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成為北中醫首屆大學生

2020-11-30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1956年我高中畢業,時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市分別成立中醫學院並開始招生,按照當時全國統一高考計劃,我報名應試,幸運地被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簡稱「北中醫」)錄取,歷經6年寒窗苦讀,於1962年順利畢業。這兩張照片,分別記錄了1956年北中醫開學典禮及第一屆學生上課時的場景。睹物思人,憶及往事,仍覺那是一段流金歲月。

1956年,時任衛生部部長助理郭子化在北京中醫學院開學典禮上發表講話。

北中醫第一屆學生在簡陋的教室裡上課。

  「我就是要學中醫」

  1956年是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順利召開的一年,是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一年,也是北中醫正式成立並開始招生的一年。時值第一個國家五年計劃,百廢待舉,青年學生大都爭先恐後地報考工科類院校,以求將來為祖國的工業化、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我們高中百餘人畢業,有四個人報考醫藥學專業,只有我一人報考了中醫。

  我學中醫的真正原因,一是我母親因外傷感染破傷風被庸醫誤治而早逝;二是我自己患了面神經麻痺,東奔西跑治療了一年卻毫無進展,乃下決心要學醫。那時並沒有更多的雄心壯志,只是覺得學醫能治病,不僅自己方便,還能救人助人。至於為什麼選擇學中醫而非西醫,大概與小時候家門口掛著的鄉人贈送給曾祖父的「佩德神醫」匾額以及常去隔壁中藥鋪認中藥等經歷有關,潛移默化中更相信中醫。

  誰知中醫專業要到五一以後才能知曉可否報考,我只好耐心等待。但內心也有矛盾,同班同學都已報名,甚至規劃著自己的未來,我卻沒有著落,不免有點焦躁,但要報考中醫專業的決心未曾動搖。五一剛過,可以正式報名的通知下達,我立馬把中醫學填報為第一志願。經過全國統一高考,我終於被北中醫錄取了。我記得很清楚,當我接到北中醫錄取通知書時,我的高中班主任陳唯竇老師操著標準的東北口音,十分不解地打趣道:「王世民考上漢醫(中醫)啦!要去學漢醫了。」是的,我就是要去學中醫,這是我內心的堅定回應。

  北中醫初創環境艱難

  1956年9月1日的北京,豔陽高照,我興高採烈地到北中醫報到。迎接我的正是先期報到的陳連起同學,他把我領到了北京東城區北門倉胡同裡的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也就是北中醫最初的辦學地點。

  9月3日下午,就在這個小樓的底層門庭裡舉行了北京中醫學院成立暨開學典禮,時任衛生部部長助理郭子化、北京市副市長王崑崙等出席典禮並講話。當時的典禮很簡單,只有剛入學的新生一百餘人和幾位老師,簡單的講話後便正式開啟了我們的大學生活。在相當簡陋的環境條件下,開始了我們讀書論道的日子。

  由於學校的成立和招生都很倉促,所以建校最初只能借住在北門倉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那是一個共享的五層小樓,五層屬於當時的《中蘇友好報》社,四層以下才屬於北中醫。一層是廚房、食堂和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的門診部,二三層是學生宿舍和教室,三層是老師們的辦公室。120多個學生分別住在三四間大房間裡,真可謂朝夕相處,當時的條件就是這般簡陋,所以有人自嘲「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雖然當時辦學條件差,但生活還算便利。食堂的飯菜花樣不少,也很可口,衛生也搞得乾淨,樓裡24小時有熱水供應,冬天宿舍裡也還暖和,吃飯、上課都不用出樓。

  建校之初條件難能令人滿意,最初只有四位中醫老師,即張志純、方鳴謙、欒志仁、劉渡舟。除張志純外,其他三位都是在京開業行醫,都未從事過中醫教學工作,又沒有現成的教材,老師們只能自己編寫,然後刻版油印成單篇的講義,上課前發到學生手裡。當時也沒有大的教室,只得分成甲、乙兩個小班上課,同一時間兩位老師分別給兩個班講同一門課。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初上課的時候教室沒有桌椅,每人發個小馬扎當座椅,雙膝當桌子。就這樣開始了中醫的學習,時間不長,大家意見就多起來了。因為我們這個年級的學生來自「三北」(華北、東北、西北)的不同生源背景,有高中畢業的,還有不少「調幹生」。據說當年高校的招生額度大於當年的高中畢業生人數,因此為了舉國發展的大好形勢,招生計劃就有了「調幹生」,即準許抽調部分衛生界的青年幹部以及中專衛校畢業的青年中醫報考(不參加全國高考,單獨考試)。我們班123人中有調幹生30人,衛校畢業生17人,青年中醫6人,合計53人,佔總人數近一半。

  調幹生一般年紀較大,有的已成家立業,甚至帶著上幼兒園的小孩來學習,真是夠辛苦的。入學不到一年,部分調幹生感覺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小樓裡條件太差了,很多問題有待解決,要求改善的呼聲甚高,當時的院領導也無能為力。後來才知道其中有幾位同學聯名上書黨中央、國務院、衛生部,隨之而來的是聽到擬遷校於南京,還要成立「執委會」等消息。學校也確實宣布準備遷往南京,給我們做過「動員」。據說此事鬧大了,周總理親自過問和處理後指示「立即複課,就地建學」,如是大家才安下心來。

  很快北中醫校址的選擇以及教師、行政領導等聘選任命等很多問題被一一提上日程並付諸行動。隨即相應的指示便下達了,首先將緊靠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西側的小院劃歸了北中醫,以解燃眉之急。這個院子雖然不大,但有幾棟舊房子,北中醫有了屬於自己的房產。繼之就在這個小院蓋了大教室,修繕了一些辦公室和教工宿舍,也為1957級新生的入學做好了準備。

  喬遷新址建校區

  大約在1957年底或1958年初,有關部門商定,將中國人民大學海運倉校區轉讓給北中醫,北中醫將其基建用地錢款撥給中國人民大學。就這樣,北中醫落腳到海運倉了。

  海運倉校區不僅面積較大,還有一個大操場和足球場,當時這在北京城區內高校裡是少有的。據說這個大院在新中國成立前是朝陽大學的舊址,原有的建築多種多樣,有倉庫、小四合院,還有漂亮的小灰樓,以及後來中國人民大學時期的紅磚五層學生宿舍。在大院的西南角有兩棟學生宿舍,坐西向東,一個是平房,一個是二層小樓,內部結構都一樣。宿舍房屋的布局很特別,水泥地面,每層分成若干個單元,呈六角形蜂窩狀,每個「蜂窩」由六個房間組成,冬季在「蜂窩」的中間放個大鐵爐子取暖,每室住6人。平房和樓房我都住過,房內沒有衛生間。我一直在這裡住到畢業,現在這些房子早已被拆除。

  北中醫遷入海運倉校區後,先後大興土木,不僅有了新的教學樓、實驗室,原先的食堂、學生宿舍等也煥然一新。1959年國慶節,一棟12層的大白樓拔地而起,成為東直門內的標誌性建築。大約從1958年起,蘇聯及朝鮮、越南等地留學生也來到這個大院,專門研讀中醫、中藥和針灸學等專業。「文化大革命」後,北中醫才搬遷到和平裡原河北北京師範學院的舊址,即今日的北三環東路11號。而海運倉的大院現在則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和北中醫東直門醫院的所在地了。

  大體上與此同時,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的王玉川、董建華、程莘農、顏正華、楊甲三、印會河、王綿之、汪幼人、劉弼臣、程士德、王子瑜、許潤三、施漢章、姜揖君、孫華士、戈敬恆、席與民、王德林、黃廷佐、金起鳳、濮秉銓、周汶、陳佑邦等老師被調入北中醫。同時還將衛生部名老中醫顧問秦伯未調到學院任教,並相繼聘請任應秋、宋向元、餘無言、陳慎吾、錢達根、謝海洲、馬龍伯、宋孝志等名老中醫作為相關學科的帶頭人或兼職教師,為北中醫中醫基礎與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後來隨著黃開雲、黃世燮、祝諶予、於道濟等人的調入和任職,北中醫的黨政領導,特別是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得到很大提升。衛生部還相繼從瀋陽醫學院(以下簡稱「沈醫」,現中國醫科大學)調來了西醫基礎課和普通基礎課老師,包括鞏固本、劉國隆、邱樹華等。就連生物課的課本、生物標本以及解剖用的「大體」,都是由沈醫支援的。應該說沈醫在西醫教學方面對北中醫貢獻最大,這是我們北中醫人不應忘懷的。

  此外,北中醫還先後分兩批從浙江杭州護校、四川萬縣護校調入護士約50人,從北京市和衛生部直屬醫學院調進不少知名中醫和西學中的老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四川醫學院(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第二軍醫大學的部分老師也被調入北中醫。到1960年,北中醫基本建成醫藥並舉、學科完善、中西兼顧的師資隊伍。

  流金歲月師恩難忘

  前已述及北中醫建學之初條件簡陋,加上深奧難懂的中醫名詞術語如陰陽五行、五臟六腑、氣血津液,還有半表半裡證用小柴胡湯等知識點,使我們這些沒有醫學基礎的「高中生」聽得昏頭昏腦。後來通過小組討論,有中醫基礎和臨床經驗的同學給我們詳加解說,彼此之間反覆討論、交流,還真的受益匪淺。

  張志純老師講課很生動,他說自己學中醫是「自鑽」的,可能沒有得到多少師傳,但研究深入,真有所得,並可用簡潔語言講解通透。張老師個子不高,留著小鬍子,衣冠整潔,上課時穿著白大衣筆直地站在講臺上,聲音略嘶啞,但句句入耳。他將《傷寒論》中的方證編成順口溜,讓人念一遍就記住了,臨床還有助於辨證選方遣藥,如「大陷胸湯大結胸,推胸至腹滿急痛,硝黃甘遂實熱證」「小陷胸湯小結胸,黃連半夏瓜蔞容」,張老師常常用手在胸前比畫著背誦。

  張老師對中藥也有獨特的見解,提出中藥的「五行三素」論,並堅信若干年後也會被人們認識和接受。此言確實如此,他講的這個觀點大體上就是現在人們熱議的「藥象學」研究,就我所知僅《中國中醫藥報》從2006年到2009年至少有七篇文章是有關此論的研究報導。

  講傷寒課的還有鼎鼎大名的劉渡舟老師。劉老師講課帶著濃重的東北口音,講得非常生動活潑,多能結合臨床實踐。我能得到劉老師真正耳提面命的教誨,那是畢業後的事了。1962年我畢業後被分配到山西省中醫研究所(現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翌年暑假,劉老師帶領10餘位北中醫的同學來我院進行畢業實習。限於當時的條件,劉老師和我們基本上是同吃同住,差不多有一年的光景,我也因此再次受到了劉老師的親炙。

  劉老師研究《傷寒論》有真功夫,深入奧堂,確有所得,特別是對書中方劑的分析別有見地。他給我講旋覆花代赭石湯,強調其方證病機是「中虛胃寒」,而方中代赭石性寒,用量不宜大,不然反傷胃氣,同時生薑的用量要大一些才對。為了記住這個特點,我就編了個順口溜——「旋覆代赭人參草,重用生薑溫胃好」。我在臨床用蘇子降氣湯治療老年人大便困難證屬「氣秘」者,也得到了劉老師的指點。

  還有我根據秦伯未老師的思路寫了一篇小文叫《黃芪建中湯治療潰瘍病臨證一得》,在該文的討論中沒有指出該方的基礎方桂枝湯的深層蘊意,劉老親筆修改,並加上對基礎方桂枝湯的深層闡釋,他說:「桂枝湯的調和營衛是在調和脾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由此推論桂枝湯的調和營衛乃其末,調和脾胃是其本,發汗解肌是其末,鼓舞中氣使谷精內充,揆度陰陽的運行是其本。」這不僅道出了桂枝湯治療太陽病表虛證的真諦,也補充了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功專溫中補虛、緩急止痛的本質所在。再如我1964年發表在《山西醫學雜誌》上的處女作——《侍師醫話》一文,也是由劉老師親自改過的。劉老師教書育人,提掖後學,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

  我在北京學習期間還有院外的指導老師,是畢業實習時的北京同仁醫院中醫科帶教老師,分別是科主任陸石如和孔嗣伯、吳兆祥三位先生。

  孔嗣伯是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的哲嗣,自幼聰明好學,15歲隨父學醫,又先後師從肖龍友等名家,盡得真傳,同樣也因善用石膏而名揚京城。我侍診於孔嗣伯老師門下將近一年,他專注於解惑、授業、傳道以及提攜後學的精神使我終生難忘。在我畢業實習將要結束時,孔老師贈《四部備要》一部給我,還特意將孔伯華先生尚未刊行的手著《藏象發揮》一書中《命門辨》一章親手用毛筆抄錄,裝訂成冊並題詞贈予我,供我寫畢業論文時參考。這抄本被我視為「傳家寶」,迄今仍珍藏在書櫃中。

  西醫基礎課老師的恩德也是不能忘懷的。我記得當時上生物學課時沒有課本,任課的張瑞林老師寫信向沈醫的同學借用教科書,解了燃眉之急;無機化學老師曹治權利用周末帶我補做滴定實驗;組織胚胎學老師賁長恩與我交往甚多,在我畢業後多年仍耐心幫助我解決科研中遇到的難題,在我研究生畢業時又不遠千裡來為我主持答辯,參會者無不敬佩,我更是感激不盡。

  在這裡我們還應感謝的是1956年剛入學北中醫時負責為我們安排教務等事宜的陳彤雲老師,她不計名利地付出更值得我們思念和感謝。(國醫大師 王世民)

相關焦點

  • @瀘州大學生,四川省首屆「點亮生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瀘州...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1月7日,記者從瀘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獲悉,四川省首屆「點亮生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瀘州賽區比賽暨瀘州市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簡稱省賽瀘州賽區)拉開帷幕。省賽組委會確定在瀘州市和涼山州開展試點賽,其中省賽瀘州賽區比賽從2020年12月初啟動,將持續到2021年4月中旬結束。
  • 四川省首屆「點亮生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拉開帷幕
    四川新聞網消息(川軒) 為強化四川省職業指導工作,增強大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的思想意識,引導大學生理性思考和科學規劃未來職業發展,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6部門聯合舉辦四川省首屆「點亮生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大賽組委會確定在瀘州市和涼山州開展試點賽。
  • 周浦1961年首屆集郵展覽紀念郵戳
    自從郵票誕生以後,集郵就成了普及率最高影響最大的收藏活動,在我的青少年時代也一度熱衷於該項活動,而且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看到2014年11月出版的《周浦文化志》中提及,周浦鎮於1961年舉辦的一次郵展,不僅是周浦鎮也是南匯縣有史以來的首次郵展,即便在整個上海地區也屬於較早的郵展,其紀念郵戳已收藏於上海郵政博物館。
  • 首屆農用微生物技術應用培訓班開班 再顯新「微」力
    搭建微生物技術的學術學習及交流平臺,由世界中聯中醫與農業產業分會、全國農用微生物科技與產業創新平臺主辦,北京鋤禾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碧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農業大學聯合承辦的首屆農用微生物技術應用培訓班(以下簡稱:首屆培訓班)在泰安市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舉行了開班儀式,來自全國的近四十家知名微生物企業成為了農用微生物技術應用培訓班的首屆學員。
  • 記冀中能源集團東龐礦北井機運隊大學生創新工作室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9月15日,在冀中能源集團第二屆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成果表彰會上,冀中股份公司東龐礦北井機運隊大學生創新工作室榮獲2017年度「十佳職工創新工作室」的榮譽稱號。成功的路上必定少不了荊棘和汗水,讓我們跟隨這群大學生的腳步,去看看這榮譽背後的故事。
  • 1956年廣西大饑荒前奏:無視饑饉 阻止逃荒
    這是1956年的春天,因統購統銷徵了過頭糧,廣西平樂縣湧現了一股逃荒潮。縣委、縣政府採取措施進行阻止,卻沒對饑饉的百姓採取適當救濟。到了6月,又發生嚴重夏荒。按照縣委8月16日的統計,「全縣因斷糧而餓死的有121人,與糧食問題有關而死亡的144人,因缺糧而多日摻吃代食品而致身體浮腫的1388人,因糧食問題未得到解決逃荒到湖南省永江縣和桂北灌陽縣一帶謀生的1100戶1246人。」
  • 90後大學生文化創業首筆獲得業界名人百萬投資
    我認為應該是有神、有魂、有根、有形的人。」這與鄧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是相同的思想。而河南竹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張鑑,也正是這麼一位有思想的「四有新人」。張鑑,何其人也張鑑,筆名,清鑑,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大四學生,青年詩人。
  • 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勝利醫院召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呂增霞12月11日,由東營市中醫院(東營市勝利醫院)主辦、盧思儉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及東營勝利中醫醫院協辦的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盧思儉學術思想及臨床應用研討會暨東營市中醫學會、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勝利醫院舉行。
  • ...助力女大學生好就業、就好業 2021年將面向上海59所高校女生...
    央廣網上海1月8日消息(記者林馥榆)今天(8日)下午,「共同成長鑄就夢想」首屆女大學生職業飛翔「海鷗計劃」研討會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共同成長鑄就夢想」首屆女大學生職業飛翔「海鷗計劃」研討會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央廣網發 上海市婦聯提供)2020年,針對今年疫情下應屆女大學生面臨的巨大就業壓力和困難,上海市婦聯聯合市教委等推出以「幫助青年女性好就業、就好業」為宗旨的職業飛翔「海鷗計劃」,把高校女大學生作為服務對象,通過專屬網站、職業技能課程、空中雙選會等線上活動以及「對話明天的自己」系列線下沙龍,從創業就業
  • 《中醫英語進階課堂》第一講: 中醫基礎英語之陰陽五行
    《國醫之聲》中醫英語進階課堂第一講:中醫基礎英語之陰陽五行講者:楊樂老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全國大學生演講比賽一等獎)授課老師團隊: 美國李東成老師:2004年浙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2009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運動生理碩士畢業,2009-2015在德州華美中醫學院和佛州大西洋中醫學院任教授,針灸中國acucn.com創始人,現經營中醫診所2家,主編數本英文中醫著作。
  • 不是1983年,而是在1956年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春晚的前身還可以往前上溯,一直到1956年!1956年?是的,就是共和國建國的7年後,那個時候全國確實還不是很富裕,但是啊,新中國成立了啊,抗美援朝也打贏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也欣欣向榮,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啊!
  • 新中國檔案:我國制定《1956-1967年
    《規劃綱要(草案)》在幾經討論修改後,於1956年12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後執行。1956年制定實施的「12年科技規劃」,是新中國的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是國家發展科學技術事業的一次成功管理實踐。
  • 沈志華:重估1956-1957年的中國
    1956—1957年在共和國歷史上是不尋常的年度,其最引人注意的特點是這兩年的反差極大。或許可以這樣說,在中國,1956年春光灑滿大地,1957年陰霾籠罩天空。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國人曾寄予無限希望,而中共領導人雖經歷思考,最終卻做出了令人失望的選擇。
  • 1956年屬猴的人2019年運程
    2019全年總運勢分析:★★☆☆2019年為己亥年,1956丙申年出生的生肖猴為天生地害,天幹丙火七殺生了歲幹己土正印,地支亥水偏印和生肖猴有申亥相害,主導的是生肖猴的申金被化,則為五行金受傷。主導2019年的生肖猴事業上可以得到一些機遇,利於待遇提升,能夠得到貴人的關照。
  • 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
    從1956年開始,在12年內,棉花每畝平均年產量(皮棉),由1955年的35斤(全國平均數),按照各地情況,分別增加到40斤、60斤、80斤和100斤。中央和地方的國營農場應當成為繁育農作物良種的基地,積極繁殖和推廣適合當地的農作物良種。各省(市、自治區)、專區(自治州)、縣(自治縣)都應當建立種子管理機構。        (九)擴大複種面積        從1956年起,在12年內,按照不同地區的不同條件,把複種指數(包括綠肥作物在內)分別提高到下列的水平:⑴五嶺以南地區,達到230%左右。
  • 1956年屬猴的人2021年運程 56年65歲生肖猴2021年運勢
    1956 年屬猴人2021年事業運勢        1956年屬猴人在2021年因為災星的緣故,事業上的發展是非常艱難的。對於屬猴人來說,年紀已經不再佔據優勢,雖然工作多年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與人際關係,但是並不會給他們的工作帶來推動作用。很多時候因為思路受到限制,無法提供好的建議,遇到困難一時不知該如何應對,明顯要比年輕人遜色很多。
  • 道以醫顯22:中醫太美之古中醫術數推導的陰陽、左右、東西
    左與右,在中醫裡,左為陽,右為陰。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陰陽的產生。無中生有,一生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中醫裡「無」其實也就相當於我們現代說的「炁」(也就簡化為現代的氣),在《古中醫的圓運動》裡有這樣的理論:把人體看作為物理的氣,肉身的組成是由於氣高速運動而形成的物體。而在中醫裡的陰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天八卦。
  • 金天國際秉承中醫天然理念,詮釋健康美好新生活
    自十八大以來,中醫藥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價值和作用備受重視,如何更好地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思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國的中醫藥》等文件的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正式實施,使中醫這個傳承幾千年的國粹有了國法保障,確立了中醫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 陶廣正——不忘初心為百姓的好中醫
    中國中醫科學院陶廣正教授連續十一年,利用國慶長假,來河北唐山曹妃甸為基層百姓義診,治療疑難雜症數百例,被傳為佳話,成為最受歡迎的「白衣天使」,群眾尊稱他為「陶老」。陶廣正教授出生九代中醫世家,幼承家學,漸染蘭芝,早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1982年獲碩士學位,多次獲得國家、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作為博士生導師,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碩士、博士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我國著名的中醫專家。京城名醫,深入底層,深受廣大百姓歡迎。
  • 1956年屬什麼生肖幾歲了 生肖特點解析
    1956年屬什麼生肖幾歲了 生肖特點解析   在屬相中,我們的運勢主要是通過命理的特點來決定的,要想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能有好的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