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24日消息:昨天,第25屆上海市健康教育周開幕式暨第22屆解放健康講壇在第六人民醫院進行。上海市健康教育所公布了2014年上海市成人健康素養監測結果,對於「咳嗽、打噴嚏時正確的處理方法」,55.6%的市民錯誤選擇了「用手直接捂住口鼻」,只有27.2%的市民能夠正確選擇「用手帕、紙巾或胳膊肘彎處捂住口鼻」。另外,88.4%的市民知道過期食品不能吃;但仍有8.8%的市民不知道病死禽畜不能吃。由此可見,市民食品安全的教育仍需加強。
近半人不知抗結核藥免費
此次監測,涉及到市民生活健康素養的方方面面。41.0%的市民不知道「國家免費提供抗結核藥物」;12.2%的市民誤認為「共同使用馬桶」會傳染結核病,只有19.1%的市民知道結核病通過「打噴嚏、咳嗽、大聲說話」可能傳染他人。97.8%的市民知道「食品標籤上須註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75.3%的市民知道出現發熱症狀後應「及時找醫生看病」,但還有12.3%的市民選擇「根據以往經驗,自行服用退燒藥」,10.1%的市民選擇「觀察觀察再說」。
你認識「OTC」嗎?24.7%的市民誤認為是處方藥標誌,3.5%的市民誤認為是保健品標誌,36.8%的市民表示不知道,只有35.0%的市民知道是非處方藥標誌。
心肌梗塞時大聲呼救是錯的
2014年上海市成人健康素養監測結果顯示,對於急救技能,39.8%的市民未掌握「呼吸、心跳驟停傷病員應急處理」方法;31.6%的市民不知道搶救觸電者時不能用手去拉觸電者;23.3%的市民不知道搶救煤氣中毒人員應先將其移到通風處;14.3%的市民尚未掌握正確的火災逃生方法。
近期正是心肌梗塞的高發季,我們的急診進入了最繁忙的季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主任王韜指出,大多數心梗都是有先兆的。沒有必要非常驚慌,這些病人都會有一個三高的病史,如果在這個病史前提下,我們出現了胸痛、胸悶、胸口有壓迫感、甚至是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等症狀,就是提示我們有可能是心梗的發生。發生心肌梗塞是不是該大聲呼救或者去醫院?很多人對此也有誤區,在發生心梗的時候心肌是缺氧的,如果大聲呼救或者是立即去醫院的話會增加心臟缺氧的情況,這時病人應該不要隨便走動,如果10到25分鐘可以自行緩解的話最好,如果不能的話再打120。
另外王韜提醒,「骨折現場急救時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妥善固定」,在固定時,可以就地取材,使用乾淨的毛巾、圍巾、衣服木板或者是雨傘柄。在骨折的上下兩端加以固定。最好是能夠支撐整個受傷的肢體,防止骨折移動。如果發現傷口處有骨折外露,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隨便還原復位,以免造成深部感染,否則會導致未來深度的感染。
喝太多牛奶會骨質疏鬆
你會吃嗎?臺灣陽明大學藥理學教授潘懷宗指出了20個生活中的飲食誤區,「每天喝250毫升的牛奶就夠了,如果喝太多就會出問題,這個是最新的研究報告。一天若是喝三大杯,也就是平均700毫升的牛奶,那麼你骨質疏鬆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另外有腎結石的人,不能吃菠菜炒豆腐嗎?這其實是錯的,鈣質和菠菜的草酸會在腸道中結合,形成不溶性且無法吸收的草酸鈣,然後藉由糞便排出;既然到不了血液和尿液,就沒有機會形成尿路結石了。因此吃菠菜燒豆腐一點問題都沒有。
很多人喜歡喝骨頭湯補鈣,這樣做對嗎?在潘懷宗看來,在熬大骨湯時添加一點醋,可增加骨頭中鈣質的溶解量。但是,即便是熬煮9小時以上的骨頭湯所含的鈣,甚至比不上吃一塊豆腐。
有痛風病史的人,是不是不能吃豆製品?專家表示,有痛風病史的人絕對是可以吃豆製品的,只要不過量,痛風病人應該真正防的是三種東西:酒統統不能喝,含糖飲料統統不能吃,還有就是海鮮類食品。
很多人認為魚油對心血管非常好,每天吞顆魚油膠囊,就能維護心血管健康,防止中風嗎?答案是錯的。潘懷宗援引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威爾克博士的研究結果,每個月至少吃一次魚的受試者可減少30%心臟衰竭的風險,但是如果受試者是吃魚油營養補充劑,則並沒有發現對心臟有好處的情況。
夜跑不助睡反而影響睡眠
除了飲食,睡眠問題也越來越多。上海市中醫醫院失眠科主任醫師許良發現,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晚上11點以後睡覺。「晚睡,少睡不要緊,雙休日補睡一覺就可以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晚上11點到2點是最佳的睡眠時間,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睡眠質量會受到影響。想要集中一天再補是補不回來的。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夜跑。晚上鍛鍊能幫助睡眠嗎?這個是錯誤的,晚上鍛鍊反而會影響睡眠,尤其是失眠患者,會更加引起失眠。因此,晚上最好是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