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別人感嘆這麼一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愛情是從古到今都談論不休的話題,大多數人心中對愛情都充滿了嚮往,希望能與人生中的真愛知己,彼此相敬如賓,攜手白頭。
然而希望雖然美好,但是愛情的命運卻充滿了無常,縱觀古今歷史,多少痴兒怨女,都如林黛玉茶花女般,落得個黯然銷魂的下場,相互成仇,甚至為愛失去生命。
關於愛情,佛教有這麼一種看法,《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世間男女之情,無非是你貪愛我對你的心,我貪愛你的美色,因緣而遇,因緣而戀,雙方就勢必會在愛情中經歷百千萬劫。
若在受劫的過程中不能放下仇恨和貪愛,那麼彼此之間的糾纏就會永無了期。這也正如古人所說:「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愛情固然美好,但也不要太多情,沉淪其中。求而不得,該斷不斷,那就反而是在給自己招惹煩惱和痛苦。
在佛門看來,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愛情就是業力與願力結合的遊戲,知道真相的你,還會為情所困嗎?
01業力與願力,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楞嚴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
在一次乞食中,摩登伽女邂逅阿難,被其莊嚴英俊的相貌吸引,頓生貪愛,從此朝思暮想,情痴癲狂。而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的五百世中都是阿難的妻子,每一世都恩愛有加,才有了今世的一見鍾情。摩登伽女請求佛陀成全它,佛陀端過來一盆阿難洗澡後的汙水,讓她喝下去,摩登伽女連連搖頭。佛陀笑道:「每個人的身體原就這麼髒的,阿難健康年輕的時候你就已經嫌棄了,等他將來老死敗壞,又如何是好?」摩登伽女聞言忽能觀察人的不淨,愛念頓時消失。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得知,一個人的人生會遇上什麼樣的人,愛上什麼樣的人,其實是由業力導致,而彼此的愛情會有什麼結局,卻是由願力造成。
正如佛門所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在這個世界上,發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都是其本人應得的。
每個人的一生會遇到千百萬人,為何這個人是自己的唯一。為何有的人執手一生,而有的人卻總是離離合合?看似巧合,其實其中有必然的因緣存在。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個人所造的業決定了他在愛情中會遇到什麼樣的人。而自己在愛情中的態度和心意,也決定了愛情是否能長久。
正所謂「苦樂由心造」,生歡喜心、覺悟心,則事事歡喜,事事覺悟;生悲憫心、迷惑心,則事事悲憫,事事迷惑,這就是心的願力和業力共同作用導致的結果。
如果兩人中有一個人,喜懶惰,不上進,且對待愛情隨意花心,那麼這段愛情註定很難長久。而若雙方都是忠誠且謙虛包容之人,且心心相惜,那麼雙方便能恩愛幸福一生。
因此,對於愛情,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幸福和痛苦負責,愛情是業力和願力造成,而業力和願力,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愛情的世界裡,是天堂,還是地獄,皆由自己所造,因此,我們要造善業,不貪不怨,懂得一切隨緣,才能使得感情有一個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