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殘新方式,讓公益事業更加彭勃興旺

2021-01-12 光明時評

  作者:龍遊光

  據《公益時報》報導,國際助殘日之際,中國殘聯與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聯合宣布,將面向殘疾人發放每份價值超9000元的文化大禮包。殘疾人只需登錄喜馬拉雅APP,通過殘疾人通道認證,就可以免費獲得平臺上超過200部優質付費內容專輯的文化大餐。

  據統計,我國目前各類殘疾人大約有8500萬人左右,佔總人口的6.34%,平均每16個人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因此,助殘既需要特定節日的愛心行動,也需要可持續、目標精確的長期工程,更需要助殘人士和團體找到自己的發力點,從而讓自己的綿薄之力發揮出最大效用,讓自己的慈善愛心真正成為殘疾群體的助力。

  近年來,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利用自己的平臺優勢,在扶貧、助殘等方面創新、開發出許多值得稱許的模式。它們一端聯繫著消費者,另一端溝通產品供應方,通過平臺的強大整合,將二者緊密連接起來,不僅大大提高了幫扶效率,也使得扶貧助殘獲得了持續動能。這些案例,都是企業善用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網際網路+」作用的鮮活例證。新聞中提到的中國殘聯與喜馬拉雅合作,向殘疾人發放文化大禮包,就是利用網際網路企業平臺、以「網際網路+」開展專項助殘的有益做法。

  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和不斷開發,相關音頻平臺上集聚了大量優秀文化產品,這些文化產品需要持續傳播和精準輸出。另一方面,殘疾人群體囿於身體的各種殘疾,在知識獲取、娛樂消費以及便捷地享受文化產品等方面,存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而收聽音頻這種方式,既適合移動互聯時代的特點,也便捷簡單容易操作,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殘疾人士的文化需求。

  從一部收音機就能豐富滿足無數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到網際網路音頻平臺所提供的優秀文化大禮包,其在促進殘疾人身心健康、提高文化素質、更好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等方面無疑能發揮更巨大的作用。更具創新意義的還在於,音頻平臺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及時全面地分析、把握殘疾人士的收聽需求,從而更加精準地推出適合殘疾人的產品。大數據的應用既節省了殘疾人的選擇時間,也為助殘事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當更多的機構、更多的方式、更多的技術被用於扶貧助殘,公益事業的發展也將更加彭勃興旺。(龍遊光)

[ 責編:王營 ]

相關焦點

  • 如常集團「精準助殘·與愛同行」助殘公益活動隆重舉行
    12月1日,為關心關愛殘疾人,體現企業社會責任,助力山東省殘疾人福利事業發展。如常集團向山東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20萬元助殘物資,共同開展「精準助殘·與愛同行」助殘公益活動,扶助殘疾人家庭。(如常集團捐贈公益助殘物資)(黃慶峰副理事長講話)黃慶峰副理事長在講話中指出,「精準助殘·與愛同行」助殘公益活動意義深遠,如常集團對殘疾人的關心關愛,對殘疾人事業的幫助支持,彰顯了新時代企業文化的人道主義內涵,傳遞了企業領導濃濃的家鄉情懷,真正體現了民族優秀企業的社會責任。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必將在齊魯大地得到歌頌和傳揚。
  • 江蘇助殘事業的盛會,亨通助殘事跡受關注
    7月15日,第六次江蘇省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及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南京舉行,亨通集團榮膺「全省助殘先進集體」,並代表獲獎先進集體作先進事跡演講。
  • 如常集團「共建和諧·自強向上」公益捐贈活動,在國際殘疾人日隆重...
    包頭市固陽縣電視臺,亦在現場對本次助殘活動進行了全程報導。(如常集團捐贈公益助殘物資)玉榮理事長在講話中指出,「共建和諧·自強向上」公益捐贈及普法講堂活動意義深遠,如常集團對殘疾人的關心關愛,對殘疾人事業的幫助支持,彰顯了新時代企業文化的人道主義內涵,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 「紅都」瑞金文化事業蓬勃興旺
    本報訊江西省瑞金市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景象喜人。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的富足,瑞金文化事業也得到迅猛發展,該市文聯旗下有音樂舞蹈家協會、紅土地文學家協會、客家歌舞協會、書法家協會等各種協會18個,會員人數達6000多人,其中有140多人還參加了國家級協會。各協會在市文聯的領導下,文藝創作成績顯著,去年該市文化領域獲得全國性獎項15個,獲得省級獎項43個。
  • 我省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眾卉爭榮
    「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主旋律在江淮大地愈唱愈響;競技體育實力不斷增強;體育設施建設明顯改善……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省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1984年,我省運動員許海峰在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男子自選手槍慢射比賽中勇奪冠軍,實現了我國在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這也是我省歷史上第一個奧運會冠軍。
  • 壹家人公益聯合會十二月份大事記(部分)
    綜合來源:泰順縣交通安全協會、頭條號、搜狐號等2020.12.3【公益助殘•浙裡泰暖】泰順縣啟動2020年國際殘疾人日暨扶殘助殘「一元公益」項目綜合來源: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頭條號、搜狐號等2020.12.10泰順縣兩新黨組織幫困扶貧項目「紅新點燈」改造公示(第38-39戶)
  • 東莞信託捐贈600萬元用於慈善公益事業
    世界自閉症當天,廣東東莞信託有限公司近百名黨員和員工志願者發揚扶貧濟困、恤病助殘精神,組成25支愛心隊伍,分別赴莞城、東城、南城、中堂、厚街、寮步、萬江、長安、石龍、麻湧等22個鎮街,為100戶受疫情影響的以自閉症為主的困難家庭送上「疫情關愛包」,與他們攜手抗擊疫情,共渡難關。
  • 星光耀公益 明星話慈善
    目前她正在致力打造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愛的啟蒙」美育公益項目,迄今已有超過6萬打工子弟和鄉村兒童受益於該項目,未來她將會以更加優秀的公益產品幫助更多孩子。主辦方提供   林志玲:做公益慈善的承諾會堅持一輩子   從個人捐款數千萬,到成立「志玲姐姐慈善基金會」,以優雅、知性著稱的臺灣第一名模林志玲當是中國演藝圈涉足公益慈善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她被授予了2019星慈善·年度人物獎。   此前林志玲在接受採訪時曾稱,公益慈善會是她一輩子的事業。
  • 如常集團向安徽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30噸公益物資順利抵達!
    2021年1月8日-1月11日,如常集團向安徽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的兩批公益助殘物資運抵黃山市,本次捐贈物資含大米、麵粉共30噸,這些公益物資將經黃山市各區縣殘聯逐步發放到困難殘疾人手中,幫助他們度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
  • 浙江省中醫藥事業蓬勃興旺
    &nbsp&nbsp&nbsp&nbsp「十五」期間,浙江省省級的中醫事業經費已累計達到2.5億元,年均增長13%,佔到省級衛生事業費的15%左右。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的各項效益指標位居全國第三位。
  • 一切為了殘疾人生活更美好 小善科技助殘模式獲舞陽政府與殘聯全力...
    小善科技網際網路+共享經濟助殘模式是以就業為手段,解決殘疾人就業的物理距離、培訓缺失、環境和崗位不足等核心問題,讓殘疾人依靠自身技能和勞動,獲得穩定收入、自食其力,從根本上讓殘疾人脫貧。小善科技的助殘模式與舞陽縣政府及殘聯深入解決殘疾人脫貧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小善科技11月進入河南舞陽籌備就業孵化基地伊始,便受到了舞陽政府及殘聯的高度重視,並在整個過程中獲得舞陽政府及殘聯的積極助推。
  • 未來五天,事業風生水起,財運興旺,這三個星座令人羨慕
    未來五天,事業風生水起,財運興旺,天秤座令人羨慕: 這是一個有實力有福報的人。他知道如何努力,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能夠準確定位自己的目標,並在這個方向上不斷前進。今年將迎來新的氛圍,前鋒的好運來了。可以說有很多開心的事,他的戀愛生涯有了很好的收穫,前途一片光明。未來五天,他的路同樣平坦,令人羨慕。
  • 奔走在公益道路上的縉雲企業家
    但他深知有國才有家,對於祖國和家鄉始終心懷熱愛與感恩之情,樊培仁總是踴躍參與公益事業,回饋家鄉,力所能及地幫助有困難的人。 早在1995年,樊培仁的企業還是剛開始盈利時,他就給縉雲部分下肢殘疾人員捐贈了10輛輪椅。樊培仁說,那時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能儘自己的心意給特別需要的人給予幫助,給殘疾人一輛輪椅就相當於給了他一雙腿,讓他們能和正常人一樣地出行。
  • 江蘇註冊稅務師行業蓬勃興旺
    我省註冊稅務師行業在總局管理中心和省國、地稅局黨組的領導下,銳意進取、積極創新、依法健康發展,顯示出朝陽產業的蓬勃生機。  依法執業  注稅行業面臨良好發展機遇  2006年4月27日,我省註冊稅務師管理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明確:註冊稅務師和稅務師事務所是加強稅收管理,促進納稅人依法納稅,規範稅收秩序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
  • 第五屆公益新聞年會
    幸運的是,中國的各大公益機構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並且開始放下身段,努力親民。尤其是郭美美事件之後,公益機構更加體會到公眾信任和大眾參與的重要性。2012年7月,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在深圳開幕,包括公益慈善組織、基金會、企業在內上千家單位參加,共同探索行業資源匹配的解決之道。
  • 良好生態助推事業蓬勃發展
    2013年起,林場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喜事不斷:        林場機構由副科升為正科,人員工資由拿60%提升到80%再提升到100%,在崗人員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職業年金、住房公積金等相繼解決,幹部職工後顧之憂基本解除。
  • 壹家人公益聯合會八月份大事記(部分)
    綜合來源:泰順新聞、溫州婦聯、泰順婦聯等。綜合來源: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頭條號、搜狐號等。綜合來源: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頭條號、大風號等。綜合來源: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頭條號、搜狐號等。合作聯繫方式電話:13858767306(微信同號)地址:浙江省泰順縣羅陽鎮環城路10號郵箱:275240916@qq.com原標題:《壹家人公益聯合會八月份大事記(部分)》閱讀原文
  • 農村的興旺和發展靠什麼?
    農村的興旺和發展也是這樣,怎麼興旺怎麼發展都離不開人。我的家鄉在地廣人稀的大西北荒漠邊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農村開始蓬勃發展,為了耕種的方便,有些大隊小隊把部分農戶遷住在較遠的耕地上。這些原來離農家居住區較遠的地方,沒人居住就是死寂的田野,荒涼的灘地。但一旦有人居住,就有了雞雞狗吠,人來人往車流馬鳴,這個地方馬上就活了起來,以農民的話說就是這個地方活顏顏的。就這個問題,農村的興旺和發展靠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