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接種疫苗後神情十分痛苦!美國總統繼位順序科普貼!

2021-01-12 騰訊網

美東時間1月11號,拜登接種第二劑疫苗後胳膊有所不適,稍後恢復正常後發表演講,假如拜登健康狀況不足以支撐到其上任,那麼該由誰來接任呢?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美國的總統繼位順序,歡迎大家關注+評論。

繼位順序:

根據1947年通過的《總統繼任法案》(Presidential Succession Act of 1947),總統一旦離開其職務,將由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及主要內閣成員依以下的順位依序遞補,而內閣的排名順序基本上以內閣職務的成立時間為準。由於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必須是由自然產生的美國公民(出生時即是美國公民,通常指生於美國,或者出生時父母雙方皆是美國公民)的人出任,因此繼任順序成員中若有歸化美籍者時,將會自動跳過順位到下一位。

除了前三位,原則上是按照各部設立的先後排名。這個序列是根據1947年制定《總統繼任法》排定的。目前駱家輝已經宣誓接任駐華大使,他原來擔任的商務部長位置暫時空缺,所以實際上商務部長以下的繼任順序都提前了一個名次。要等到新的商務部長確認,才會恢復上面列表的排名。同一個道理,如果這個序列裡面任何一個人不符合擔任總統的憲法條件(美國出生,35歲以上,在美國居住至少14年),則會將其跳過,下面的人排名自動提前。

1947年的總統繼任法是美國憲法與其後相關法律的延續。

美國憲法本身對總統繼任的規定十分簡單,僅僅說:「當總統被解除職務,或過世、辭職,或不能履行其權力和職責,此等權力和職責將移交給副總統……直至其恢復履行權力和職責的能力,或選出一位總統為止。」當時對這一條款最大的爭議是:究竟副總統繼任就成為總統,還是僅僅代行總統職權,也就是所謂「代理總統」。實際上首次出現這個問題是1841年,哈裡森總統病逝、副總統泰勒接任。儘管政界對手稱其為代理總統,泰勒卻堅持認為,因為他履行了總統的就職宣誓,所以自己是名副其實的總統。

憲法只規定了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履行其職權,於是問題就來了:如果總統和副總統同時缺位怎麼辦?1792年召開的第二屆國會在3月1日通過法案,彌補憲法中總統選舉辦法的缺陷,同時加進了兩款當總統和副總統同時缺位時的應對辦法:由參議院臨時議長代行總統職權。如果參議院臨時議長也沒有,就輪到眾議院議長。

出現這種情況時,該法案規定在當年舉行總統特別大選,日期是當時法定的大選日,即12月的第一個星期三。而且規定在大選日之前的34天就必須將此事通知各州,還至少在每州一家報紙上刊登這一消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時距離當年的大選日已經不到34天,同時缺位的總統副總統任期超過次年3月3日,則將特別大選推遲到次年12月舉行。注意該法案指定國務卿為發布特別大選通知的官員,可見國務卿在行政當局裡的重要地位。

1792年制定的總統繼位辦法從未實行過。但是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總統由副總統替補之後,副總統位置空缺的情況。如果在那些個空檔期繼任的總統也出了問題,就有可能要動用這個法律條款,其中有兩次很玄。一次還是那位泰勒總統。在接替哈裡森擔任總統後的第三年,海軍向總統展示新造的三桅船普林斯頓號,在波託馬克河上演習,結果艦首炮後膛炸裂,當場炸死國務卿、海軍部長等人,包括泰勒的準嶽丈,泰勒自己僥倖逃過一劫。還有一次是林肯被刺後繼任的安德魯 詹森,他被眾議院彈劾(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但是參議院免除其總統職務的表決結果是35比19,差一票沒有達到三分之二多數,詹森才得以做完他不到4年的任期。

1792年的總統繼位法制定的依據,部分源於參眾兩院成員與總統一樣,都是以民選為基礎產生的。但是人們後來發現,國務卿在人民當中的威望實際上遠遠超過國會領袖。到19世紀後期,美國一共有6位前國務卿競選總統成功,而有權繼任的國會領袖只有1位後來靠選舉當上總統。這就促成了1886年的總統繼任法。

1886年的總統繼位法取消了國會領袖的繼位資格,將其讓給了內閣成員,而且規定以該部門設立的先後排列順序,自然國務卿就排在了第一位。

現在實行的1947年總統繼位法是在羅斯福病逝、杜魯門接任後由杜魯門推動國會制定的。它恢復了1792年將參議院臨時議長和眾議院議長列為總統繼任人的規定,但是將兩人的位置掉了一個個兒。同時採納了1886年總統繼位法將內閣成員納入繼位序列的做法,唯一的例外是將剛剛成立的國防部的部長排名提前到第6位。國防部長地位重要當然是主要原因,技術上也有說得過去的理由:國防部是二戰後由戰爭部與海軍部合併而成,雖然戰爭部多次設立又取消,但是歷史上最早的戰爭部就是在財政部之後設立的。

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設立了國土安全部。很多人認為該部的地位很重要,因此國會曾經考慮過將其部長在總統繼任序列提前到司法部長之後,但是法案未能提交國會表決。

1967年生效的憲法第25修正案最終解決了當年泰勒繼任時的爭論,即副總統繼位後究竟是名副其實的總統還是代理總統的問題:如果總統是過世或辭職,副總統繼任總統;如果是因故暫時不能視事,則繼位的副總統是代理總統,一旦總統有能力恢復工作,副總統得讓出位子。修正案對代理總統的實施程序、出現爭執時的處理辦法也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同時該修正案還彌補了憲法和總統繼位法沒有涉及副總統缺位時如何應付的缺陷,規定如果副總統缺位的話,由總統提名、參眾兩院各以多數通過任命一位新的副總統。

相關焦點

  • 拜登警告:美國總統川普誇大了疫苗數量,群體免疫結論還早著呢
    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稱,自從上周開始免疫接種以來,已有多人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但是還被稱為是「日常反應」。「快速發展的過敏反應可能危及生命。但是可以用腎上腺素等藥物迅速停止。」美國一名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在紐約經歷了「嚴重的過敏反應」。
  • 【美媒:拜登公開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據《國會山報》剛剛消息,為...
    文 / 夏洛特2021-01-12 06:14:41來源:FX168 【美媒:拜登公開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據《國會山報》剛剛消息,為提高公眾對疫苗接種信心,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1月11日在德拉瓦州克裡斯蒂安娜醫院醫院(Christian
  • 有疫苗也救不了美國?拜登擔心的事發生了,福奇實話道破美國實情
    尤其是美國與印度,這些確診人數比較多的國家,單日的確診人數甚至已經達到了上萬人,照這樣的趨勢下去,很快新冠疫情將會面臨一次大爆發。最關鍵的是,現在美國以及印度這些國家,根本沒有研究新冠疫苗的頭緒。雖然中國在疫苗方面進展比較快,但是畢竟資源有限,僅靠中國一己之力,也沒有可能力挽狂瀾。
  • 方舟子:處理疫苗接種信任危機的「美國經驗」
    不能因被誇大的問題疫苗危害而因噎廢食兒童疫苗常規接種次數很多,如果不是定居海外,就要為此攜家帶口頻繁跨境旅行。何況疫苗接種並不便宜。以美國為例,平均一劑疫苗的費用是150美元,美國居民有政府或醫保買單,外國人就要自費了。其實此次疫苗問題的危害,是被某些媒體、「專家」誇大甚至歪曲了。
  • 為加速接種「不擇手段」,美政府考慮疫苗只打一針,負責人:療效相同...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官員3日表示,為了加快新冠疫苗的推廣速度,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向某些人提供劑量減半的莫德納公司(Moderna)新冠疫苗。而要想達到95%的預防效果,Moderna的疫苗需要注射兩次。
  • ...1.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11月26日表示,如果拜登被選舉人團...
    市場早班車:川普:選舉人團投拜登我就離任 川普:新冠疫苗下周將開始交付一、市場走勢金價周四小幅上漲,全球新增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激增,令人對經濟快速復甦產生疑慮,並增強了黃金的避險吸引力。現貨黃金收報1808.05美元/盎司。
  • 拜登被確認下一任美國總統,市場關注四大變化,準備迎接2000美元...
    美國國會當地時間周四清晨(北京時間周四,1月8日晚間)正式承認喬·拜登為下一屆美國總統,從而為現任總統川普挑戰選舉結果但一直失敗的兩個月畫上了句號。這種挑戰行為最終演變成了在國會開會認證總統選舉結果的過程中,在國會大廈發生的暴力事件。民主黨人將控制美國參議院、眾議院和白宮,為拜登實現其立法議程、重塑美國經濟鋪平道路。
  • 拜登對美國人做出重要承諾,將在上任100天內,接種1億劑新冠疫苗
    據海外網1月15日報導,綜合《華爾街日報》、CNBC等多家媒體消息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4日發表講話,宣布將推出一項1.9萬億美元的紓解疫情和提振經濟的計劃,以加速新冠疫苗研發,並向個人、州、地方政府和長期承擔經濟壓力的企業提供財政支援。
  • 為什麼我不接受拜登成為總統?- 美國前議長發聲
    金裡奇是共和黨元老,曾競選美國總統,一度官居眾議院議長(總統若意外去世,眾議院議長排第二順位,僅次於副總統。目前美國眾議院議長是佩洛西)。人走茶涼,最近』自己人『紛紛與川普劃分界限,連共和黨老大哥麥康奈爾都承認了拜登當選。金裡奇的這篇文章在美國掀起了極大討論,算得上少有的『挺川』聲音。
  • 全球40國開啟疫苗接種賽:美國279萬人接種,英國60萬,中國呢?
    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新冠疫苗被視為救世主,為結束這場疫情帶來希望的曙光,為此這一年裡各國藥企爭分奪秒攻克疫苗研發難題,終於俄羅斯疫苗、美國疫苗、德國疫苗、英國疫苗、中國疫苗也陸續獲批上市。那麼疫苗出爐後,各國疫苗接種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本文帶大家一探究竟。40餘國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情況如何?
  • 惡狗咬了陶醫生還吠:你嘴上支持國產疫苗,身體卻要接種美國疫苗
    收入於話題#COVID疫苗科普編輯有一個人,去了美國,就變成了專咬中國的惡狗,它的本名是方是民,現在變成了方狗。12月27日,它又又又來咬我啦,它邊咬邊吠吠:陶黎納這個偽科學騙子口口聲聲說支持國產疫苗,說國產疫苗比美國成熟,誰敢質疑國產疫苗就說誰是「恨國黨」,現在卻說他要用美國疫苗,找的理由是「願意吃螃蟹嘗試」。美國疫苗已做完三期臨床試驗,一兩百萬人已接種,還需要他來嘗試?就像螃蟹已成美味,他卻做冒死吃螃蟹狀,不是騙子是什麼?
  • 東方智庫丨淵思寂慮:拜登上任後的美國
    (圖片來源:新華社)拜登執政後,美國會變嗎?這是眾多人的發問和期待,但答案是複雜的,現實更是殘酷的。可以預料,拜登執政之後,美國會有所改變,拜登曾兩次競選總統失敗,此次終於如願以償。作為美國資深政治家,拜登無疑對美國的治理和內政外交政策有自己的主張和謀劃,也必定會凸顯拜登色彩,並力圖留下其政治遺產。因此,拜登將會以自己的理念主張努力改變美國,對此不必懷疑。
  • 美國前議長紐特·金裡奇:為什麼我不接受拜登成為總統?
    導讀觀察者網按:本文2020年12月21日首發於《華盛頓時報》,作者紐特·金裡奇是共和黨元老,曾競選美國總統,一度擔任眾議院議長。在「佔領國會山」事件後,共和黨人不得不紛紛與川普劃清界限,但回顧事件前共和黨「大佬」的聲音,才能夠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雙方分歧之深,絕不是把川普作為「祭品」,就能彌合的。
  • 拜登:上任第一天,我要做件事
    當地時間3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透露了自己上任第一天的計劃——要求美國民眾戴口罩100天。CNN稱,這是一個顯示出他對疫情的態度與川普截然不同的信號。 拜登(資料圖) 拜登當天在接受CNN記者傑克·塔珀採訪時表示,自己將於1月20日就職日當天向美國人民提出要求。「就職第一天,我就會要求公眾戴100天口罩。
  • 美國最大「敵人」浮出水面,拜登嚴厲警告:最黑暗的日子還在後頭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暫時告一段落,然而,就在民眾鬆了一口氣時,美國最大的「敵人」終於浮出水面,12月22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發出嚴厲警告:最黑暗的日子還在後頭!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12月22日於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發表講話,講話中,拜登聲稱「抗疫戰鬥最黑暗的日子還在我們後頭」,並呼籲美國人做好抗疫的戰鬥準備。在講話中,拜登還稱讚了國會通過的9000億美元的新冠紓困法案。他還承諾將對因(新冠引起的)經濟動蕩而失業的美國人和關閉的小企業進行救助,包括確保失業者不會出現食物短缺或被逐出「家門」。
  • 美國總統拜登的13大謊言|美國總統|川普|美國總統選舉|拜登
    來源:思想地圖(ID:sixiangditu)今年這次美國大選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選情更是撲朔迷離,川普不停的在推特指控拜登和民主黨作弊,共和黨團隊也提出多起訴訟。那麼拜登和民主黨到底有多少謊言?有沒有作弊?川普還能翻盤嗎?本文就來梳理梳理最能引起大眾關注的拜登總統的12大謊言。最深入的分析在後半篇。
  • 外媒:川普、彭斯等高官14日起將獲得新冠疫苗
    路透社資料圖海外網12月14日電 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彭斯和其他美國高級官員將從當地時間14日起獲得剛剛獲得批准的新冠疫苗路透社稱,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是否會立即接種疫苗,因為他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此外,也不清楚當選總統拜登和副總統哈裡斯以及拜登過渡團隊的其他成員是否會接種疫苗。據CNN及《紐約時報》13日報導,有白宮官員和知情人士透露,白宮的高級官員將成為首批美國新冠疫苗的接種者,早於一般公眾。
  • 普京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拜登確認當選後首先感謝的是「草根」
    俄羅斯衛星網剛剛消息稱,克裡姆林宮表示,俄總統普京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普京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延伸閱讀:拜登獲過半選舉人團票贏得大選,首先感謝的是「草根」據美聯社消息,當地時間14日,美國選舉人團的538名選舉人按各州選舉結果進行投票,確認了喬·拜登在11月舉行的各州選舉中的勝利。由於現任總統唐納·川普一直拒絕承認其失利,使原本「例行公事」的選舉人投票在今年顯得格外重要。
  • 疫苗專家死於非命,美國難辭其咎!
    疫苗專家死於非命,美國難辭其咎!分析認為,美國或許是這起案件中的重要嫌疑犯,畢竟美俄兩國之間的矛盾人盡皆知。從軍事實力上看,美國和俄羅斯幾乎不是不相上下的,兩國強大的國防力量成為彼此最為忌憚的地方,加之普京總統向來不吃川普霸權主義那一套,這讓兩國關係更加緊張。此次新冠病毒的爆發,讓美俄雙方均遭受了嚴重打擊,但是俄方率先研發出新冠疫苗這讓美國十分眼紅,尤其是俄羅斯的衛星-V疫苗在各方面性能上完全能吊打美國輝瑞疫苗。
  • 美國疫苗接種遇阻:醫護人員對疫苗望而卻步 謠言四起
    在美國,人們翹首以待的針對新冠狀病毒的疫苗接種活動正遭遇一種意想不到的阻力:令人驚訝的是,親眼目睹了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和苦難的醫護人員拒絕注射疫苗。 據美聯社報導,這種情況發生在療養院,在較小程度上也發生在醫院,醫護人員表達了對以創紀錄速度開發的疫苗副作用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