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人才是一座城市發展最稀缺的第一資源,城市實力的比拼,歸根到底是人才實力的比拼。11月7日,鎮江舉行「金山英才」項目集中簽約,62個人才項目順利籤約,包括頂尖人才項目3個,先進位造業人才項目30個,現代服務業人才項目15個,現代農業人才項目7個,高技能人才項目7個。活動現場,主辦方向頂尖人才項目發放1000萬元資助資金。
2016年,鎮江啟動「十三五」重要人才引進工程——「金山英才」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支持600名(個)以上產業發展領域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團隊)。今年「金山英才」計劃共攬才93名,5年目標全面完成。5年來,鎮江以「金山英才」計劃為龍頭,累計投入7.2億元,先後引進605名領軍人才,人才入選企業年銷售超480億元,年貢獻稅收超18億元,累計帶動就業9.7萬人。聯想星雲創新中心、北航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紛紛落戶,天奈科技、孚能科技等先後在科創板、主板上市。高層次領軍人才的加速集聚,為鎮江「跑起來」再添新的動力。
「我們提出『山水花園名城,創新創業福地』的奮鬥目標,就是希望和大家『人約福地、才聚金山』,真正讓鎮江成為人才匯聚之地、價值實現之地。」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在籤約儀式上說,鎮江圍繞「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堅定實施產業強市「一號戰略」,為人才提供更多機遇、更大平臺;全力構建更優創新創業環境,助力人才更快成長、更好發展;致力打造充滿溫度的「美麗鎮江」,讓人才更有歸屬感、更有獲得感。
築巢引鳳
產業鏈激活人才鏈
「我戶口在北京,但今年我有80%的時間都在揚中,前兩天剛在揚中買了房。」說起自己的「第二故鄉」揚中,現場籤約人才、華北電力大學揚中智能電氣研究中心主任劉鵬讚不絕口:揚中沒有霧霾、山清水秀,在這裡每天不用花3個小時到4個小時去擠地鐵。而最為重要的是,揚中是著名的「電氣島」,有著完善的電氣產業鏈。
「科研人員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時間。以前我在華北電力大學有一個新想法,想做一個新設備,可能要花一年到兩年的時間去協調各個地方,但是我現在在揚中研發一個新產品,只需要兩個月,也就是說我不用出島,就可以找到所有的相關配套廠商,把所有的元器件配全。」劉鵬說,2014年他作為科技鎮長團成員,從華北電力大學來到揚中,牽頭組建華北電力大學揚中智能電氣研究中心。
在這片遍布電氣企業的土地上,研究中心從無到有,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與華彤電器集團共同研發智能母線,成了國家標準;幫助通靈集團攻關智能光伏接線盒,打開了國際市場;為香江科技公司合作研發5G基站產品,邁向了產業新時代……「中心與電氣企業緊密合作的科研項目已有10多個,還儲備了一批智能配電、信息採集、微電網控制等技術項目。」劉鵬說,招才引智,一定要讓人才有事幹,來了有未來。
為人才提供更多機遇、更大平臺,一直是鎮江集聚人才的「法寶」。圍繞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智能農機裝備、新型電力裝備、高性能新材料、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鎮江依託產業鏈激活人才鏈,做好產才融合發展大文章,讓各類人才在鎮江這片「創新創業福地」上大顯身手、攀登高峰、成就精彩。
產業成就人才,人才助推產業高度。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引進高志強、郭淵、王巍等3個人才團隊,帶領開展研發攻關,包攬了C919大飛機40%的複合材料研製生產任務。5年來,鎮江共招引這樣「帶項目、帶資金、帶技術」的航空航天人才團隊32個,推動航空航天產業展翅高飛,2019年83家涉航企業銷售收入109億元,佔全省四分之一。
政策上門
構建更優創業環境
真金白銀地給、堅定不移地抓、一以貫之地推,先後引進一大批產業領軍人才。積體集成電路科技(鎮江)有限公司總經理童禕便是其中一員。
童禕的團隊由半導體業內15年以上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是鎮江高新區引進的重點人工智慧晶片設計高科技創業項目,目前已授權及申請國際國內發明專利近50項。「從了解鎮江到落戶運營,也就是今年的事情,之所以這麼快,主要還是因為這裡的政策好、效率高、誠意足。」童禕坦言,選擇鎮江前有多家開發區向他伸出橄欖枝,他也對比了幾個不同的城市,一比之後愈加凸顯鎮江高新區創新創業環境的優越。
鎮江高新區都提供了哪些創新創業政策?面對這個問題,童禕一時怔住了:一方面是因為政策太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童禕不需要費神去了解。從報名參加鎮江國家高新區「高新區杯」創業大賽到安排1200平方米辦公場所,鎮江高新區都安排人員進行幫辦。「省市有什麼最新的項目或者優惠政策,鎮江高新區科技發展局的工作人員陶露露、吳詹俊都會第一時間和我聯繫,幫忙梳理材料。」童禕笑著說,真正的「送政策上門」,給予了他廣闊的創業發展空間,他們已經成功研發出人工智慧數據分析晶片,未來所有需要數據分析的傳統企業,都可使用該晶片技術升級。
從北京大學講師到鎮江新區的新型職業農民,「金山英才」領軍人才孫振中做出這樣的選擇,背景板是當地政府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的良好條件。「今年疫情期間,因為疫情期間流動性比較差,我們的糧食有一部分就沒賣出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流動資金就有問題,後來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得到了銀行1000萬元貸款。」孫振中說,政府部門的支持,讓他有了「折騰」的底氣:利用遙感和信息化技術管理2.25萬畝土地,不僅成為省內唯一大田種植領域的國家級數位化農業試點,還引領帶動100多戶農民增收近2億元。
鎮江市委組織部介紹,鎮江正在打造「金山英才」計劃2.0版,聚焦產業、聚焦民生,在人才企業、人才項目、科技創新等方面,制定更加系統集成的人才政策,發放更多政策「大禮包」,通過持續優化政務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好條件。
三生融合
暖服務鑄就好「管家」
2018年,「金山英才」頂尖人才代表、丹陽天工愛和特鋼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秦明禮投身到丹陽市粉末冶金項目。為什麼選擇丹陽?秦明禮的答案是六個字:細微處見真情。
「對於真正沉心搞技術的人來講,不為身外事幹擾是最理想的狀態。疫情期間,丹陽每個月定期與我溝通,關心我的生活和工作,為我來往北京、鎮江兩地提供詳細的流程圖和周密的服務。可以講,鎮江的人才服務有溫度,讓我體會到了最好的『管家』。」秦明禮說,一直以來,當地政府工作人員都在細微處下功夫,從第一次會面提前一個多小時抵達現場,到工作後主動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都讓他堅信選擇鎮江是「無悔的抉擇」。心無旁騖的秦明禮,帶領團隊攻克了粉末冶金工模具鋼工程化技術的難點,整體降低鎮江地區中高端工模具鋼的應用成本,提升了地區產業競爭力。
引人難,留人更難!鎮江全力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環境,推進「美麗鎮江」建設,為各類人才提供更加貼心暖心的安居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健康護航、文旅休閒等服務工作,讓人才來得安心、幹得順心、住得舒心,真正融入鎮江、紮根鎮江,為鎮江的建設發展傾注最大感情、做出最大努力。
2019年10月,退役軍人張延偉離開北京,到鎮江潤州創辦江蘇虹灣威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實施無人船項目。「在這裡工作有家的感覺。」「金山英才」領軍人才張延偉說,無人船項目市場開拓困難,潤州區水利局就召開現場會,邀請鎮江各地水利相關部門和企業參會,局長孫學斌現場「直播帶貨」,為企業打開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企業執行長江入河排汙口的排查任務時,短時間內需要30多個人,區和街道幫助推薦其他企業的暫時空閒職工以及退伍軍人,解了燃眉之急。在當地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張延偉的創業夢一步步走入現實,企業合同額已經達1200萬元。
「向各位來鎮創新創業的有志之士展示最大誠意、最好資源、最優服務,與大家共享機遇、共築夢想、共贏未來,共同開啟『三高一爭』新篇章。」馬明龍說,鎮江是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最佳舞臺,期待大家融入鎮江、紮根鎮江,在這片「創新創業福地」上成功實現事業抱負和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