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時光和美好回憶,只要你記得,愛就不會改變。
就像前言說的那樣,只要你記得那些美好時光和回憶,愛就不會消失。看完這部電影以後,頭腦下意識地給我一個反應:這不就是和馬東錫出演的《惡人傳》類似的故事嗎?同樣是黑幫,但不是惡人;同樣是情分,一個是多重的個人恩怨,同情,一個是很單純的親情。
故事講得很簡單:歐泰植因為殺人蹲了十年的監獄,出來以後本打算老老實實過普通人的生活,卻被黑幫一而再,再而三找麻煩,使得自己親人傷的傷,死的死,最後不得不違背自己「不打架」的誓言,和所有真的惡人們「同歸於盡」。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可能都是通過他的幾個「呆萌」,以及結局打架的那些名場面。單純地看那些片段會給很多人帶來誤解:這部劇應該很搞笑,很熱血等等。實際上整部劇的基調和上面的字眼沒有任何關係。
整部電影的基調都很舒適,無論是泰植和家人在一起,他被人打,他打別人,都不類似一般打鬥電影那樣。整部劇從頭到尾,都很舒適,舒適中可能有搞笑,有心酸,有難過,有憤怒,但這個情感在這樣的基調下,讓人覺得很自然。
這部劇我說是另一個版本的《惡人傳》。看過《惡人傳》的你應該還記得裡面最感動的場面:黑幫老大送給高中生雨傘,結果晚上發現高中生遇害,發動所有小弟要找出兇手。我現在都能記得當時內心的那種激動。心想要是黑社會全部這樣,那誰會該有多和諧。這部劇顯然就打消了我這個想法。
剛剛出獄的泰植手中有一個筆記本,上面有一個個「標籤」,每完成一個,他就會划去一個。這個筆記本就是他心中的方向。
他出獄以後來到了以前的向日葵田,到了卻發現這裡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只有當初的那家店,孤零零地立在哪裡。老闆不在,高中生慧珠不認識泰植,直接讓他去公共澡堂呆了一晚。
第二天老闆回來了,也就是慧珠的母親。慧珠不清楚母親為什麼會收留泰植。不過還是接受了自己突然出現的「哥哥」。往後的日子,泰植找了一份車廠的工作,日子過得不錯。可是麻煩終究是上門了。
母親的店一直沒有賣出去,區長一直通過黑幫想趕走她們。但是一直沒有實現。在區長的動作下,黑幫們出手了。
母親為了不讓孩子們受罪,決定賣了餐廳,離開鎮子。他去找區長說放過他們。也正是這次談話,讓劇情急速發展。
區長為了不留後患。讓人先把慧珠打進醫院,泰植從醫院回來後,發現母親也死在了房間。從地上掉下的一枚戒指,泰植明白了所有的事情。
在區長和黑幫拿下了所有的地盤後,泰植來到了他們聚會的場所。用火堵住了退路,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了所有對他親人下手的混混。
電影叫《向日葵》,母親也叫向日葵。電影中沒有出現過那片向日葵地。但是整部電影都在表達著「向日葵思想」:嚮往美好生活。
十年牢獄讓泰植想安安靜靜過平凡人的日子。母親也想和孩子們快樂在一起,慧珠想努力長大,掙錢給母親買禮物,所有人都在努力生活。
可是,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母親和泰植都沒有那麼幸運,沒有熬過那段黑暗。
泰植出獄後本不是惡人,也沒有做過惡人,就算是最後的那場打鬥,我覺得都不能說他是惡人。他也不過是為了最後的那朵「向日葵」罷了……
結局有人問慧珠愛是什麼?慧珠說「快樂時光和美好回憶,只要你記得,就不會改變」。我想是這樣的,我們內心的那些美好的回憶,是怎麼都不會改變的,無論此去經年,無論海枯石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