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2015-05-31 11:21 來源:澎湃新聞
背對著外灘來來往往的行人,看著黃浦江的風景,談朋友卿卿我我、耳鬢廝磨似乎就不那麼尷尬和拘束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外灘情人牆曾經是上海一道非常著名的風景線,而今時過境遷,升級版的「浦江之戀」又重現申城。5月30日下午,滬上首場豪華遊輪主題相親會在上海濱江大道「船長號碼頭」正式啟航,232名上海單身男女成為首批「吃螃蟹者」。
滬上首場豪華遊輪主題相親會在上海濱江大道「船長號碼頭」啟航5月30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登上掛滿彩色氣球、充滿浪漫氣息的「船長號」浦江遊輪發現,整艘船已為這次升級版「浦江之戀」首航做了特別裝扮:一層主艙室鋪開十幾張大圓桌,每桌可坐10位男女;二層超大陽光甲板邊豎起了LED大屏幕及燈光音響設施,陌生男女可以在這裡玩撕名牌、老鷹捉小雞等互動遊戲;三層的VIP陽光甲板區則擺開兩溜排可容四人落座的「玫瑰下午茶區」,女孩們無一例外戴起面具,與身旁的男生邊喝咖啡邊聊天,在「顏值」尚未曝光的情況下展示自己的個人修養、談吐和學識,也讓男生們更理性地去挑選自己的另一半。
參加相親活動的單身男女正在做交流身穿一襲飄逸白裙的Vanessa昨天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相親活動,她在上海一家知名外企做市場營銷,屬於90後,以前從來沒有參加過相親會,聽說這次浦江遊輪相親的消息後,抑制不住好奇就報名了。
「其實我主要是來看看,並不急於找對象結婚,家人和親戚也從未催過婚,如果有看得上、中意的男生,我也很樂意和對方交個朋友。」Vanessa說,自己的工作性質屬於朝九晚五、三點一線偶爾還要加個班的,工作、生活圈子很小,周末也多是和相熟的閨蜜一起逛街買東西,很少參加有異型朋友出席的派對,所以至今還沒有談過男朋友。曾經碰到過一位相當出眾的男生,從事基金行業,月收入有兩三萬,外表氣質也不錯。「就是高富帥的那種,但他沒有早結婚的打算,說是可以一直玩到35歲再考慮終身大事,我想想覺得不適合自己。」Vanessa說。
Vanessa記得,有一次出於好奇,她和一位小姐妹約好在人民公園相親角見面,結果被嚇到了。「還沒進入公園,就看到大爺大媽們將寫滿求偶信息、求偶條件的紙拿在手上、貼在傘上、掛在樹上,現場除了我們兩位女生,幾乎全是上年紀的父母來為子女找對象的,那陣勢嚇得我們沒待多久就離開了。」
在外地來滬工作的Vanessa看來,上海的父母們這樣做也可以理解,因為在彼此之間都不認識和了解的情況下,追求門當戶對、經濟條件相當是非常自然的選擇,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生活成本很高、工作壓力又大的城市。
對於自己想找什麼樣條件的男朋友,Vanessa也沒有避諱對男方經濟方面的要求,她說,自己的擇偶標準是人品好,有較好的教育背景,並不一定要有房有車,但經濟條件最好跟自己差不多,不能太低。她對男方也有一定的年齡要求,就是不要大自己超過5歲,因為在她看來,年齡相差太懸殊會有代溝,不容易找到共同語言和興趣愛好。
昨天共有232名單身男女報名嘗試「浦江遊輪相親」,其中男性108名,女性124名,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在報名參會的單身男女中,航天男、航天女佔了五分之一,另有許多的金融男,IT男,教衛女,行政女參與。
考慮到不少「三高青年」在求偶方面的高冷性格,當天還在「船長號」的VIP貴賓房現場設立了「愛情問診室」,由巾幗園和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研究院聯合組建的「女性心理援助中心」的七位婚姻心理專家為相親者的愛情婚姻答疑解惑,指點迷津。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心理諮詢師潘雅萍表示,
大齡單身青年因為受到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往往都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告訴他們「為什麼要戀愛結婚」、「導致你單身的五大『兇手』」、「該用啥心態進行脫單」、「我的擇偶標準對嗎?」、「我該到哪裡去找TA」,心理疏導的下一步就是教授他們快速脫單的「迅戀技巧」,掌握五步脫單法、學會與異性相處技巧、如何順利度過從約會到結婚的六大階段等。
不過,潘雅萍強調,現場短暫的心理疏導並不一定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通常來說,存在心理問題的單身青年如果接受三個月左右的脫單訓練,戀愛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親,上海,遊輪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