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華僑返鄉創業:「我的心一直在文昌」

2021-01-08 金臺資訊

海南文昌華僑符明潮。 高歌 攝

1950年,符明潮出生於海南文昌,童年遷居香港,後因工作定居日本。作為瓊籍華僑,符明潮回鄉籌建小學,為當地人所稱道。2014年,符明潮成立日本海南總商會並擔任會長。2019年,年近古稀的他回鄉創業,在海口創立日式餐廳。

海南華僑遍及世界各地,文昌更是著名僑鄉,華僑華人在海南自貿港的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符明潮作為當地知名華僑,為家鄉建設做出很大貢獻。近日,符明潮接受人民網專訪。

人在海外 心在故鄉

1958年,符明潮離開文昌市昌灑鎮東泰山村,隨父母移居香港。中學畢業後,符明潮赴美國求學,獲得會計財務管理學士及碩士學位,隨後回到香港,進入香港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並於1977年被派往日本分公司,從事財務工作,從此在日本定居。

「我記得小時候爬樹,從樹上摔下來。」談到兒時在文昌生活的日子,符明潮的臉上露出輕鬆的神情。即使已經過去60餘年,這段人生最初的歲月仍然深深印刻在符明潮心裡。數十年來輾轉世界多地,鄉愁始終縈繞心間。如今回到文昌,符明潮依然會選擇住在村裡,因為那才是真正的「老家」。「我出生在文昌,我的根在這裡,我的心也一直在這裡。」

2002年,因母親年老患病,思鄉心切,符明潮帶母親返鄉居住。每每看到故鄉情景,總會勾起兒時回憶。農村出身的他,對落後的教育環境深有感觸。「農村的條件跟大城市差很多,但農村孩子也應該有好的學習環境。」正是這樣的想法,為他此後籌建小學的善舉埋下伏筆。

心繫家鄉教育事業 積極籌建鄉村小學

2004年,文昌市曾經調整學校布局,打算撤併始建於1983年的昌灑華僑小學。符明潮得知情況後,趕忙建議市教育部門不要撤併,並表示願意捐款重建。「我說,給我一年時間,我把學校蓋好。」

很快,符明潮成立「文昌市昌灑華僑小學教育基金」,並倡議日本、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其他地區的海內外熱心人士進行募捐。在諸多捐資人中,符明潮提及託尼·斯特德莫爾(Tony Stradmoor)。他住在香港,看到籌建學校的消息後,主動聯繫捐款,而在此之前他從未來過海南,也從未親眼見過學校的情況。直到2008年,斯特德莫爾才第一次來到學校,同時又捐贈了30套電腦。

「我了解這裡的情況,在這些角落,需要我們華僑華人的幫助。」經過符明潮等熱心華僑、同胞的不懈努力,共有600多名海內外熱心人士捐款近400萬元。在這些善款的幫助下,昌灑華僑小學不僅擴建新校舍,還設立了獎學金,獎勵優秀教師、優秀學生和資助家庭貧困的畢業生讀中學,使該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

符明潮在昌灑華僑小學看望師生。 高歌 攝

「很多人說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建學校也是一樣。」學校投資建成後,符明潮仍然牽腸掛肚,每年都會前來數次,了解師生近況和需求,溝通各方解決問題。

16年來,昌灑華僑小學辦學質量顯著提高。如今的學校窗明几淨,運動場、體育館、圖書室等設施齊全,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更加豐富。符明潮的心願卻不止於此,「我希望這裡不僅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也要讓他們懂得傳統禮義和做人的道理。同時,希望通過我們華僑華人在海外的經歷,培養孩子們的國際化視野。」

古稀之年回鄉創業 華僑華人助力自貿港建設

在日本生活40餘年,符明潮對日本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也看到給家鄉帶來發展的契機。2019年,符明潮選擇回鄉創業,在海口投資創辦日餐店「慄之樹」,將日本餐飲文化、服務文化帶入海南。

符明潮在海口投資的日餐店。 高歌 攝

2014年,符明潮帶頭聯繫了在日本從商的海南華僑華人,在東京成立日本海南總商會,並由他本人擔任總商會會長。符明潮說,日本海南總商會致力於促進交流與溝通,拓展海南與日本的民間文化交流,推動中日兩地經濟的發展。就在2020年12月初,符明潮作為總商會會長,組織了一場海南自貿港政策座談交流會,14個在日華僑商會參加。

「國家在經濟建設方面有許多成功經驗,也給了海南很好的機會。」自由貿易港使海南再次站上時代的風口。對此,符明潮表示,作為海南人,希望家鄉可以把握住自貿港契機,「相信家鄉一定會成功」。

相關焦點

  • 文昌:70歲僑胞返鄉創業
    1950年,符明潮出生於海南文昌,童年遷居香港,後因工作定居日本。2014年,符明潮成立日本海南總商會並擔任會長。2019年,年近古稀的他回鄉創業,在海口創立日式餐廳。海南華僑華人遍及世界各地,文昌更是著名僑鄉,華僑華人在海南自貿港的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 小拇指汽車維修 返鄉創業人群遇創業契機
    於是返鄉創業成了熱潮。  「以前是為別人打工,做好手頭上的活就好。現在自己創業會更累,操心的事情更多。」返鄉創業者蔣龍偉這樣劃分打工與創業的區別。  返鄉創業群體的湧現,或可能形成一種經濟變革。  「中國第四次創業浪潮正在形成。」
  • 青春,在鵲鄉綻放 ——東阿縣「小鎮青年」返鄉創業就業紀實
    同樣,了解到東阿優惠的創業政策,在親情的感召下,1989年出生的牛角店鎮胡坑村女大學生胡明明從濟南返回家鄉,創辦了山東明美工藝製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卡包、鑰匙包和帆布包,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吸納周邊村莊的40餘名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去年,一直在北京發展的唐林在東阿經濟開發區投資5.6億元建設了豪事達智能家居項目。
  • 務川大學生返鄉創業風生水起
    這得益於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鄒正。鄒正是該縣第一批回鄉發展產業的大學生之一,經過幾年努力,種的果園擴大到500餘畝,還帶動社區村民發展精品水果6000餘畝,帶領村民走上了致富路。鄒正的果園吸引遊客前來採摘近年來,務川自治縣大力實施「引鳳還巢」「圓夢計劃」「人才工程」等大學生回鄉創業工程,在資金、場地、技術、服務等扶持政策方面大開方便之門,鼓勵務川籍學子和有志青年人才回鄉幹事創業,大學生創業風生水起。該縣浞水鎮長江社區何林宇,畢業於江西泰豪動漫學院,一直在貴陽生活。
  • 文昌龍樓:航天帶出小康村(我的僑鄉·我的家(11))
    7月30日,距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7公裡的龍樓鎮海邊村民宿,依舊滿房,航天發燒友們、遊客們坐在觀海的露臺上喝著椰子水,享受這片星辰大海的愜意。僑鄉文昌,因航天之城這張靚麗的新名片,備受關注。這裡既是散布在全球的120多萬華僑的故鄉,也是中國第四座航天之城,擁有唯一的濱海發射場。近年來,航天給文昌龍樓鎮帶出了一個個小康村。
  • 返鄉創業青年王宸,當起現代化養殖「豬倌」
    2020-12-28 15:22:16 來源: 成武融媒 舉報   近年來,我縣積極鼓勵青年返鄉創業
  • 文昌:航天之城,魅力僑鄉
    2020年年初,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建設正式啟動。1.8萬畝的濱海沃土內,藍圖已經擘畫。文昌計劃分三步打造千億級航天科技產業城:建設文昌航天超算中心;依託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打造文昌航天智慧產業園;建成航天智慧新城,將文昌打造成為「新時代智慧城市先行示範區」。
  • 年輕人紛紛離開大城市,返鄉創業成為潮流,如何才能確保賺錢?
    之前就有很多人曾經說過,現在的年輕人在大城市裡面活得實在是太辛苦了,因為超級高的房價讓這些年輕人哪怕是奮鬥到了三四十歲,可能還是存貨首付,那麼就只能讓父母掏錢來買房子,所以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開始嚮往著比較舒適的生活紛紛開始離開北上廣,回到老家,但是在老家的資源是比較閉塞的,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南皋鄉太平村致富帶頭人莫小富:大學返鄉創業...
    莫小富蛋雞養殖基地一角我叫莫小富,是南皋鄉太平村的一個返鄉創業大學生。2009年大學畢業後,因家庭貧困我選擇了外出打工。在打工過程中,了解到了蛋雞養殖的廣闊市場前景,於是便辭職返鄉開辦起自己的蛋雞養殖場。回到農村,是夢想的追尋,也是創業嘗試。
  • 男生錄取北大騎馬戴紅花返鄉,文昌格局興旺
    蔣僑騎馬戴大紅花返鄉,前頭後尾還跟著車隊,不少路過的村民駐足圍觀。據田心村村委會工作人員蔣保榮介紹,每逢村裡孩子考上本科,村裡人都會給舉辦類似的慶祝活動,為的就是激勵學生努力考學。 在神話中,文昌星君掌管著天下的功名、祿位大權。所以,文昌星成為文人崇拜的星座,人們為了祈求文昌星君的保佑、多得功名、人才而興建文昌塔。
  • 文昌房價一直在漲,到底有何魅力?
    來海南買房的人很多,三亞和海口的房產資源近幾年也是越來越稀缺,周邊城市的房產發展開始崛起,房價一直上漲,其中就包括文昌的房地產,那麼文昌這座城市到底有何魅力呢?海南文昌房價升值嗎為啥海南文昌房價一直漲?1、雖然全國性的房價有下降的趨勢,海南也在限購中,但文昌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再加上其全國後花園和冬季旅遊度假聖地,所以文昌的房價還在漲。
  • 2020「感動文昌」十大人物
    文昌華僑陳明謙全心回饋故裡 心系教育發展「1984年我第一次踏足海南島,當時這裡還比較落後。但現在不一樣了,海南發展日新月異,進入了『快速道』。我們瓊籍華僑更應該思考能為海南做些什麼事。」12月29日,筆者通過電話聯繫到了年過六旬的文昌華僑陳明謙,老人言辭之真摯讓人感動。陳明謙現定居於香港。
  • 海南文昌符家宅,帶我「穿越」回到100年前,歲月讓人感嘆!
    今天和雅倫一起繼續暢遊文昌!文昌符家宅是一座建築典範也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者愜意的午後,我走進文昌頭苑的松樹村,推開了文昌符家宅的木門,也步入了100年前的世界,這會是一場怎樣的「穿越」?符家宅位於頭苑的松樹村,所以也得名松樹大屋。它由華僑富商符家三兄弟出資於1915年開始建造,歷時3年建成,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
  • 270餘件文物講述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行遠同夢
    相冊、手稿、手錶、相機、咖啡壺、派克筆、手提箱、打字機、日記本……這些老物件則以另一種形式記錄下奮鬥在平凡崗位上的華僑華人事跡。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行遠同夢——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30日亮相,系統回顧展示華僑華人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展示華僑華人為推進祖(籍)國和平統一大業付出的巨大努力。
  • 桐城文昌街道:返鄉青年電商「淘」出致富路
    在桐城市文昌街道官橋村先進組,一座樟樹掩映的包裝車間裡,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正忙碌著分撿貨物、打包、貼訂單等,儘管時值寒冬,但他的額頭卻浸滿了細細的汗珠。  這名年輕人叫汪海根,憨厚實誠的臉上總是帶著陽光爽朗的笑。看到有人來訪,汪海根停下手中工作,十分熱情地迎了上來。
  • 追夢中華·魅力僑鄉行|文昌:航天帶出小康村
    7月30日,距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7公裡的龍樓鎮海邊村民宿,依舊滿房,航天發燒友們、遊客們坐在觀海的露臺上喝著椰子水,享受這片星辰大海的愜意。 僑鄉文昌,因航天之城這張靚麗的新名片,備受關注。這裡既是散布在全球的120多萬華僑的故鄉,也是中國第四座航天之城,擁有唯一的濱海發射場。近年來,航天給文昌龍樓鎮帶出了一個個小康村。
  • 僑鄉文昌百年「雞飯店」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海南文昌8月11日電 題:僑鄉文昌百年「雞飯店」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當時文昌最繁華的就是這裡了。93歲老阿婆韓英蘭精神矍鑠,坐在街道旁家門口的石凳上指著飯店方向說:「上世紀40年代,爺爺在街上創辦了『毓葵雞飯店』,文昌雞飯是招牌菜,生意好得不得了。」  海南著名僑鄉文昌文南老街近期整體改造完工再現古舊「南洋風」,記者日前前往一探,尋找發源於老街的百年文昌雞飯店。  文昌市有120多萬華僑分布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海南人的地方就有海南雞飯。
  • 2020年「感動文昌」十大人物【附事跡簡介】
    文昌消防支隊 華僑陳明謙 全心回饋故裡 心系教育發展 時間回到2003年,時年65歲的雲凰從文昌中學退休後,在一次聚會上偶然發現不少海南華僑的後代們對海南話知之甚少,他便萌生了傳播海南話的想法。 恰逢當時新加坡海南會館邀請雲凰到新加坡為海外鄉親們教授海南話。「講課,我信手拈來,但講海南話課,我毫無經驗!」到實戰時,雲凰才意識到,要上好這些課,困難重重。
  • 70歲創業最牛4人:他年逾80,他是首富,她從千萬富豪淪為階下囚
    但70歲,已經是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年齡,選擇創業,則不一樣,或背後有讓人唏噓的辛酸,或心懷讓人敬佩的夢想。外界最熟悉的是一代煙王褚時健。 今天,龍溪不講褚時健,而講其他4位70歲後選擇創業的人的故事,他們代表著4種不同的類型。
  • 25歲身家近200萬元 溫泉小夥回鄉創業發「水」財
    大學剛畢業,白領抑或是繼續上學深造……  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是新疆溫泉縣的返鄉創業大學生馬亞偉,今年25歲的他已經在家鄉成立了一家礦泉水生產公司,創業三年來身家近200萬元。  2017年,馬亞偉從內地城市回到家鄉溫泉縣這個邊境小城,帶著夢想開始創業,儘管在創業路上遇到不少困難,但在溫泉縣返鄉創業政策的扶持下,他度過了最艱難時刻,打拼出了自己的天地,面對未來,他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