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小夫妻遭遇春節小尷尬 團圓飯到底去誰家吃?

2020-11-30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現在的80後小夫妻大多是獨生子女,於是,每逢過年過節都要糾結一下:到底去誰家吃團圓飯?去了一邊就冷落了另一邊,如何平衡雙方父母?這是一個長期困擾,每逢節日就出現一次。記者在採訪中遇到了以下幾種情況。

  中午晚上錯開吃

  在市區一家國有企業上班的顧先生結婚已經有兩年,每一年過年過節都煩心去誰家吃飯的問題。去老婆娘家吧,自己家就剩下父母和年逾80的老奶奶,一家子老人冷冷清清的;去自己家吧,老丈人去世之後,丈母娘每逢過年過節就只能去自己姐妹家湊熱鬧,一個人更顯得形單影隻。

  「我們兩夫妻倒是想在外面酒樓擺酒,把兩家合在一起吃,但無奈奶奶腿腳不便,這個想法便顯得不合實際。」昨天晚上,母親又打電話來,詢問顧先生是不是要和丈母娘家商量一下時間,中午晚上錯開擺酒。「目前來說也只能先這樣處理了,晚上我們吃完飯再去接丈母娘回我們婚房。大年初一可以第一個給丈母娘拜年」。

  四點七點趕場吃

  1984年出生的潘女士也是結婚不久,遭遇了同樣的問題。因為都是獨生子女,雙方都希望除夕晚上能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不過兩家住得比較近,雙方父母最後都做出了讓步:男方家下午四點開飯,兩夫妻先去男方家吃個小半飽,也算團聚了一下;女方家晚上七點開飯,兩夫妻再趕第二輪,在丈母娘家喝酒、看春晚。

  「總的來說,老公這邊做得讓步比較大,讓我可以在自己娘家安安心心住一晚上。」潘女士說,雖然趕場比較累,但比起其他朋友同事家裡要分開兩天擺酒,這樣的安排已經令她很滿意了。

  家在兩地輪流拜年

  在市區某機關單位上班的王女士愛人是蒼南人。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每到過年過節,王女士都要先考慮陪丈夫回蒼南。「畢竟那邊比較遠,蒼南還有爺爺奶奶在,要先考慮他們。」但王女士也表示,心裡的遺憾和落差總是有的:自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現在嫁了人生了寶寶,本來應該是人丁更旺了,但沒想到過年過節了反而讓家裡更加冷清。今年過春節,小兩口也已經做好打算去蒼南,在那邊拜年直到初三才回市區。「只能是輪流著拜年啦!先搞定一邊,再搞定另一邊。」王女士說。

  (記者 章瑚)

相關焦點

  • 春節還能回家嗎?多地密集通知!今年還能吃到團圓飯嗎?
    近日,北京市、上海市、甘肅、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河北省等地依次傳出」春節假期不必要不回鄉」的建議。新春佳節一部分地域防疫通告01原地新年,不必要不回鄉如須經回鄉,低風險性地域應持 7 日內檢測呈陰性證實,中高危地域應持 24 鐘頭內檢測呈陰性證實,提早向小區或企業上報。
  • 濃濃的年味 六安80後小夥沈志敏手繪漫畫走紅網絡
    充滿徽州年味的貼春聯圖、動感十足的舞龍舞獅圖、歡快溫馨的春節掃塵圖……春節期間,六安市「80」後小夥沈志敏的一組手繪年味漫畫」沈志敏介紹,這組走紅的手繪年味漫畫一共五幅,分別是《財神爺拜年》《貼春聯》《舞龍獅》《掃塵圖》《團圓飯》,目前部分作品已在《中國郵政報》上發表。  看到這些手繪年味漫畫五連圖,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仿佛看到了與家人團圓,熱鬧出門拜年的時光。在沈志敏的電腦上,記者見到了每幅漫畫從最初構思,到最終成稿的過程。「這五幅漫畫,你最滿意的是哪一幅?」記者問。 「《貼春聯》!
  • 廣州日報數字報- 春節中秋「攢」一起 這頓團圓飯更熱鬧
    廣州人過節喜歡到餐廳聚餐,尤其是春節和中秋兩大傳統節日,更要吃上一頓「勁」的。今年春節由於疫情關係,許多家庭取消原定的聚餐計劃,積壓已久的聚餐需求在中秋節井噴。恰逢今年中秋佳節與國慶長假相逢,「雙節」疊加進一步推高餐飲消費潮。昨日,記者走訪多家食肆,見到用餐場面熱烈,儘管人流增加,但餐廳的防疫措施仍舊到位。
  • 春節為什麼要吃年夜飯 春節吃年夜飯的寓意
    在除夕的晚上,我們不僅要守歲,還要吃年夜飯。那麼,春節為什麼要吃年夜飯呢?春節吃年夜飯有什麼寓意呢?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為什麼要吃年夜飯  年夜飯,又叫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指的是一年最後一年裡的最後一頓晚餐
  • 【湖南】鍾愛群| 團圓飯(隨筆)
    鍾愛群 團圓飯是民間最盛行的一種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我們鄉下,是十分看重團圓飯的,顧名思義,這是慶賀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喜慶時刻。 就現代人而言,過了春節,一家人中,有的仍在老家作田種土,辛勤耕耘,勞動致富;有的遠走高飛,或是出外工作,或是出外打工,或是開廠辦企業;有的外出讀大學或中專、或高中。各奔前程,各散四方,甚至出國,一年難得回一次家。
  • 除夕當天的團圓飯與年夜飯究竟有何異同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那頓團圓飯和年夜飯。全家人在鞭炮聲中圍坐在擺滿美食的桌旁吃飯喝酒,一家大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歡笑和對來年的美好憧憬,在歡樂與喜慶的氣氛中共同辭舊迎新。
  • 品讀:我是80後,今年40歲了!
    導讀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除了花式催婚、催生、問薪水、問職位的諸多添堵問題外,對於70後、80後、90
  • 80後小夫妻發明「家務籤」 家務活誰做抽籤決定
    發明「家務籤」幹活不打賴  80後小夫妻收拾家務都有什麼方法?請父母幫忙、僱保姆,甚至有人求助於擲色子,可家住沙園街的這對小夫妻,則發明了「家務籤」,抽籤決定幹啥家務活。  「最近你倆不再為誰幹家務而吵架了?
  • 在農村串門不能隨便串,這三種情況下不能去,去了人家嫌晦氣
    相信大家都知道農村人是非常熱情的,而且家家離得都非常近,所以經常會去親戚家鄰居家串個門,講講話什麼的,聯絡聯絡感情,春節剛過去,相信很多人都去親戚家串門了吧。雖然有些是封建迷信,但是有些是對為人處世還是很有用的,但是大家都漸漸遺忘了,今天小編就來講一下去串門的習俗,有幾種情況下是不能去串門的,雖然主人嘴上不說,但是心裡是避諱的。第一種:對方家裡有坐月子的女人這個習俗在農村是很常見的,有的人可能在想,親戚剛生完孩子,去探望一下很正常的。
  • 和平精英2020年鞭炮獲取攻略 和隊友一起吃團圓飯
    和平精英2020年鞭炮是春節限時活動的一個特殊道具,主要用於迎春廣場,通過投擲一定數量的鞭炮可以獲得各種物資獎勵,現在就為大家整理出來了新春鞭炮獲取攻略,一起來看看如何快速刷鞭炮道具吧
  • 過年團圓飯,分享3道如意菜,寓意是團團圓圓,「節節高」
    在中國,見面第一句就是「吃了嗎?」。在民以食為天的環境影響下,「吃」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節假日最為主要活動。尤其是在春節,一家人一起圍著冒著熱氣的桌子,老人小孩其樂融融,濃鬱的飯菜香味中,一股喜慶熱鬧勁兒擁抱著滿帶笑容的人,回家吃家鄉菜也成為了中國過年的最大特點。
  • 春節刻畫時代年輪:不同年代人心裡的中國年
    王迎九出生在1960年代,關於年輕時候的春節,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家裡的年貨。「每到臘月二十六左右,家裡都會炸雞塊、炸油條、炸丸子、蒸棗花饅頭。」王迎九說,年輕時住在農村,靠種地養家,快到春節的時候家裡就從麥屯裡挖兩袋子麥子去磨麵,為置辦春節的食品做準備。「那個時候都是自家的麥子磨的面,雖然不是很白,但沒有任何添加劑,吃上去很勁道。」王迎九笑著說。
  • 90後小夫妻「結婚證」網絡走紅,網友:幾生幾世才會修來這緣分
    ,真的是非常的尷尬,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同名都是非常尷尬地,也可能會出現意料之外的一些浪漫和小驚喜。90後小夫妻「結婚證」網絡走紅,網友:幾生幾世才會修來這緣分一對夫妻因為領結婚證在網絡走紅,網友們也都紛紛評論孩子以後應該取什麼名字呢,伊對新人到民政局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的年紀有一點大了,以為是自己看錯了呢,兩個人的名字卻都叫李秋怡,為此還特意的分別詢問了兩個人的名字女孩然後微笑著說你沒有看錯,我們兩個人就是同名。
  • 香港的春節:吃團年飯派利是觀舞龍舞獅
    年三十,除夕夜,香港人與別地華人一樣,會全家團圓一起吃年夜飯,稱其為「團年」,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都一起吃,而且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開動,還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家人擺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徵團圓的年夜飯尤其重要。
  • 2019豬年春節 萬億消費都去哪了?
    中國日報網2月11日電(曹原青)春節黃金周稍縱即逝。短短7天的小長假裡,人們的消費破萬億!國家商務部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8.5%。那麼這萬億消費都去哪了?我們也來盤點盤點。
  • 看燈會、吃團圓飯、送祝福來看孩子們眼中的春節
    買新衣、吃湯圓、寫春聯、放煙花,小朋友們在父母的幫助下一起做個團圓飯……陪伴、分享、歡慶,通過一點一滴的實踐,真正學習傳統習俗,培養孩子的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今年春節上傳作品11萬件今年的活動分為三大欄目:一是新年景象,結合家鄉傳統習俗,用照片記錄下一家人喜氣洋洋過春節的場景上傳;二是新年味道,拍下年夜飯菜,或參與製作年夜飯菜的場照片山上傳;三是新年祝福,小朋友們給親朋好友或師長送上祝福的話語,親筆書寫後拍照上傳。
  • 日照人中秋團圓飯大比拼!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
    平日裡,家人朋友生活忙碌,難得見面,春節又遙遙無期,於是就在中秋時,各自從遠方趕回來一起過節。南宋詞人辛棄疾有詞云:「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畢竟,團圓才是這個節日裡最美好的人間情味。,現在為了減肥,是有的吃卻不敢吃,哈哈。
  • 50、60、70、80年代春節老照片,簡單而珍貴的年味丨可讀
    ▼ 1950年,北京過了新中國的第一個春節,那年毛主席年畫非常受歡迎。▼ 有點文化的人,就幫大家寫春聯,雖然不是什麼書法家,但一筆一畫地也毫不含糊!這樣的春聯,極受大家的熱捧。▼ 除夕之夜,家人團圓,守歲圍爐,溫情四溢。下面是1953年春節,天津一家人吃團圓飯的場景。
  • 2020春節印象|年,在悄悄地的變臉
    2020春節印象|年,在悄悄地的變臉白來勤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節不同。如今,過年的變化讓人說不盡,道不完。今年春節回到鄉下,聽父老鄉親們根據自身的感受談從改革開放前後到如今這些年過年的變化,令人感受頗深。
  • 我的蛙春節去了香港,還給我帶回來幾張寫真!
    譯:你的青蛙去香港旅行了新春到,全仔發現家裡的蛙蛙去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