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基本功是學武入門的第一關。現實中,人們往往忽視基本功訓練,寧願在動作招式上花大功夫,而不願進行基本功練習,沒有充分認識到基本功在武術中的重要性。同時,習練基本功是件枯燥無味、極其艱苦的「差事」,故而人們多知難而退走所謂的「捷徑」,直接學習套路,這些亦是錯誤的認識和做法。
其實,基本功的重要作用有許多:
1.通過基本功訓練,可避免和減小傷害事故的發生,延長運動壽命。
2.能夠較快、有效地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協調性,為進一步學習和提高武術技術技能奠定牢固的基礎。
3.通過習練基本功,能提高動作質量,形成正確、標準的動力定型,做到精神飽滿、氣力順達,內外協調一致,為武術訓練提供必要的條件。
一、手型
武術中的手型有很多,常用的基本手型有拳、掌、爪、鉤四種。
1.拳:四指併攏伸直,然後向內屈卷緊握,大拇指扣壓在食、中指的第二指節上。拳分拳眼、拳面、拳背、拳心和拳輪五個部位(圖1)。
要求:拳要握緊、握實,拳面要平,腕要挺直。
2.掌:四指併攏伸直,大拇指一、二指節屈曲,緊貼於虎口部位。掌分掌心、掌背、掌指、掌根和掌外沿
(圖2)。
要求:手指並緊,大拇指緊扣虎口處。
3.爪:又有虎爪、鷹爪之分。
虎爪:五指伸直分開,然後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一、二指節屈曲內扣,大拇指也微曲內扣,虎口撐圓
(圖3)。
要求:五指用力,爪心含空,以意行氣,力達爪尖。
鷹爪: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靠攏並微屈內扣,大拇指第一指關節內扣,虎口撐圓(圖4)。
要求:四指並緊,手指內扣,力達爪尖。
4.鉤:五指略屈併攏,大拇指指肚與其它四指指肚捏合在一起(圖5)。鉤分鉤頂和鉤尖兩部分。
要求:屈腕捏合,鉤指要緊,力在鉤尖。
二、步型
步型是武術演練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通過步型練習,不僅增進腿部的肌肉力量及出腿的爆發力和速度,而且可提高重心的穩固性和步法的靈活性,在散打中也有攻守進退敏捷、圓活之作用。下面介紹幾種常用之步型:
1.馬步:兩腳左右開立(距離約為三腳長),兩腳掌平行著地,足尖朝前,屈膝下蹲,膝蓋不超過足尖,大腿接近水平。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之間,兩足跟外展,身體正直,頭微上頂,眼視前方(圖6)。
要求:開胯圓檔,膝展腿平,挺胸塌腰。
2.弓步:兩腳前後開立(前腳跟與後腳尖距離約四腳長),前腿屈膝半蹲接近水平,足尖朝前並微內扣,膝與足尖垂直,腳掌著地;後腿挺膝蹬直,足尖外撇45度,兩腳掌全著地,身體正直向前(圖7)。
要點:前腿弓,後腿繃,挺胸抬頭勿晃動。
3.僕步:一腿屈曲下蹲,大小腿靠緊,臀部接近小腿,足尖外撇45度,膝外展;另一腿挺直側伸,足尖裡扣;身體中正略微前傾;雙目向僕腿方向注視(圖8)。
右腿伸直稱「右僕步」,反之為「左僕步」。
要點:全腳掌著地,不可掀後足跟。挺胸、直背、塌腰。重心要牢,不可左右傾斜。
4.歇步:兩腿交叉下蹲,前腳尖外撇45度,全腳掌著地;後腳足跟提起,前腳掌著地,臀部下坐於小腿上,身體挺起;目視側前方(圖9)。
要求:挺胸塌腰,臀部內斂,兩腿併攏靠緊,重心穩固。
5.虛步:兩腳前後開立,後腳全腳著地,足尖外展45度,大腿屈曲半蹲,接近水平;前腿微屈,前足尖內側點地,足跟提起,膝內扣。重心主要在後腿;目平視前方(圖10)。
要求:後腳全足掌著地,五趾抓地,膝要收。挺胸、塌腰,虛實分明。
6.丁步:兩腿併攏相靠,屈膝下蹲,一腳全腳掌踩地支撐,另腳足跟提起腳尖點地,腳面繃平,貼靠於支撐腳足弓處,重心下降,腿屈曲下蹲,近於水平,挺胸抬頭,身體朝前方;目視前方(圖11)。
要求:挺胸、塌腰,身略內斂;支撐腿要蹲平,兩足穩固,重心偏於支撐腳上。(劉世君)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