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有凡爾賽的幸運,也有獨自承受的焦慮丨人物

2021-01-08 新京報網


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李思思將此次訪談約在位於中央電視總臺東邊的央視創造傳媒。在這裡,她經歷了兩年多的寒來暑往,完成了從央視主持人到節目製作人的身份轉變。


主持人轉型製作人,逐漸成為近幾年的業內趨勢,在這場主持人的突圍賽中,李思思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衣尚中國》——一檔容納了眾多元素的服飾文化節目。節目中,李思思是串聯整個節目的關鍵,她穿梭於過去和現在,從古裝到現代裝,每期隨著主題變裝數次,正如「美」,始終是大眾對她的相對認知。但採訪當天,李思思僅穿著一件黑色高領針織衫,搭配灰色外套和淺藍牛仔褲。生活中的她很少穿裙子和高跟鞋,「其實是有時候帶孩子不方便。」她解釋道。


李思思喜歡乾淨得體的衣服,越純粹、越簡單越好。正如她的生活態度。她從不避談事業上的焦慮,但也會調侃自己「我要說我沒吃什麼苦,是不是特別凡爾賽(笑)」。她總會大方分享自己與兒子的日常互動,也會苦惱於孩子的壞習慣如何糾正。


但「簡單」,似乎並不屬於外界對李思思的認知範疇。北大高材生,大一參加央視《挑戰主持人》大賽,蟬聯八期擂主;大二再度參賽獲得全國季軍;研究生一畢業就正式邁入央視大門;26歲主持央視春晚,成為彼時最年輕的春晚女主持人;28歲生下大寶,31歲誕下二胎,回歸職場後又嘗試轉型製作人……「人生贏家」般的經歷背後,為什麼是她?我們試圖剝離外界賦予她的神秘光環,通過這次對話尋找到答案。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首次擔任製作人

——從無知者無畏,到「心力交瘁」


2017年,李思思的第二個兒子「金寶」出生,她選擇暫離主持舞臺近一年,那時她31歲。三十而立,是對人生駐足觀望的階段,「再次回到工作崗位上,我是希望有一些變化的。」李思思直言自己的焦慮。


提及李思思,外界大多會將她與春晚、跨年等大型央視晚會相關聯,但她的經歷中,似乎很難找到一檔能夠代表李思思,且被大眾熟知的節目。實際上,在十餘年的工作之中,李思思也面臨過不少新挑戰,但都是不斷重複自己,「你不斷地往外掏,不斷地輸出,不斷地表達,總有一天你會精疲力盡,沒什麼是帶給自己驚喜,讓自己有成就感的。」 


因此已過而立之年重回職場的她,急切地想要改變現狀,尋求一種突破,去尋找新的自己——她想做一檔和自己興趣相關的節目,《衣尚中國》的創意也由此而來。「服裝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心情、狀態、品位,也帶著穿著者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和定位。」


李思思擔任《衣尚中國》節目製作人。


「無知者無畏」,是李思思對自己彼時狀態的形容。市場中並沒有太多帶有服飾屬性的節目範本,她必須從零開拓、醞釀、生根、落地。「這個階段是心嚮往之,你有奔頭,有想要到達的遠方,所以日夜兼程,披星戴月。」


但真正將創意落到筆頭並非易事。一版方案提交,被打回來修正、調整,再提交第二版方案;幾十次修改之後,突然又被全盤推翻,一切歸零重來。李思思曾經不少次停下來懷疑自己,「我幹嗎要做這件事?」此前,主持人對節目的介入,大多在節目組定好最終策劃和腳本之後,短的幾天,長則半個月,幹的是錦上添花的事。做製作人幹的卻是從無到有的事,這對李思思而言,無疑是推翻自己,重新建立的過程。


「心力交瘁。」李思思坦言。從最初找廣告商到後期廣告權益的落實;從節目整體策劃到每一個單期方案的推進;從嘉賓的邀請到錄製時嘉賓的情緒安撫,大事小事李思思都包攬在身上。


在《衣尚中國》中,李思思總會穿著精心設計的各式服裝,向觀眾做出「美」的表達。但節目之外,製作人李思思總是抓一件棉襖,簡單一套就出門了。有一次開會到晚上,同事突然試探著問,「姐,你這衣服穿反了吧?」李思思低頭一看,才發現自己這一天衣服都是反著穿的。「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精緻地過每一天,因為他們可能處於比較閒適的狀態。這兩年我不會(講究打扮了),連覺都沒得睡。」 


同事曾經整理了這700餘天的工作照——大家從裹著厚棉襖,到突然經歷疫情戴上了大口罩;沒多久外套脫掉了,換成了短袖;直到秋天進棚,大家又穿上了棉襖。而照片中的李思思,很多時候是站著的。每天十幾個小時的會議,讓她的腰病時常叫囂著疲憊,但她感到滿足。


「當你的表達被更多人聽到,而且有很多人是因為你的表達,想要親近這個領域,你會覺得自己並不孤單,一切都是有價值的。」


不會做選擇題的80後

——邁出的每一步,都不夠斬釘截鐵


「做決定」這件事,對身為80後的李思思而言並不容易。《衣尚中國》從創意醞釀,到真正將方案落在筆頭上,經歷過數月的躊躇。期間,李思思常跳脫出製作人身份,把所有最壞的結果囊括其中,並思量好自己的承受方式。同時,她也向臺裡、家人、朋友尋求了大量外部支持。她總是希望可以在「自我安全」的範圍內做改變。「我想邁出一步,又不斬釘截鐵,總是顧慮很多。身邊朋友總說我,缺一個人在後面踹你,你就出發了(笑)。」


李思思的「選擇恐懼症」,來源於傳統家庭的「護航式」教育。在李思思的成長軌跡中,「貓爸」擔任溫柔的一方,「虎媽」則會給女兒更多規劃與要求。李思思從五歲開始學習舞蹈,初衷是媽媽懷揣已久的藝術之夢。每周一、三、五,媽媽都會風雨無阻地騎著自行車帶女兒奔赴舞蹈課。東北的冬天,路面上總是被一層厚厚的冰雪覆蓋,李思思坐在自行車後座的小臉被吹得生疼,但在這條路上,母親卻帶著女兒堅持了近十年。直到初中開始住校,李思思才學著自己一個人梳頭髮,扎麻花辮。


李思思的舞蹈功底一直都還在。


 「我想吃蛋糕,父母會告訴我吃麵包更好……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被灌輸、不斷被規劃的階段。所以你如果問我最喜歡什麼,愛好是什麼,我很多時候沒辦法明確告訴你。」這樣的教育方式,甚至延續至李思思成為媽媽。當她開始自己的「製作人徵途」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家時,發現兒子晚睡、睡眠拖延等問題再次出現,她會跟孩子和寵愛孩子的家人們嚴肅地重申「規定」,「一定要踐行,沒有任何商量。」


但成為主持人,卻是李思思無意的「自我選擇」。當時李思思和同學一起被推薦參加央視《挑戰主持人》的選拔。「別抱太大希望啊」,是那時媽媽和李思思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媽媽鮮少給女兒「撤火」——因為爸爸、媽媽很害怕女兒被打擊,畢竟中央電視臺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但我就是一次又一次偶然的機會,拼湊走到了今天。」李思思莫名地想陪同學去試一試,竟讓她一腳邁入央視大門。


從學生到央視實習主持人,一切來得太快,快到應接不暇。那時她做的節目《綜藝快報》是資訊直播,每天11:55準時開播。她把選修課全部排開,早上9點就在臺裡準備文稿,有時連化妝師都還沒到場。等節目直播結束,12:30李思思回到學校趕食堂最後一鍋飯,但大多時候只來得及扯一口麵包,就得趕緊跑到教室上課。


是否因為喜歡才堅持做主持人,李思思並沒有直接肯定。但就像小學時在舞臺上跳舞,當同學們開始投來欽羨的目光,她竟然慢慢喜歡上了這件事。做主持人也是一樣。「任何人的成長都沒有辦法很好地準確規劃,是從A點到B點,還是從A點到C點。其實就是在慢慢摸索過程中,有了更多明晰的方向。」


曾「不知道如何說話」

——很少回看自己節目,建議大多來自家人


與《綜藝快報》同期,李思思還主持了《挑戰主持人》,搭檔是從業十餘年的任魯豫。


與資訊直播不同,綜藝節目對主持人的互動、即興反應、現場氣氛調動等能力要求更高。李思思曾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節目播出後甚至連鏡頭都屈指可數,「因為我不知道在什麼節點說話。」錄製節目中,兩位主持人需要進行和諧的言語互遞,就像聊天一樣你來我往,絕不能疊話,不然只能全部剪輯掉。但當時毫無舞臺經驗的李思思不懂這些,她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開口,只能跟著任魯豫學,任魯豫一開口,她便跟著開口。舞臺經驗豐富的任魯豫,一看李思思開始說話,便停下來等她說完。可是任魯豫一停下來,李思思也立刻跟著停下來,她以為是自己說錯了。


直到現在,李思思也很少回看自己的節目,這個習慣便是那時養成的,「因為看完一期就會有挫敗感。」她獲取建議的方式大多來自於家人。他們會把每一期從頭看到尾,爸爸還會拿本子做筆記,一邊是她錄製時的處理方式,一邊是爸爸站在觀眾角度提出的建議。有時家裡人說,「這期表現還不錯」,李思思才會偷偷回看,分析哪些地方可以處理得更好,並把「方案」記錄在像高考錯題本一樣的「糾錯筆記」上。



而後,《綜藝快報》和《挑戰主持人》先後宣告終結,李思思改為主持播出時間不固定,且收視小眾的《舞蹈世界》。在漫長的等待錄製中,她觀摩了大量優秀主持人的節目,並把其中表達出色的語句記錄下來;偶遇印象深刻的片段,還會偷偷一個人模仿。「但後來你會發現,其實你記錄的這些都無法複製。因為你在舞臺上碰到的狀況永遠是新的,嘉賓也是新的,聊到的話題都是新的。」


從《舞蹈世界》《歡樂英雄》,到央視春晚、「青歌賽」決賽,如今李思思也成為舞臺經驗更成熟的前輩。回憶起畢業那年,自己曾想留校當老師,過平穩安定的生活,「我的人生就是無數偶然組成的。」李思思如此總結。但偶然背後,似乎也存在著些許「必然」。


「甜,展示人前,苦,獨自承受」

——沒人看到你選擇前的焦慮和選擇後的付出


「甜,展示人前。苦,獨自承受」是李思思在自傳《有點意思》中寫過的一句話。這段話的語境,來源於她回憶2013年第一次主持「青歌賽」決賽的故事。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在《有點意思》中她回憶說,四十多場比賽直播,歷時近一個半月。主舞臺採訪任務極大,和選手一問一答的溝通需無縫銜接,同時也要時刻保證不冷場,以填補評委打分的空隙。


起初,經驗不足的李思思只準備了一套溝通預案,有時遇到選手語速加快,預設的話題很快就說完了,但分數還沒有打好,她只能臨時想新的話題。後來,她幾乎「訓練」出一套應變戰術——遇到表達能力好的,多設計開放式話題,再加入活躍氣氛的互動環節;面對表達能力欠佳的,則提前準備更多可聊的內容。


在漫長的一個半個月裡,李思思的日子「井然有序」:每天上午查閱歌曲資料;中午與選手逐一敲定話題;下午彩排、與評委短暫溝通。有時連晚飯也來不及吃,她就要搶妝,7點半準時開始直播;9點半直播結束後,再開總結會到深夜。


「我要說我沒吃什麼苦,是不是特別凡爾賽?」李思思笑著調侃自己。出眾的外貌,傲人的學歷,一帆風順的事業,這些顯而易見的經歷,都讓李思思被冠以「別人家的孩子」。但她並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多做解釋,只是回憶起《衣尚中國》錄製現場的某個畫面——當天錄製持續到很晚,一位攝像大哥抱著外套,蜷縮在角落,前一秒還在和同事說話,下一秒就睡著了。現場一束追光正好打在了攝像大哥身上。


在李思思看來,當外界認定一個人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臺階都在上行的時候,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結果,沒看到選擇前的焦慮和選擇後的付出與代價。「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們都未必知道選擇是對是錯。所以『別人家的孩子』只能是別人家的孩子,還是當好自己家的孩子比較重要。」


面對評價

公眾人物與輿論的交鋒從不會停止


2012年,李思思剛結束臺裡錄製,突然接到了春晚導演組的電話,邀請她參加2012年春節晚會的籌備會。


「我問對方為什麼要開會,他說來參與主持工作。當時我還以為是場外主持,但他們說今年好像沒有場外。」那一瞬間,李思思感覺自己手腳冰涼。直到真正坐在會議室裡,身邊都是臺裡前輩級的哥哥姐姐,她都仍未產生真切感。


輿論的壓力猝不及防地撲面而來。「央視春晚的新鮮血液」「春晚最年輕的女主持人」一經公布,李思思的閱歷、背景很快被深挖了一個遍。「為什麼是她?」是觀眾提出最多的疑問。


李思思與康輝主持2019年央視春晚。


「真的會在意。」李思思坦言,每一個聲音都會進入她的心裡,甚至會憤憤不平,「為什麼他們要這麼說?」那正是春晚準備與聯排的關鍵時期,每一場的節目順序、細節都在調整。主持人需投入高壓狀態,適應所有突如其來的變化。李思思只能刻意把自己封閉在相對小的空間裡,屏蔽任何可能會獲取「聲音」的方式,讓自己沒有閒暇去攝入妄言置評。


但難免會有影響。那一年,李思思在春晚的第一段主持是採訪費翔母子、王珞丹一家。只是簡單的兩個問題,上臺前李思思卻提出至少五次「再來一遍」的要求,力求零差錯。然而正式直播,面對爛熟於心的問題,她的手還是緊張到微微發抖,雖然下一秒她便用兩隻手握住話筒,轉危為安。


那一夜似乎很漫長。直到屏幕開始滾動字幕,時間撥向農曆新年,李思思才感覺到,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隨後幾年,李思思接連主持了七屆央視春晚,但懷疑的聲音從未消弭。「其實你屏蔽掉這些聲音,也屏蔽掉了自己進步的更多空間。」網絡時代,公眾人物與輿論的交鋒從不會停止,李思思試著「過濾」——規避網絡中不善意的言論,吸取能激勵自己成長的建議。


如今在社交平臺上,李思思會自信地安利新節目,記錄與兒子、母親等家人的日常,自創#思思健身打卡100天#的互動話題;有時網友給她提出建議,她甚至還會下場互動。她正在大方地向外界展示最真實的李思思。她的微博簡介寫著,「我們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我們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的自己回不去的曾經」。


作為媽媽

對孩子多有虧欠,又很愧疚


前幾年李思思養成了一個習慣,短期出差的工作,無論多晚,她都儘量趕在當天回北京。「你會不想在外面過夜,希望馬不停蹄地回來。」 


2014年,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的李思思,誕下大兒子「元寶」,那時她只有28歲。「你本來可以……怎麼就……」那兩年,李思思經常聽到這類話術,但她並不喜歡。


「我不屬於走一步看三步的人。」她坦言。在那個年齡,她的內心似乎自然而然地有了這樣的訴求——特別希望有生命的延續,也很想把一個新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什麼階段做什麼事,對李思思而言順理成章。


成為媽媽後的李思思,不斷尋求著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孕前期,她脫掉了主持人必備的高跟鞋,但仍保持一天兩期的高強度錄製,每次在臺上要站六個多小時。那時節目熱場用的最多的是《最炫民族風》,這甚至成為大兒子元寶出生後最喜歡的歌,一聽到就立馬安靜了。


李思思偶爾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兩個孩子的日常。


而在兒子出生後不足三個月,尚未給孩子斷母乳的李思思,便再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起初,元寶似乎還不能感知媽媽的離開,但當元寶開始咿咿呀呀的有所反饋,用叫媽媽或者擁抱的方式,試圖留住媽媽的時候,「離家」成為李思思每天最艱難的事。「育兒文章總在說,孩子的每一天都在變化,不要錯過孩子的任何成長階段。我會覺得這既是心靈雞湯,但幹完這碗湯後又很愧疚。」


近一年,李思思陪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製作人的工作狀態必須24小時持續「待機」。凌晨5點散會到家,6點爬起來送孩子上幼兒園,才能獲得與孩子短暫的相處時間。


《衣尚中國》錄製期間,最長一次她曾經十幾天沒有見到兩個孩子。有一天元寶悄悄地跟姥爺說,「媽媽告訴我了,她20號就回來,星期五。」默默數著媽媽回家的日子,成為孩子想念母親的方式。


「會有些酸酸的感覺。」李思思語氣沉了一些,「你會覺得既有虧欠,同時又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孩子知道,任何的夢想和想法,都是要靠努力去把它實現的。」 


新京報記者 張赫

人物攝影 鄭新洽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李思思 有凡爾賽的幸運也有獨自承受的焦慮
    她曾以最年輕的女主持人身份登上央視春晚舞臺兩年前轉型擔任《衣尚中國》節目製作人  李思思 有凡爾賽的幸運也有獨自承受的焦慮  主持人轉型製作人,逐漸成為近幾年的業內趨勢,在這場主持人的突圍賽中,李思思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衣尚中國》——一檔容納了眾多元素的服飾文化節目。節目中,李思思是串聯整個節目的關鍵,每期隨著主題變裝數次。
  • 李思思:有凡爾賽的幸運,也有獨自承受的焦慮|傳媒客廳⑧
    李思思喜歡乾淨得體的衣服,越純粹、越簡單越好。正如她的生活態度。她從不避談事業上的焦慮,但也會調侃自己「我要說我沒吃什麼苦,是不是特別凡爾賽(笑)」。她總會大方分享自己與兒子的日常互動,也會苦惱於孩子的壞習慣如何糾正。但「簡單」,似乎並不屬於外界對李思思的認知範疇。
  • 李思思:主持是個不斷重複的過程,已到沒有什麼可以掏給觀眾之時
    李思思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啦! 新京報文娛 2021年1月6日 下午16:08,發布消息: #新京報文娛專訪# 【李思思:有凡爾賽的幸運,也有獨自承受的焦慮】主持人轉型製作人,逐漸成為近幾年的業內趨勢。
  • 李思思開心曬工作餐,卻遭網友指夥食不好
    7月22日,著名央視主持人李思思在某短視頻平臺發布了動態,視頻中她正在梳妝檯前做著髮型,並十分開心地詢問大家有沒有吃飯,還曝光了央視的夥食。李思思的工作餐菜式非常簡單,其中只有一道葷菜,大多數為綠色蔬菜,看起來非常清淡。而更讓網友意外的是,央視的飯盒竟然是塑料的。
  • 這些星座盛產「凡爾賽大師」,給你一絲線索,引你無限崇拜
    凡爾賽文學興起最近興起,我們從身邊的朋友中也不難會發現有許多人都可以歸類「凡爾賽人」,讓我們終於可以有一個詞來形容這一類人。那麼在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盛產「凡爾賽大師」呢?TA們將這一項文學用的爐火純青。
  • 火爆全網的「凡爾賽文學」是什麼梗?
    △圖片來源網絡「凡爾賽」的主要陣地在社交網絡,最大的特點在於不經意間地露富、拐彎抹角地炫耀、潤物細無聲地展示一種高端品質生活,背後都有一個隱約的主旨:「哎呀人家也不想這樣啦,可我就是這麼富/帥/美/厲害怎麼辦?」熟練掌握「凡爾賽文學」的「朋友圈貴族」們,也被戲稱為「凡學家」。
  • 雷軍先生,你根本不是凡爾賽文學的一員丨底片
    來源:投中網文丨曹瑋鈺編輯丨董力瀚來源丨投中網小米成了千億美元公司,我一點都不意外;雷軍說自己「40歲一事無成」被奉為凡學大家,我也一點都不意外。其實這兩件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你對雷軍多年來的言談有關注,就一定知道,這位的凡學造詣不是一天兩天了。
  • 李思思連續工作19小時叫苦!被祝找個好歸宿,其實二胎都3歲大
    評論區中不少網友感嘆,李思思連續19小時帶妝工作,認真敬業的態度值得點讚。還有網友不了解李思思婚姻狀況,評論稱希望她能夠找到一個好歸宿,很快就得到其他網友的回覆,表示李思思早已結婚,如今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公眾人物往往都很注重保護家人隱私,據悉,李思思的兩個兒子今年分別是6歲和3歲,但從未公開過他們的正面照片和真實姓名。
  • 央視主持人李思思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女
    李思思近日曬出一張健身的素顏照。他真的不愧是央視主持,素顏美得不得了。即使沒有妝容的加持,李思思看起來依然很大氣。無論是板臉還是側臉,李思思的素顏堪稱360度無死角。他在家穿著運動服,梳著丸子頭。幹練爽快的他,鍛鍊時的氣質還有點冷清。不得不說,央視在選擇主持人上的眼光真的很棒。像李思思這樣的美女,無論化妝還是素顏都那麼漂亮,真是讓人羨慕。
  • 凡爾賽文學家是什麼意思 凡爾賽文學家解釋
    凡爾賽文學家是什麼意思 凡爾賽文學家解釋時間:2020-12-20 00: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凡爾賽文學家是什麼意思 凡爾賽文學家解釋 1、凡爾賽文學家意思就是通過先抑後揚、自問自答的形式來讚揚自己的優勢,這個梗就是說一個有錢人太太在微博上發自己招聘的保姆是多麼的優秀,格局多高
  • 「凡爾賽文學」火了!這是什麼梗?調侃還是炫耀
    「凡爾賽文學」:調侃還是炫耀  【熱點觀察】   最近,「凡爾賽文學」在網上火了,「凡爾賽文學」作品不斷湧現,還上了熱搜,微博、抖音、知乎、百度等平臺上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都有很高熱度。這或許也為「凡爾賽文學」多現於朋友圈提供了佐證。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笑話,某人家貧,吃不起肉,出門時用肉皮把嘴抹得油光鋥亮,讓人以為自己吃了肉。如果說項羽尚屬「實力炫耀」,肉皮抹嘴者則是「打腫臉充胖子」,用嘴上淺淺的油光來暗示腹中大有油水,這一細節很得「凡爾賽文學」之真諦,也說明「凡爾賽文學」有深刻的心理基礎。  作為文體的「凡爾賽文學」,實際上是一種修辭術。
  • 李思思曬兩帥兒子,流言纏身多年,丈夫是大學初戀並非60歲富豪
    央視美女主播,34歲辣媽李思思,26歲首登春晚,婚姻總被詆毀——引言。央視女主持人李思思,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一段短視頻。視頻中,素顏出鏡的李思思,被眾網友盛讚顏值在線。不過,大家的目光並沒有在李思思身上停留太久,反而被她身旁的兩個小孩,吸引了注意力。
  • 李思思19歲進入央視,婚後3年生兩胎,央視準一姐為何突然隱退?
    就在李思思因主持央視春晚紅了之後,竟然有不知名人士,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在網上曝出李思思嫁給了60歲老頭。這件事情一出來,就在網上炸開了鍋。 同為央視主持兼好友的尼格買提,還曾力挺李思思力破謠言,直接怒懟爆料網友:"有病吧,她老公比我還小!"
  • 天使塔羅:天蠍座十二月感情運勢:一直期待,獨自默默承受
    天使塔羅:天蠍座十二月感情運勢:一直期待,獨自默默承受 原標題:天使塔羅:天蠍座十二月感情運勢:一直期待,獨自默默承受
  • 凡爾賽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用語凡爾賽文學梗出處
    近日在朋友圈興起了一波凡爾賽文學體,很多人紛紛模仿這種寫作手法,文案先抑後揚,自問自答,那麼,凡爾賽文學是什麼意思什麼梗?出處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凡爾賽文學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凡爾賽原指法國貴族宮殿,現指一種精神,感覺自己是個優雅貴族,現常用來指那些朋友圈貴族,被微博博主@小奶球 帶火。
  • 央視主持李思思反串武曲星,似花木蘭又美又颯,女神卻關閉評論
    引子新金牌娛樂觀察家知道,央視的主持人現在都很紅,比如天然美女李思思,雖然這兩年沒有上春晚,但是人氣一直不減。最近,李思思反串武曲星,看起來又美又颯,按說應該好評如潮,可是她卻關閉了評論。李思思老師的起點很高,人家畢竟是北京大學畢業的才女,不但顏值純天然,關鍵是文化程度也很高,可見央視的門檻的確很高,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李思思加入央視以後,發展很快,連續多次主持春晚。甚至李思思老師在生了孩子不到半年後,就火速復出,最後還是登上了春晚。當然,這兩年,李思思也開始回歸家庭,沒上春晚,這不是因為實力不夠,主要是她生了兩個孩子,難免分擔一部分精力。
  • 央視美女主持李思思近照變「蛇精臉」,網友看後表示太恐怖
    李思思是央視非常有名的美女主持,她憑藉超高的顏值和不俗的業務能力受到很多網友的喜愛。生活中,李思思經常在網上曬自己的生活日常,這讓大家除了在電視熒幕上也能看到不一樣的她。7月17日,李思思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段視頻,在視頻中李思思也宣布自己要帶貨直播了,不過網友看到這段視頻後,紛紛表示差點沒認出是李思思。因為視頻中的李思思相比熒幕上看著變化非常大,尤其的臉型變得更尖了。能看出來,李思思的下巴變得非常尖,在下顎部位還有明顯凸出,像是放進去了一塊假體一樣,也給人一種變成了「網紅臉」的感覺。
  • 關於凡爾賽文學的經典文案段子語錄 凡爾賽文學的搞笑句子盤點
    近日凡爾賽文學體出現了各種搞笑的文案,有幽默調侃的,有低調炫富的,也有沙雕搞怪的,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歡樂,普通大眾們都開始模仿貴族的凡爾賽生活,下面帶來關於凡爾賽文學的沙雕文案和搞笑句子。  關於凡爾賽文學的沙雕文案  雙11實在不知道買什麼,平時有需要的就立刻下單了。
  • 在感情中不會計較太多,喜歡獨自承受,心態比較好的三個生肖
    在感情中不會計較太多,喜歡獨自承受,心態比較好的三個生肖生肖猴生肖屬猴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比較獨立自主的人,平時在生活中承受能力也非常強,一般的困難都打不倒他們,他們往往都會咬牙堅持,而且他們在感情中也從來都不會計較太多,只要對方不觸碰底線,他們往往都喜歡獨自承受,是一個心態比較好的人,很快就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自己喜歡的人甜蜜相伴。
  • 不喜歡麻煩他人,凡事喜歡獨自承受,個性比較要強的三個生肖
    不喜歡麻煩他人,凡事喜歡獨自承受,個性比較要強的三個生肖生肖鼠生肖屬鼠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在生活中總是懂得看透人心,往往周圍人哪些對自己好,哪些人對自己不好,他們都一清二楚,而且他們是一個喜歡靠自己的人,從來都不喜歡麻煩別人,凡事都喜歡獨自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