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追求利益至上,為了保持與別人關係的「和諧」,我們通常不願意直接拒絕別人,而是降低自己的舒適度,遷就別人。這種情況會使大部分人養成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性格,但是這種性格往往只會害了自己。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是相親認識的,女主人公其實從大學第一次見到男主人公就喜歡上了他,男主人公卻不知道,但是男主人公因為對愛情失望,覺得這個女孩作為妻子是不錯的人選,就同意了這門婚事。隨著日子一天天過下去,男主慢慢喜歡上了女主,但是當他們彼此心照不宣的時候,令男主日思夜想的初戀女友回國了,初戀女友千方百計誘惑男主,男主知道此時心裡喜歡的是他的妻子,可是以前的種種也讓他放不下初戀女友,最後的結局自然是男主和女主分道揚鑣,但男主也沒有和初戀女友在一起,因為他們之間本來就沒有感情了,但由於男主的猶豫不決和優柔寡斷,把他喜歡的妻子越推越遠,最終離婚收場。人們都說婚姻裡最怕猜忌,但猜忌來源於對另一半的不信任,要想讓對方信任,首先自己要值得別人信任。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 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彼得作為耶穌的大弟子,自然享受很多優待,耶穌平時無論去多麼隱藏的地方都會帶上他,可以看到耶穌對彼得的重視,但這裡讓我們看到:耶穌非常嚴厲,毫不留情的斥責彼得。不是彼得這個人,而是他裡面不體貼神的心思意念。如果縱容這種思想蔓延,就是給仇敵留下攻擊耶穌的把柄,耶穌不是怕魔鬼,而是他的公義不允許他偏袒任何人,只有果斷的拒絕這種思想,耶穌的救贖之工才能繼續完成。當我讀到這裡時,特別佩服耶穌的果斷,他沒有因為顧及往日情分,就破壞了神做事的法則,而且最後彼得也明白了耶穌的心意,對耶穌更加敬佩。
溫柔如果沒有了牙齒,就是懦弱。我渴望那種溫柔且有力量的品格,敢於挑戰強者,但又憐憫弱者,剛柔並濟,內心充實而強大!