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強)
至6月6日,時報記者發稿時,濟南「棄嬰島」已陸續接收了41個孩子,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腦部發育有問題,多為腦癱患者。為什麼這些父母要將腦癱寶寶放到這裡?記者了解到,腦癱患兒的痊癒機率較小,而且醫療費用昂貴,還要有人 24小時陪伴照料,對於一個正常的家庭來說,一旦生下腦癱患兒,就相當於形成了一到難以撫平的家庭創傷。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被小兒腦癱疾病纏身?是不是寶寶以後就成了傻子、癱子了?這是不治之症嗎?濟南聖瑪利亞婦產醫院兒科專家郝素媛主任告訴記者,在生活中由於大多數家長在孩子出生前不了解小兒腦癱的病因,沒能及時的發現小兒腦癱疾病。以至於錯過了預防小兒腦癱疾病的最佳時期,導致小兒腦癱疾病不斷的發生。
病變在腦小兒腦癱致病原因複雜
腦癱,通俗地講,是指從懷孕到新生兒期腦部受到各種損害導致肌肉的神經控制失調,他的肌肉本身沒有病變,病變在腦,所以稱為腦癱。腦癱寶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視覺、聽覺、感知覺、癲癇、心理行為異常等。
兒科專家郝素媛主任介紹說,寶寶腦癱的主要原因就是早產。據統計,早產兒發生腦癱的機率是足月兒的40-70倍,而且孕周越短,出生體重越小發生率越高。小兒腦癱病因複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寶寶患有神經性遺傳代謝病、宮內感染、宮內生長發育受限、母親接受X線照射、藥物中毒、妊娠毒血症、胎盤和臍帶異常、產前出血、血型不和、胎兒生長遲緩、多胎妊娠等。第二,生後併發症。新生兒窒息、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產傷、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溶血性黃疸引起的膽紅素腦病、新生兒休克、顱內感染等等。這些都是發生腦癱的高危因素。
有這些跡象寶寶可能是腦癱患兒
腦癱寶寶治療起步時間越早,康復的效果越好,因此,爸爸媽媽千萬不要錯過時機,抓緊治療。郝素媛主任提醒家長,通過以下方式,您可以及早發現腦癱寶寶的跡象:第一,運動發育落後於正常的同齡兒,比如不會抬頭,不會翻身,不會獨坐,不會爬行等;第二,寶寶姿勢異常。如經常頭後仰、把尿或更換尿布時分腿困難、腿交叉等。第三,神經反射異常。如驚嚇反射4—6個月不消失及其他各種發射異常;第四,肌張力低或高。有的孩子會表現為進食很緩慢、吞咽困難、情緒不良等。
如果發現寶寶有上面幾種可能,並在圍產期有過缺血缺氧、早產等情況,則應該儘早帶去醫院檢查,早診斷,早治療,爭取在寶寶出生後6個月以內採取康復治療措施,從而降低致殘率。
預防小兒腦癱孕婦需做好日常保健
小兒腦癱給不少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郝素媛主任表示,對於小兒腦癱,孕前、孕時和孕後都應該注意預防。
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孕婦在整個孕期要避免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對預防腦癱是很重要的。平時,孕婦不宜經常去公共場所活動,以免感染而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注意孕期營養管理 在醫生營養指導下,做好營養監測,合理均衡的營養支持。有利於胎兒正常發育。研究表明,孕婦營養不良常常導致低體重兒的出生或胎兒的腦發育不良,從而引起腦癱。為了防止胎兒的腦發育不良,孕婦必須特別注意營養,不要偏食、挑食,葷素要合理搭配,粗細糧輪食,要多食富含蛋白質、脂肪、葡萄糖、核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品。
聖瑪利亞醫院啟動了2010年4月聯合國首腦會議推動的以改善母嬰營養為目的的「1000天行動」計劃,因為營養是生命的基石,對人類一生的健康都具有持久的影響。因此,生命最初1000天(從懷孕到生後2歲)可以改變生命、改變未來。
注意定期產前檢查 專家指出,孕婦定期到醫療、保健機構進行產前檢查,對患有嚴重疾病的或接觸了致畸物質,妊娠後可能危及孕婦生命安全或嚴重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的,應在醫生指導下,避免懷孕。另外,孕婦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X線照射。研究顯示,胎兒的中樞神經中分化活躍的細胞,對X線的損傷十分敏感,可使胎兒發生染色體異常的危險性增加,在妊娠的頭3個月內應特別注意。 (本刊記者馬強)
記者手記
小兒腦性癱瘓≠傻子、癱子,以積極心態戰勝病魔
由於有些家長受到文化水平和醫學知識的限制,並受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他們認為腦癱患兒是怪胎,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一旦得了腦癱,就等於判了死刑,以後也只能成為傻子癱子,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隨著現代康復手段的不斷進步,腦癱患兒經過持續不斷的、全面的綜合性康復,也是可以慢慢恢復正常的功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生活,完全融入社會,回歸社會的。
因此,家長應該接受事實,腦癱患兒需要的不是一座「安全島」,而是家長應從各方面給患兒帶來的幸福感和家庭的溫暖感。家長應從腦癱患兒小時候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歧視,不過分照顧,經常鼓勵患兒,讓其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本刊記者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