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強吻女孩,14歲的初三男生被停課還被要求出具診斷證明?近日,這一幕發生在越秀區一間中學。初三男生小智(化名)的父親告訴記者,孩子被診斷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校方的要求是對孩子的歧視。昨日上午,校方表示,建議小智在家自學,不過將派老師家訪輔導。
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表示,阿斯伯格症候群人群是一類很特別的人群,無論是醫學界,還是教育學界都應該逐漸增強對這個群體的了解和認識,並通過實施「教育三原則」幫助他們,無論是對於孩子本人、孩子家長,還是學校同學、老師乃至社會都有莫大益處。
小智今年14歲,正在上初三。停課發生在一周前。當日晨讀課上,英語老師正在講臺上,此時小智竟然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舉動:他欲強吻喜歡已久的女孩,慶幸的是,女孩並沒有被強吻到。
男孩:已被停課超過一周
「我之所以做這件事是有三個原因:一個是搗亂,打亂英語課;一個是這個女孩我已經暗戀很久了,但一年多都沒說話,我想要一個結果;最後,也可能是我比較高調吧,我想做一些向女孩表白之類的事。」小智說,事後他回想起來也覺得自己愚蠢,「後來我通過QQ向她道歉了。」
事情發生後,小智爸爸與女孩家長進行了和解。小智被從學校帶回來之後,學校一直沒有通知他複課,這一停課就超過了一周。
家長:希望能儘快複課
孩子一周沒上學,急壞了家長。上周五,他們接到學校德育老師電話,希望他們能提供孩子的複診證明,並根據複診證明的情況進行相應處理。要恢復上課還要提供證明?這讓家長質疑這是一種歧視。
事實上,中山三院的診斷報告顯示,小智於2014年就確診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從小學到初中,因為不聽老師管教、愛表現等,確實麻煩不斷,讓他的爸爸媽媽十分頭疼。「當然,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也嚴重失職了。沒有教育好孩子,給學校造成了好多麻煩,我們今後一定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家庭教育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孩子在學校受教育的權力不要被剝奪。希望孩子能夠早日正常返回學校,因為如果在家待的時間越久,可能越會成為一個問題孩子。」小智爸爸說。
昨日上午,經過家人勸導和溝通,小智表示如果能複課,將保證上課不再遲到,同時努力完成作業,在做人方面也將變得低調。
學校:並沒有放棄小智
昨日上午,記者以小智家長朋友的關係陪同家長到學校了解情況。該校德育老師表示,學校並沒有放棄小智。「我們沒有草率進行處分,而是希望家長能提供小智病情的診斷,我們再根據診斷進行相應處理。」該校德育老師稱,不過,出於保護其他孩子的想法,學校決定讓小智暫時回家自學,兩周之後正常回校參加學校的期末考試。另外,該校還將派出老師進行家訪,並對孩子進行情緒疏導,如果孩子有什麼學習需求,也可以向學校提。
認識阿斯伯格
每500人就可能有1人患此徵
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認為,若孩子確實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那麼停課的這種做法是否恰當,需要根據情況來決定。如果一個孩子的行為可能對他人、自己造成傷害,或對學校公共秩序造成嚴重滋擾,短暫停課可以讓孩子冷靜、思考和反思,其間孩子、家長和學校多方需要進行有效交流、溝通,商榷和實施孩子問題的改善或解決方法。但如果行為問題不嚴重,學校應該有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動輒停課就不一定可取。
至於阿斯伯格症候群,鄒小兵指出,與其說是一種疾病,倒不如說是這類孩子有一個很特別的大腦,他們有特別的缺陷,主要是社交溝通障礙等;但這些孩子往往也會有一些特殊的天賦,如記憶力很好,在諸如音樂、藝術、生物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方面有強烈興趣。「我上午接診了一個4歲的孩子,他對花卉有非常特別的記憶力。」鄒小兵稱,「大約每500個人中就有一個患阿斯伯格症候群。」
由於社交方面的缺陷,孩子會顯得似乎行為比較幼稚、與孩子的年齡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興奮和多動;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對於老師和家長的指令往往置若罔聞,有時甚至會在上課時候走出教室;孩子情緒比較波動,有時難以控制;非常不善於和小朋友交流,經常和同學衝突、吵架打架。但孩子內心卻是願意交流和溝通的,只是因為缺乏交流技巧,因此會變得孤獨和情緒波動。
「儘管孩子的行為是有些特別,但是阿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不是精神病。儘管在學校裡面惹了很多麻煩,但卻是完全可以教育的。如果教育得法,孩子將來可能會很有出息。
幫助阿斯伯格
理解容忍 科學矯正 培養轉化
對於這類孩子,鄒小兵提出了教育三原則:(1)對孩子行為的理解和容忍;(2)對問題行為的快樂、適度、科學地矯正;(3)對特殊興趣和能力的發現、培養和轉化。「第一個原則決定了孩子能否快樂幸福,第二個原則決定了孩子是否能適應和融合,第三個原則決定了孩子能否取得成就。」他說。
鄒小兵認為,在教育過程中,認識孩子的個性,實施個性化教育,揚長避短顯得特別重要。矯正方面,在理解的基礎上,家長和老師在孩子教育態度和方法上的反思與改變有時可以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通過諸如對孩子問題行為的「角色扮演遊戲」、「問題行為(錄像)分析」或「正確行為示範表演」和「社交故事法」等形式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教育孩子人際交流技巧,減少孩子在學校的外向性破壞和滋擾行為等。對於本案例中的小智的情況,就應該採用這些方法給予矯正和改變。應該堅決杜絕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
在特殊能力的發現、培養和轉化方面,阿斯伯格症候群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別能力,這些能力的發現通常依靠家長的敏感和平靜的心態。「因此我們對孩子的特殊能力給予一定的關注,並適當培養,然而更重要的是,將孩子的特別能力轉化到更加廣泛的學科和領域中去,這樣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如果轉化不成功,我們依然要理解和容忍,強迫性學習的效果常常適得其反。」鄒小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