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請記住2015年9月3日
請記住2015年9月3日,不如說請記住這一天的北京天安門廣場。因為這一天在這裡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可以載入史冊的事件,那就是中國政府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名義,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規模空前的大閱兵。我們可以簡單地把這場為世界輿論注目的閱兵式稱為「勝利大閱兵」。
中國為什麼要舉行這次「勝利大閱兵」?它的國內背景和國際背景是什麼?打開各類媒體、登錄各個網站,你會看見其評論、猜測、聯想簡直是鋪天蓋地、眾說紛紜。筆者無意尾隨這紛紜的「眾說」,而是想從此次閱兵的一些「首創」切入,談談筆者的隨感,與讀者諸君共享剛剛過去的這一「歷史時刻」。
我以為,「勝利大閱兵」至少有六大「首創」,值得評說——
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成立以來首次在「五一」「十一」兩大政治節日之外舉行的正規閱兵,此乃第一創舉。
它是首次以重大事件為閱兵主題的一個創舉,此乃第二首創。此先例一開,閱兵活動的舉辦便在莊嚴與隆重的同時增加些許靈活。
「勝利大閱兵」首次讓中國的武裝力量與特邀的外國軍事力量代表共同展示風採。這種禮儀大典式的中外軍方的「同臺獻藝」不能不說又是一創舉,此乃三。
「勝利大閱兵」可以說是把中國人民的獨立解放事業與世界反法西斯的鬥爭事業做了一目了然的形象展示,填補了某些不能缺失的歷史空白。聯繫到以往(特別是「文革」時期)在抗日戰爭歷史宣傳教育上的偏頗與狹隘,這種一目了然的形象展示可以較快地填補一些年輕人在真實的歷史事實上的認知空白。對於抗戰而言,其中最明顯的空白:一是不知何為「正面戰場」;二是不知何為「蘇、美、英」對中國的支援與幫助。
第五個「首創」就是中國首次把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在反侵略戰爭中取得完全勝利的史實以大閱兵的形式加以隆重紀念。從這次戰爭的時間之長、空間之廣、傷亡之巨大、損失之慘烈來看,實可謂為空前絕後。所以,針對一些國民心理對歷史易染失憶症之頑疾,把9月3日升為中國的永久性節日未必不可。
「勝利大閱兵」的第六個「首創」就是它把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力量諸如八路軍、新四軍、華南縱隊、東北抗日聯軍等第一次予以區別地加以了展現:譬如,代表八路軍115師的是「平型關模範連」方隊、代表八路軍129師的是「夜襲陽明堡模範連」方隊、代表新四軍的是「劉老莊模範連」方隊、代表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的是「百團大戰白刃格鬥英雄連」英模部隊方隊……
除了前述的六大「首創」構成了9月3日這一天的諸多亮點,習近平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發表的講話也是一大亮點,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亮點。何以這樣說呢?
筆者以為,縱觀以往習近平主席的講演既有實質性的「乾貨」,又有很明確的政策表述。同時他也還會適當地用典(成語典故)、用百姓的話、用流行語來強調重點,加強語氣。習主席在9月3日的講話,是這種基本的講演風格的又一次展現和延續。同時,筆者還注意到,全篇講話十分簡短,因而顯得更加緊湊與雄辯。
他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定位為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而戰爭這種廣義性就決定了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決定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各國人民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的貢獻!」在談到接受戰爭的經驗教訓時,習主席僅僅強調了一條,那就是珍惜和平——「經歷了戰爭的人們,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至於如何維護世界和平,習主席認為「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同時「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筆者以為習主席「9·3」講話中最華麗也是最實在的「組合拳式」就是,他莊嚴地宣布,中國將裁軍30萬。這之前他誓言般地說:「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裁軍30萬毫無疑問是對這種政策表述最紮實也最可靠的保證。最後,習主席以「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三個「必勝」加手勢把他的講演推向了高潮。
說實話,這句「口號」一呼畢矣,我腦子立刻閃出兩句話,即「這是所有經歷過戰爭苦難的人共有的心聲,更是在煉獄中升華後的真理投影!」
因為感動、因為震撼、也因為……請記住2015年9月3日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