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遍翻衣櫃,都找不到一件穿得好看的衣服,這不是衣服不好看,這就是人不大好看了。
如果穿衣服越穿越貴,便宜的衣服壓根就不敢穿,不是越來越有錢了,是人越來越不好看了。
我總覺得在穿衣服上有兩個能力是非常必要但又非常稀有的,一是在平價衣服中挑出好看衣服的眼力,二是把平價衣服穿得很大牌的能力。
非常必要是我自己定的,錢包始終肥沃到天天躍躍欲試要奔向支付寶的人們除外……
那非常稀有是什麼意思呢?
我以前的女老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穿著品味大為提升,看著忽然就洋氣兼貴氣起來,和她之前鄉鎮企業幹部式的衣著完全不同。我們一誇她,她就沒好意思藏住氣質突飛猛進的秘密:
無他,就是到名牌店裡老老實實地按別人的搭配來穿。
她說其實她最羨慕的是穿個地攤貨都能穿出品味的人,但經過屢戰屢敗的教訓後,她終於明白自己在穿衣打扮上就不是個有創意的人,自己沒有的東西,如果可以用錢來打救,是多麼美好(肉痛)的事啊。
我們一致鼓勵她一定要堅持這樣做下去,因為自從她穿得不再像個婦女幹部後,我們每次提案說我們是一家最有創意的公司的時候,客戶就很少會不動聲色地瞥她一眼了。
雖然我們經常酸溜溜地說名牌,不就是把自己身上當廣告牌放各種logo嗎,但如何把自己從一根杵在城鄉結合部的廣告牌修煉成月費幾百萬起的機場廣告牌,也是需要功力的好嗎。
有次和國內某著名服裝設計師閒聊,他說我身上最貴的衣服都是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穿衣打扮最好是把貴的和便宜混成一片,混到你穿什麼別人都覺得肯定很貴,就成功了。說完伸出腳:看我的鞋子多少錢?
我當即回答:25元。大師大驚:不錯嘛,你眼光很毒。
我不是眼光毒,我只是記性比你好一點,這雙布鞋明明是我們一伙人昨天在街上走的時候你停下來在地攤上買的。
這個故事引申到我的第二個觀點:關於衣服品味,如果既不是具有非凡的財力,也不是非凡的眼力,那就要有一點記性,就要永遠地記得,不要輕易嘗試潮流浪尖上的東西。
你看,凡是穿著名牌卻依然被嘲笑是暴發戶的人,一定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就是全身上下都是各個名牌的新款。
什麼?新款不是最好的嗎?
當然不是。
幾乎所有的品牌,永遠都只有那麼一小撮出品久經考驗,歷久常新。但他們深知消費者總是喜新厭舊,每年不折騰點變化大家還以為此品牌已經被掃地出一線行列了咧。所以設計師不厭其煩地推出各種走秀款,而走秀款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連擁有世界上最漂亮肉體的維密天使們穿著走在T臺上,還會引發圍觀的中國群眾爆笑:這是要去舞獅嗎?
那麼,想想這樣的行頭套在你我等瓜形身體上的效果?
當然很多人真的以為自己和維密只是差了那麼一點身高啊。
所以,要想迅速地彰告天下我很有錢,就是要趕緊地全身地披掛上各種新款名牌。同理,如果要不露痕跡地ps掉暴發戶的草線灰蛇,就必須堅定地只選經典款。
所以,你以為中國姑娘裡最精明的上海姑娘買東西只選經典款只是小氣啊?剛剛出爐的大數據顯示支付寶消費最高的地區就是上海人民,人均支付12萬,不要說我們拖了後腿,我們連上海人民的後腿都沒看到好嗎。
我覺得經典裡最經典的衣服有兩件,一個叫白襯衫,一個叫牛仔褲。
幾乎每一個人穿起白襯衫都能登時顯得規規矩矩,但如果要把白襯衫穿出時尚的味道,無一例外地需要你有一張乾淨線條分明的臉,有皺紋也不要緊,皺紋也有不好看的鬆弛派和好看的老當益壯派。一張乾淨的臉,能體現出你真正的生活狀態是臃腫的還是生氣勃勃的。
白襯衫和牛仔褲一樣,滿身贅肉也可以穿,至少能讓一身的肉略顯團結。但誰都知道,脫衣有肉穿衣顯瘦,才能讓隨便件白襯衫和隨便一條牛仔褲就無敵天下。
白襯衫和牛仔褲還不大一樣,白襯衫是永遠都做不來古董的,差不多半年一年就必須換,因為沒有洗得發白的白襯衫,只有越洗越黃的白襯衫。
牛仔褲不一樣,有些人甚至可以從來不洗牛仔褲,謂之養牛。如果擁有一條穿了二十年還在穿的牛仔褲,確實意味深長還有點得意洋洋:俱往矣,白襯衫已老,而我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