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第二看臺

  今年入夏以來,極端高溫天氣席捲全球,北極圈也陷入「癱瘓」,「32℃北極圈,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滅頂之災」一度刷屏,全球變暖問題再一次向人類發出挑戰。其實,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們早已提出各種「改造」地球的工程,其中就包括「平流層紗罩」概念。

  但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喬納森·普拉克特及其同事,近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表示,他們通過數據分析及對地球系統建模發現,向平流層注入氣溶膠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很可能好壞相抵,並不能緩解氣候變化對全球農業構成的威脅。向平流層注入氣溶膠如何影響氣候變化?為了應對氣候變暖,科學家們還提出了哪些地球工程?

  用氣溶膠「擋」住太陽光?可能性太小

  「平流層紗罩」地球工程概念,指的是通過人工方式將氣溶膠注入平流層,以減少到達地球的太陽光量,抵禦氣候變化的影響。

  「氣溶膠是一個體系,包含氣體、液體、固體,其概念並不明確。通常用粒徑較小的顆粒物來指稱氣溶膠,其成分包含三類,第一類是地殼類矽鋁鈣等元素,第二類是離子成分,比如硫酸鹽、硝酸鹽、氯鹽等。第三類是包括有機碳和元素碳等的含碳成分。」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環境顆粒物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氣氣溶膠有人為源和自然源,大部分氣溶膠都是人為源。

  氣溶膠的自然來源主要是海洋、土壤和生物圈以及火山等,而人為源為化學製品、紙漿和造紙、化肥、農業作物等。需要注意的是,氣溶膠作為載體,攜帶著病毒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

  馮銀廠向記者解釋道,元素碳在氣溶膠影響氣候變化的過程中作用較大,有些有機物比如硫酸鹽等會影響光的輻射、散射,或是對光進行吸收。據悉,黑碳氣溶膠對可見光和部分紅外光譜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它在大氣中的各種化學和光化學反應、非均相反應以及氣粒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劉強等研究人員指出,氣溶膠對氣候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大方面。直接影響指大氣中的氣溶膠粒子吸收和散射太陽輻射和地面輻射出的長波輻射,從而影響地球與大氣間的輻射平衡。間接影響是指氣溶膠濃度變化會影響雲層,而雲層變化反過來影響氣候。

  武漢大學環境工程系王祖武教授對記者表示:「實際上氣溶膠影響的是能見度,它形成灰霾後折射或反射太陽光。另外,它相當於凝結核,水汽聚集在凝結核上,影響雲層和降雨。跟溫室氣體的效應正好相反,氣溶膠好比製冷劑,能導致地面溫度降低。不過,大氣環境複雜,不能說只靠單一的氣溶膠就能影響氣候變化。」

  既然氣溶膠能影響氣候,向大氣中注入氣溶膠能否緩解氣候變化呢?「給地球加一個罩子,讓紫外線少進來?我覺得這個可能性太小了。怎麼把顆粒物弄上去呢?不考慮返流的問題嗎?我們在治理顆粒物,要把空氣中的汙染顆粒物弄少點,它這是又把顆粒物弄到高空?」馮銀廠對平流層紗罩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

  應對氣候變化,還有這些地球工程

  向平流層注入氣溶膠、搭建空間反光鏡、製作太陽傘、向海洋中施加鐵元素……這些「修補」地球的行為統稱為「地球工程」,旨在通過工程和技術手段對氣候狀況加以幹預,從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全球升溫問題。

  據資料顯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將地球工程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碳移除地球工程,通過植樹造林、土壤固碳、生物質碳捕獲等各種碳捕獲、封存和轉化技術,降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碳去除地球工程最典型的是海洋施肥,比如向海洋中施加鐵元素或是氮、磷等營養元素,也有人提出將深層海水抽到表層,向海洋表層提供營養元素,同時加快將表層碳固定到海底的速率。

  第二種類型是太陽輻射管理地球工程,是通過影響進入到大氣層的太陽輻射,為地球「直接降溫」。主要是通過增加反照率,把一些太陽光散射回太空,從而減少地球吸收的短波輻射,降低地球變暖的速率。比如人為在平流層注入氣溶膠、亮化增白大氣中的雲層、屋頂刷白、沙漠綠化、在地球大氣層中設置太空反射鏡等。

  據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孔鋒分析,近十年的地球工程研究雖然取得一些進展,但還是相對薄弱,未得到地球系統多模式集合的驗證,且實施效果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可能帶來高風險。

  但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車慧正研究員對記者稱,應對氣候變化最主要的還是控制人為排放。王祖武也認為溫室氣體減排才是切實可行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現在已經提出了較多碳減排、碳交易的措施。

  「應對氣候變化最重要的還是減排,二氧化碳那麼多,能不升溫嗎?我覺得減排最可行,其他工程的可操作性還需要考慮。」馮銀廠說。

相關焦點

  • 2020年地球氣溫創紀錄,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著名科學家霍金就曾經預言稱,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人類在使用各種能源時也會給地球帶來一系列問題,其中一個就是碳排放導致地球的溫度越來越高,預計在2600年地球可能會因為升溫而變成一個火球,我們人類的出路是移民外星球。或許,很多朋友都覺得這一個預言看起來天方夜譚,我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真的有這麼大、真的能夠改變地球嗎?
  • 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新華社發近日,寒潮成為了網友高度關注的話題,不少人也拋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新聞裡不是常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寒潮還這麼兇猛?」對此,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接受採訪時表示,「並不是氣候變暖,就沒有寒潮了。」專家聲音氣候變暖導致氣候更加不穩定實際上,氣候變暖導致了氣候更加不穩定,暴雨洪澇、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
  • 西媒稱人類活動是全球氣候變化主因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西媒稱,無論是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還是在整個科學界,都沒有留給否定主義立足之地。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結論,「人類活動影響極有可能(95%以上的機率)是20世紀中葉開始觀察到的全球變暖現象的主因」。
  • 「一年一小災,十年一大災」,氣候變化與災難有什麼關係?
    當全球變暖時,很多陸地冰川會融化,大量淡水輸入到大西洋北部,導致當地的海水密度減小,從而不能沉到深海中,於是熱鹽環流就會減速或者停止,其結果就是全球的熱量平衡被打破,高緯度地區變的非常寒冷;颶風、乾旱也會接踵而來……氣候與災難之間有種難以言說的關聯,為什麼地球溫度逐漸升高,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人類應該為此負責嗎?
  • 文匯報:全球變暖,為何「冬天越來越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而該事件同時也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對世界氣候的影響正在越來越明顯。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拉姆斯多夫表示,由於氣候變暖,北極冰蓋體積減少。極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層覆蓋,其海面相對溫暖的空氣就會向寒冷的高空移動,影響極地大氣循環。這樣,極地冷空氣在高壓系統推動下,向北半球大陸地區進發,導致地區氣溫驟降。  全球變暖進入停滯期?
  • 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了至少過去300萬年...
    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了至少過去300萬年間從未有過的高水平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1-01-15 11:39:17
  • 全球變暖對我們的食物會有什麼影響
    人類種植農作物與飼養牲畜已經有一萬多年的歷史了,這使得人類能在地球這個危機四伏的環境裡倖存至今,人口數突破70億。而現今,全世界的農民們卻要面對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危機,他們的生計和... 人類種植農作物與飼養牲畜已經有一萬多年的歷史了,這使得人類能在地球這個危機四伏的環境裡倖存至今,人口數突破70億。而現今,全世界的農民們卻要面對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危機,他們的生計和我們的食物供應或許都會受到影響。
  • 極地上升流和赤道向輸送導致南大洋延遲變暖
    與北極地區迅速升溫的形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幾十年來,南大洋幾乎沒有變暖。儘管如此,沿著南極繞極流的北翼,海洋上層卻已大幅變暖。5月30日《自然·地球科學》刊載「南大洋因極地上升流和赤道朝向輸送而延遲變暖」(Southern Ocean warming delayed by circumpolar upwelling and equatorward transport)一文,研究人員對海洋觀測資料和大氣環流模式模擬的分析結果顯示,造成南極繞極流南部遲緩變暖及北翼增強變暖格局的根本原因是南大洋的經向翻轉環流:一方面,在風的驅動下
  • 隨著地球溫度逐年升高,是不是東北越來越適合人類居住?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東北地區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並且隨著地球的變暖持續,未來東北的氣候也會逐步發生改變。上面我們已經說了,地球變暖是在持續之中,並且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了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新數據,那就是說2020年仍然可能會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並且今年可能與2016年的氣溫是不分上下的。在2016年的時候,地球能夠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主要是因為有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一般在厄爾尼諾年,具有提升地球溫度的作用。
  • 國家氣候中心確認,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又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可是這個家園如今正在面臨著嚴重的環境惡化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都能夠真切感覺到近年來氣候的變化越來越異常,尤其是全球氣溫逐年升高。厄爾尼諾現象通過複雜的海洋與大氣的相互作用造成天氣氣候的異常變化,從而導致暴雨、洪澇、強颱風等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發生。2018年夏季還沒有真正進行入厄爾尼諾狀態,全球的氣候已經發生了惡劣的變化,颱風不斷,而且強度也在不斷增加。而2019年正式進入「厄爾尼諾年」,那全球氣候的極端惡劣變化又會多麼強烈?颱風的頻率和強度可能會不斷創出新高,這對於沿海地區的國家和城市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 2020年地球如何,2021年人類會面臨什麼,霍金預言成真?
    首先,我們說下2020年的全球氣溫變化,地球變暖是不可否認了,如今的地球變暖是越來越強,同時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根據歐洲氣候中心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又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並且達到了2016年的水平,這是很多人都難以相信的,因為地球變暖速度已經超過了預期。所以地球變暖角度下,引發的「連鎖效應」也就更多了。
  • 全球「變暖」將停止,要開始降溫了?科學家:氣溫或將下降迅猛
    從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每年往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自然隨之增長,由此導致全球變暖、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很顯然,就拿受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吐瓦魯來說,吐瓦魯是位於太平洋南部的一個島國。
  • 首都科學講堂第637期《世界地球日:讀懂地球「表情包」》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官方主題是「氣候行動」,中國也於4月20-26日,開展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宣傳活動周。  假如把地球上發生的氣候現象比作地球的「表情」,那麼冰凍圈、水汽循環、颱風、強對流等應該用哪一種「表情包」來體現呢?這些「表情包」的生成原因又是什麼呢?它們會給地球和生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 全球變暖導致北極苔原帶出現森林
    新一期英國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登載報告說,有觀測顯示,北極苔原帶的生態系統正因全球變暖而變化,一些地方已經出現森林,這種變化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 2020年地球怎麼樣,2021年人類會遇到什麼,又是不平凡一年?
    但是,如果對異常氣候特別關注的朋友應該知道,2020年之所以可以創下這個記錄,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當年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而2020年則有能給地球降溫的拉尼娜現象。面對這個結果,科學家們看到的當然不只是溫度的高低,而是擔憂為什麼2020年明明有降溫性氣候現象的發生,卻依然創造了與2016年持平的最熱一年記錄。2020年溫度到底升高了多少?
  • 2019新詞上榜,「氣候緊急事件」不容小覷
    Climate action氣候行動 ——個人、組織或政府採取的措施,以減少或抵消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限制全球變暖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 到2050年,我們的森林將面臨一個關鍵的氣候臨界點
    研究發現,目前森林和其他陸地生態系統吸收了人類30%的二氧化碳汙染,但全球快速變暖可能會在幾十年內將這些自然的吸收轉變為碳「源」,從而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中開闢另一條令人望而生畏的戰線
  • 每人都是最惡劣的氣候罪犯,包括你我……
    紐西蘭的專家表示,我們是世界上最惡劣的氣候罪犯之一!因為排放多了,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許多人也許不覺得,氣候變暖對紐西蘭有啥影響呢?
  • 被忽視的水資源是氣候變化方案的重要部分
    3月22日,據外媒報導,聯合國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要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驅動因素,就需要人類改變使用地球有限的水資源的方式。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用水量增長了六倍,並且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長。目前全世界有40億人面臨缺水的局面,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到2050年,全球或有52%的人口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水危機將是一場全球性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世界人口中,約有22億安全飲用水不足,42億衛生設施欠缺。根據預測,氣候變化影響將使這兩個數字迅速攀升,到2050年,在缺水環境中生活的人口將達到35億至44億,其中城市人口超過10億。
  • 2020年的地球多災多難,2021年人類又將會面臨什麼?
    隨著溫室效應的不斷加劇,地球的溫度也是越來越高了,而2020年的全球氣溫更是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程度,能夠比擬2016年。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氣溫最高的年份是2016年,達到了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而2020年則又創下了絲毫不亞於2016年的高溫。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一系列連鎖反應也就出現了,近年來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如果說影響最明顯的是哪個國家,那估計就是澳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