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人體能承受最多45(單位)的疼痛,可是分娩時,女人所承受的疼痛卻高達57(單位),這種疼痛相當於20根骨頭同時骨折。」
這段內容是晚飯時,隔壁桌兩個女生的對話,一起吃飯的同事丹丹最近正在備孕,聽完驚愕的看著我問「她們說的是真的嗎?女人生孩子真的有那麼痛?」
這種說法一直流傳於網絡,網友們也是各有觀點,沒生過孩子的表示「太可怕,聽完都不想生孩子了」;而不少「過來人」覺得有點太誇張,生孩子的確很疼,但是同時折斷20根肋骨的說法有點誇大了。
生孩子真的那麼疼?
疼痛是傷害性刺激作用機體所引起的一種令人不悅的主觀感受,伴有感覺、知覺與情緒反應。
每個人對疼痛感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就像現在很多綜藝節目裡設有「指壓板」緩解,有些人可以忍受在上面站著,還有些人壓根不能在上面站立。
45個單位也好,57個單位也好,或者還被有些人把疼痛分成12個等級,目前來說,臨床上並沒有這種疼痛的評價體系。
疼痛感會受到很多主觀因素幹擾,比如心理素質、文化素養、生活環境等方方面面影響,很難用一個標準的數值來恆定標準。
「分娩疼痛等於同時折斷20根肋骨」,在我看來,只不過是一種比喻的手法,形容女性分娩時所面臨的遭遇。
也正是這種沒有科學依據的比喻,令廣大女性對自然分娩充滿恐懼,也是近年來剖宮產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世界著名的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公布2019年世界各國的剖宮產率,我國剖宮產率佔36.7%,也就是說大概每3名孕婦就有1名選擇剖宮產,這項佔比中有一半是因為身體等原因不得不剖,剩下的一半是因為害怕疼痛。
其實,分娩帶來的陣痛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而陣痛是在絕大多數人可以忍受的範圍內的,生產時最疼的時間只會持續1分鐘左右。
作為「過來人」,我感覺自然分娩並沒有那麼誇張,都是在生理承受範圍內,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在回憶當時的疼痛感,說實話都快回憶不起來了。
分娩疼痛對寶寶更有益
有些人認為,剖宮產可以免除陣痛及自然分娩帶來的疼痛,還能保證自己的身材不走樣,生孩子更安全,因此盲目的追求剖宮產,其實這些都是對分娩缺乏正確的認知。
自然分娩不管是對媽媽還是對寶寶都有好處,在整個過程中寶寶的肺能得到很好的鍛鍊,讓肺更有活力,肺泡易於擴張,產道的擠壓能夠幫助寶寶排出呼吸道內的羊水和黏液,減少新生兒患肺炎的概率。
生產過程中頭部的擠壓,可促使大腦呼吸中樞興奮,出生後可以更快自主呼吸。
產道中的一些有益菌,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傳遞給寶寶,比如免疫球蛋白會讓寶寶有更好的抵抗力。
雖然從媽媽肚子裡到出生這段路只有短短的十幾釐米,但是寶寶前進的每一步都是媽媽和寶寶共同努力完成的,這是一件多麼神聖和有意義的事情。
哪些分娩方式能減少疼痛感?
分娩的疼痛在所難免,不過還是有辦法緩解疼痛,比如分娩鎮痛、水中分娩等,都可以緩解分娩時的疼痛。
分娩鎮痛就是我們常說的「無痛分娩」,通過注射麻醉的方式減少分娩疼痛,這種分娩方式現在也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水中分娩在一些歐美國家比較流行,近些年我國的一些大城市開始逐漸流行起來,而且水中分娩被醫學界公認是優於產床分娩的分娩方式。
準媽媽在生產前建議參加一些產前訓練班,或者看一些相關的資料,了解分娩的整個過程,對分娩前後發生的陣痛有個初步認識,這種能減少因為知識空白而造成的恐慌、焦慮。
高級育嬰師、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那麼就長按文章末尾的點讚一鍵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