞:有沒有想過放棄申訴?
陳滿:不可能放棄,到我死也會申訴,只要不成功我就會一直申訴。
談未來:有一個暫時保密的創業計劃
澎湃新聞:怎麼規劃以後的生活?
陳滿:先調整,適應社會,然後創業。
澎湃新聞:想往哪方面發展?
陳滿:有可能是網絡,還有別的,想得很多,看得也多,一般來說,要發現新東西,容易做起來。
我有一個設想,暫時保密,網際網路方面的。
澎湃新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念頭?
陳滿:幾年以前,想得很多。想過繼續做裝修或者別的,後來產生這個想法。有空就想,想怎樣去完善,怎樣去操作。
澎湃新聞:有沒有想過個人問題?
陳滿:隨緣。婚姻是人生大事,能找就找,有緣分就行。要找賢惠的,尊敬父母的,善良的人。
澎湃新聞:會和這個案子的受害人家聯繫嗎?
陳滿:說實在,受害人對我也有很大的幫助,出事前對我很好,我一定會去報答他,一定會去看他的家人,儘自己的力量幫他們。
澎湃新聞:有沒有特別想感謝的人?
陳滿:第一個肯定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英明領導,黨的好政策。包括最高檢、最高法,浙江省高院、省檢察院,還有為我長期奔波的律師。還有關心幫助我的同學、朋友,認識和不認識的這些人。也感謝媒體,不辭辛苦。人應該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