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海疆》是一位有著40多年軍齡、50多年攝齡的攝影家在祖國70年華誕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幾十年來,尤其是近十餘年,他縱橫萬裡走遍了全國所有的省市區和大部分地市州盟及近半數縣市旗區。把151處丹霞地貌、37處鹽田鹽湖鹽場、179處火山遺址,139處海防遺址圖文並茂搬上書本。2020年7月,《蔚藍海疆》榮獲冰心兒童圖書獎,該書是「紅白藍黑」即《火紅丹霞》《潔白鹽田》《蔚藍海疆》《晶黑奇石》全景巡禮、大美中國系列叢書之一。這本畫冊的作者,便是攝影家宋舉浦。
宋舉浦/著2019年9月出版
攝影家與冰心兒童圖書獎
冰心兒童圖書獎是專門頒給那些為中國少年兒童提供精神食糧的作家。作為一名攝影家,看似與這個獎項毫無關聯。「當出版社告訴我獲獎時,是意外的驚喜,起初不是為了獲獎而去拍攝,甚至不了解這個獎項」。作者如實的談到了自己獲獎的感受。
而怎樣把照片拍好?怎樣能出本像樣的圖書?拍了照片幹什麼用?其實一直是攝影家宋舉浦在思考的問題。他力圖發揮攝影特長,用照片去寫書,圖片的形象思維加上文字的抽象思維,使整本書閱讀起來更加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蔚藍海疆》便是用鮮活的文字和實地攝影作品,完美展現了祖國蔚藍海疆的「地理美」和「歷史美」,將各地的明清海防遺址現狀鋪陳在讀者面前,並將其背後的歷史傳說故事娓娓道來,用影像真實記錄其留下的不可忘卻的歷史,驚天動地的故事,世代永存的精神。
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毛新宇將軍的薦語,不僅對《蔚藍海疆》一冊書給予高度評價,更總結出了這套地理文化叢書出版的價值所在:「在中國萬裏海疆留存著許多明清海防歷史遺蹟,它們見證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蹂躪,更記錄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英勇鬥爭。宋舉浦的這本《蔚藍海疆》,拍攝的遺蹟之多、講述的故事之多、涉及的事件和人物之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獻給孩子們的一件十分有意義的禮物。」
在閱讀該書時,一幅幅令人驚嘆的實地拍攝作品,科學理性的地理文化情懷也充分體現,如此內容豐富、獨具特色的圖書自然是得到了地理專家、研究學者等專業人士的青睞和推薦。同時,也讓青少年讀者在閱讀中增長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熱情。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悲慘又壯烈的故事,有金州衛遺址、大沽口炮臺遺址、吳淞炮臺遺址等故事,讓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定海抗英遺址中的三位總兵「城在我在,城亡我亡!」的誓言,仿佛一直在我的耳邊迴響。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先輩那樣的愛國精神,努力學習,成為一名科學技術研究人員,發明更多的海防技術來保衛我們的海疆,不讓歷史重演。」重慶市沙坪垻區西永第一小學校五年級一班劉亦龍同學在讀完這本書後寫下了自己的收穫和感受。
攝影家之所以能與冰心兒童文學獎結緣,源於攝影家宋舉浦對攝影的探索和追求。「讓照片講故事,從中直接看到故事,或從中引出故事。借「片」發揮,給照片點睛點魂。」談到本書的創作時,宋舉浦談論的話題始終離不開攝影。
攝影人的新作為
「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作者在書中串起這條紅線,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中華民族尤其是在近現代,屢次遭到外敵的侵略,這些海防的遺址點,萬裏海防,處處都充滿了抗擊外敵的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攝影家通過拍照寫書傳遞愛國主義的正能量,讓孩子們「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扣好」。這正是攝影人新作為的有力體現。
《蔚藍海疆》以明清海防遺址為脈絡,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描繪祖國的藍色海疆,呈現祖國的海洋美、海疆美、海島美。我國的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入海口,南至北崙河口,長達18000多千米。漫長的海岸線成就了祖國的萬裏海疆。蔚藍的海域、海疆本應美好、和平、安寧,但歷史上它們卻在外敵的入侵下幾遭蹂躪和塗炭,尤其在明、清兩代,倭寇、西方列強多次侵犯我國沿海疆土,萬裏海岸線不得已成了中華民族的萬裡抗爭線、海防線,留下了跨越600多年的海防遺址。那些建築在海疆要地的城、堡、烽、墩和那些扼守在海口、要衝的炮臺、要塞,仿佛在向人們訴說海疆的過去,告訴我們那些不可忘卻的歷史。蔚藍海疆塑造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演繹了驚天動地的中華故事,鐫刻了永不磨滅的歷史豐碑,留下了世代永存的精神財富。
對於退休後的宋舉浦來說,他更多的思考是:被社會服務的同時能否再為社會服務,享受生活回報社會。他提出,「人老了,老有所樂的同時能否老有所為?怎樣在黃昏季節收穫黃金?」而他最好的答案便是:把照相機當作為社會做點有意義事情的「武器」。
《蔚藍海疆》囊括了353幅照片,近20萬字,139處景觀。為了完成這本書的創作,剛剛做完泌尿科手術的他,帶著尿不溼就踏上了去拍攝的列車,有時候一天還要輾轉好幾個地方去拍攝。飛機上的「清潔袋」,餐廳的「餐巾紙」都成了他記錄的工具。年過花甲的他,保持著良好的創作和記錄的習慣,完成了多部圖書的出版,多個主題的攝影創作。
宋舉浦創作途中的手稿
攝影,對於宋舉浦來說,已經不只是一種熱愛,更是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多年來,宋舉浦創作頗豐,取得的榮譽也數不勝數,早在2007年便榮獲中國攝影最高獎項——中國攝影金像獎。對於他來說,攝影從未止步,更無止境。在他手機裡存著的是一個個詳細的拍攝主題和計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考古遺址(150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國部分)、世界農業文化遺產(中國部分),古代漆器、茶馬古道、萬裡茶道的歷史,活字雕版印刷,中國古陶瓷……他的每一個選題在我看來,都需要長達數年去完成,而在他的計劃裡,這些只是創作的一部分,且樂在其中。
宋舉浦,1953年出生,1966年開始接觸照相機,1970年入伍,從擔任報導員起從事業餘攝影,照相機伴隨他度過五十年軍旅生涯,先後出版作品集《佛教聖地五臺山》、《北嶽恆山》、《阿爾山四季》、《中國丹霞》、《中國古鹽》(中文簡體、中文繁體、英文、法文)、《360°看中國》、《遼河源》、《火紅丹霞》、《潔白鹽田》、《蔚藍海疆》、《晶黑奇石》。其作品《五臺山龍泉寺漢白玉牌坊》2005年曾獲中國第十一屆國際攝影展覽兩個金獎、2006年獲第28屆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FIAP)黑白雙年獎個人金牌。2007年榮獲中國攝影金像獎。曾先後當選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九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七、八次代表大會理事,首屆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主席,首屆解放軍攝影學會副會長,首屆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攝影專業委員會主任。
宋舉浦2011年在北京舉辦「祖國頌」全景風光攝影展,2018年其用24寸超大畫幅相機拍攝的《水鄉-周莊》原底印相攝影作品作為「一帶一路」全球巡展分別在義大利威尼斯和北京恭王府展出。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其全景攝影作品「江山多嬌」每日在天安門廣場電子大屏幕上滾動播放,創造了觀眾數量之最。
更多活動
中國攝協「在線影展」
人民日報期待你的好照片
「鄭和杯」大美瀏河全國攝影作品展
第二屆「大美祖國」 全國攝影作品徵集
徵集 | 「重逢阿爾山·與色彩約會」全國攝影大展
徵集 | 2020首屆「紫金山杯」全國攝影大展
中國第18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徵稿啟事
徵集 | 《紅色印記》 「映像中國」攝影月賽
啟動 | 「微信攝影時刻」全國短視頻作品徵集
《我的2020》 | 「映像中國」攝影月賽
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正式啟動
更多提醒
這位投稿的攝影人是故意玩兒我們嗎?
能不能做到認真閱讀徵稿啟事?
不要趕截稿的最後一天投稿
關於照片說明,你怎麼還不會寫?
你知道瀏河鎮的攝影打卡地嗎
這才是阿爾山的正確打開方式
本公眾號為公益平臺
圖文僅供介紹知識之用
不以盈利為目的
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