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華僑符明潮。 高歌 攝
1950年,符明潮出生於海南文昌,童年遷居香港,後因工作定居日本。作為瓊籍華僑,符明潮回鄉籌建小學,為當地人所稱道。2014年,符明潮成立日本海南總商會並擔任會長。2019年,年近古稀的他回鄉創業,在海口創立日式餐廳。
海南華僑遍及世界各地,文昌更是著名僑鄉,華僑華人在海南自貿港的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符明潮作為當地知名華僑,為家鄉建設做出很大貢獻。近日,符明潮接受人民網專訪。
人在海外 心在故鄉
1958年,符明潮離開文昌市昌灑鎮東泰山村,隨父母移居香港。中學畢業後,符明潮赴美國求學,獲得會計財務管理學士及碩士學位,隨後回到香港,進入香港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並於1977年被派往日本分公司,從事財務工作,從此在日本定居。
「我記得小時候爬樹,從樹上摔下來。」談到兒時在文昌生活的日子,符明潮的臉上露出輕鬆的神情。即使已經過去60餘年,這段人生最初的歲月仍然深深印刻在符明潮心裡。數十年來輾轉世界多地,鄉愁始終縈繞心間。如今回到文昌,符明潮依然會選擇住在村裡,因為那才是真正的「老家」。「我出生在文昌,我的根在這裡,我的心也一直在這裡。」
2002年,因母親年老患病,思鄉心切,符明潮帶母親返鄉居住。每每看到故鄉情景,總會勾起兒時回憶。農村出身的他,對落後的教育環境深有感觸。「農村的條件跟大城市差很多,但農村孩子也應該有好的學習環境。」正是這樣的想法,為他此後籌建小學的善舉埋下伏筆。
心繫家鄉教育事業 積極籌建鄉村小學
2004年,文昌市曾經調整學校布局,打算撤併始建於1983年的昌灑華僑小學。符明潮得知情況後,趕忙建議市教育部門不要撤併,並表示願意捐款重建。「我說,給我一年時間,我把學校蓋好。」
很快,符明潮成立「文昌市昌灑華僑小學教育基金」,並倡議日本、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其他地區的海內外熱心人士進行募捐。在諸多捐資人中,符明潮提及託尼·斯特德莫爾(Tony Stradmoor)。他住在香港,看到籌建學校的消息後,主動聯繫捐款,而在此之前他從未來過海南,也從未親眼見過學校的情況。直到2008年,斯特德莫爾才第一次來到學校,同時又捐贈了30套電腦。
「我了解這裡的情況,在這些角落,需要我們華僑華人的幫助。」經過符明潮等熱心華僑、同胞的不懈努力,共有600多名海內外熱心人士捐款近400萬元。在這些善款的幫助下,昌灑華僑小學不僅擴建新校舍,還設立了獎學金,獎勵優秀教師、優秀學生和資助家庭貧困的畢業生讀中學,使該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
符明潮在昌灑華僑小學看望師生。 高歌 攝
「很多人說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建學校也是一樣。」學校投資建成後,符明潮仍然牽腸掛肚,每年都會前來數次,了解師生近況和需求,溝通各方解決問題。
16年來,昌灑華僑小學辦學質量顯著提高。如今的學校窗明几淨,運動場、體育館、圖書室等設施齊全,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更加豐富。符明潮的心願卻不止於此,「我希望這裡不僅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也要讓他們懂得傳統禮義和做人的道理。同時,希望通過我們華僑華人在海外的經歷,培養孩子們的國際化視野。」
古稀之年回鄉創業 華僑華人助力自貿港建設
在日本生活40餘年,符明潮對日本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也看到給家鄉帶來發展的契機。2019年,符明潮選擇回鄉創業,在海口投資創辦日餐店「慄之樹」,將日本餐飲文化、服務文化帶入海南。
符明潮在海口投資的日餐店。 高歌 攝
2014年,符明潮帶頭聯繫了在日本從商的海南華僑華人,在東京成立日本海南總商會,並由他本人擔任總商會會長。符明潮說,日本海南總商會致力於促進交流與溝通,拓展海南與日本的民間文化交流,推動中日兩地經濟的發展。就在2020年12月初,符明潮作為總商會會長,組織了一場海南自貿港政策座談交流會,14個在日華僑商會參加。
「國家在經濟建設方面有許多成功經驗,也給了海南很好的機會。」自由貿易港使海南再次站上時代的風口。對此,符明潮表示,作為海南人,希望家鄉可以把握住自貿港契機,「相信家鄉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